分卷(128)(1 / 1)

加入书签

摆上家具器物该是满满当当的屋子,鸡鸣狗盗后连根草都不剩,一眼望去光秃秃四壁,显得大了一倍。

为了乔大卫长,别说只余四壁,若是有工具,她张修翊墙都给挖开一寸一寸翻,因而当下真真是一尺一尺地瞧看,最后在里侧靠床榻的石头面上,发现镂刻的小字,字是扶余文,排列有致,不像话,倒像诗。

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注)张修翊以手抚摸,忍不住唱了出来。

这词音和调子有些耳熟。

留意到公羊月眉头微蹙,她展颜一笑,用汉话解释道:是高句丽的《黄鸟歌》,说是琉璃王写给他的爱姬的,用以抒思念,不过我娘小时候经常唱给我哄睡,或许思念太广,不仅限于爱慕之人。

《黄鸟歌》?公羊月猛然想起,当夜在无定河边,几人行酒令,十七唱的便是这首。

他快步上前,自己辨别那字迹,可惜扶余文不同于汉字,无法比对,只是这痕迹不深,不似出自成年男子之手,显然凿刻之人手劲有限,不是小孩便是女子。

张修翊心思灵敏,闻风而动:是不是在中原和你们同行的那位也唱过这歌?不等人开口,只见脸色,答案也已分明。

思念瞬间变味。

公羊月伸手逮住走来走去,站立难安的大国师:你先别急着骂人?

张修翊惊诧:你怎知我想骂人?

不一定是写给乔岷的,你自己不也说,不仅限于爱慕之人。公羊月边说边往后墙靠,足尖一点往上探。

这屋子统共两扇窗,一扇开在门边,还有一扇天窗,在最里侧靠近房梁的位置,三根木条钉在表面,只能漏出几抹稀松的光。他手背用力一撞,把木片砸开一个窟窿,缝隙里掉出一面菱花镜。

张修翊赶忙过去捧住,随口夸道:你眼睛也太毒了点。过后指着东西又很忿忿,你看,还说不是女人!

镜面破碎,只背后镂花还算保存完整。

这镜花乃二三十年前中原时兴之物,除非乔岷偏爱半老徐娘,妆镜常见,楼西嘉就有一面类似,公羊月用拇指掸开积灰,露出一个汉刻岭字,扬手对张修翊示意,答案不言而明。

山字辈?

乔岭?

张修翊耳蜗嗡嗡,两眼昏花,只觉得手脚发麻心思恍惚,很显然那前头排着的十六位有名有姓的哥姐中,没哪一个叫这名且对得上号,也就是说,十七位乔家子弟之外,还有漏网之鱼?

她想骗自己,或许是某个叫岭的下人,但直觉告诉她,乔岷的反常就是最好的解释。不等公羊月喊,她奔出屋子,冲着方才口不择言的老太婆去,蛮横地把人从院子拖到角落,威胁恐吓摆出来是一套一套。

那个叫岭的人是谁?是不是乔岷的兄弟?

岭?婆子冤枉得一肚子火,哭喊道,天杀的,哪儿来的兄弟!少爷是这一房独子,根本没有兄弟。

张修翊喝问:那这个人是谁?

婆子眼珠子直转,旁敲侧击道:哪个人?

张修翊道:住在偏房的。

婆子收了哭嗓,不开口,似是陷入沉思,将张修翊来回打量,看他衣衫破损不整,差点以为是逃出去的人改头换面回来。

说!

我说,我全都说,受不住武力,她全给招来,老婆子我记得是个随从,年龄和乔岷少爷相仿,总是跟在人身后,也不说话,后来少爷去七剑卫当差,这人就失踪了,再也没回来过。

张修翊追问:去了哪里?

婆子露出嚼舌根的惊喜样,拿手圈住嘴,悄声说:听说是通敌卖国,跑南边去,也不晓得真假!

高句丽之南,正是一水之隔的百济。

看半晌没问到点子上,公羊月插了句话:那个人长什么样子?

婆子摇头,非是她不肯说,而是她在这宅子里数十年,却也不甚清楚:该是容貌丑陋,不然也不会常年戴着面具。他以前惯常坐在门前的石阶上,捧着个泥塑娃娃默不作声,好几次人走过都没见动静,骇人得很。

张修翊转头,从葳蕤草木中直望向廊道深出,眼前似生出幻影,孤苦伶仃的小孩捧着心爱之物,独自伤悲。

这个岭,究竟是谁?

查过一圈不甚清楚便罢,反倒又平添许多谜团,张修翊惴惴不安回了国师府,公羊月也好聚好散往客栈去。

俄顷,晁晨和崔叹凤待不住,也一并归来。

四人碰头,把仅有的成果都摊开在桌面,乔家老宅先放一边,单说那老夫人,刻薄狠毒不流于表面,非是省油的灯。

乔家出身江湖,却是武林世家,家族人丁兴旺,打从乔岷祖爷爷往下,好几脉分支,个个膝下有儿有女,唯独打乔岷的父亲乔心见起,子嗣单薄,眼瞧着便混了个一脉单传,按理说无法开枝散叶,这乔老夫人在家族里该是抬不起头,但现实截然不同。

这里头固然有七剑卫卫长之职抬身价,但能管家服人,没有手段不行,尤其是在如此劣势之下。

不论这个岭是不是乔岷的兄弟,乔心见的儿子,就冲着府内下人口风严实的程度,想来那老太太都是接触真相的不二之人。

想从她嘴里掏出话,不啻于要人腿脚一蹬立刻死。

现在显然还不是时候,丸都城离乔家老宅不远,眼见年关将至,难保乔岷不会归来,即便人不亲至,左右或许也埋着眼线。

打草惊蛇只会教人先一步毁去证据,更无法解惑。

接下来的两日,张修翊都在府中研习什么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牵马人去打探,小道消息称是丸都的大盗猖獗,下一个目标正是国师府。

平头百姓反正也没得偷,还就爱听些劫富济贫的故事,牵马人回来报时,乃是以一副坐看达官显贵遭殃的口吻叙述,甚至连时间地点都给胡诌了来,以至于他出入客栈不足两个时辰,方圆一里人尽皆知。

国师真是在闭门应对?双鲤萌生好奇,毕竟若国师府也失窃,那他可是既掉面子又掉民心,何况还有个等着查案且不对付的七剑卫,好事的都等着看戏。

但等来等去没等出个结果,倒是把正主给等来。

张修翊是从墙头翻下来的,平时出行太招摇,怕给人认出来,足裹了三层斗篷。好在大冬天,穿的袄子也厚,谁都不会在意一个行走的冬瓜。

给你说对了!张修翊啜了口茶,冲双鲤招手,不过焦头烂额的可不是我,从禁军到大王鹰卫,没一个好过,七剑卫的该是后跟打脑勺了吧,又有两个小使者的府邸遭盗,这不,都没功夫管。

听她这么一说,公羊月顺口便接:宫里出事了?

我估计再没有比王宫更安全的地方,今儿便是为这事而来。张修翊搁下空茶碗,指腹挨着边沿敲打,这大盗看上谁家不好,偏偏打上王室的主意。前日乔岷面圣,昨个宫里传出消息,说是大对庐府中搜出的字条,就藏在一个泥塑娃娃里。

那日在乔家老宅,那个婆子也顺嘴提过这一茬,惊人的巧合真的只是巧合?

公羊月仔细想了想:会不会是那个叛逃的随从?

我也是这样

这一问方才问出口,张修翊正接话,忽瞥见晁晨一把按住公羊月的手,当场咬了舌头,老半天才蓄上最后一字:想。

三人视线来去满是诡异。

晁晨之所以伸手,是因为觉得这场闹得满城风雨的盗窃案疑点重重,所以想拉住他,别堕入惯有的想法之中。从前费解的只有乔岷一个,案子是八竿子打不着,可现在无甚关联的两件事忽然串起来

有何高见?公羊月微笑看他,温柔地问。

双鲤搓了一把手臂上的鸡皮疙瘩,张修翊捂着心口干呕,翻脸走人。晁晨像噎了饭,把要说的话给急忘了,倒是为此迷惑:她这是怎么?

公羊月如是说:她嫉妒。

晁晨一头雾水:嫉妒?

是啊,风月里的胆小鬼,情场上的囚徒。公羊月弹了弹指甲里的灰,忽然抓起他的胳膊,往自己肩上搭,你若是看她不爽快,就靠我这坐,像这样,一气一个准。说着,他一反常态端茶送水,手里头握着的杯子,将好送到晁晨唇边。

我为何要看她不爽快?说实在,晁晨性子温顺,除了眼前这位,甚少与人结仇,何况还是个姑娘。

公羊月乜斜一眼,手僵在空中。

晁晨老实把水喝完,张修翊在门外徘徊一阵,一脚踹开:惺惺作态,公羊月,你的良心何在!老天爷真是瞎了眼,我这般如花似玉的姑娘却嫁不出去,你这样的混蛋却有人疼有人爱。

说完,把门又砸上,彻底消停。

晁晨后知后觉:可是有什么用意?

公羊月耸耸肩,以无辜地口吻道:没什么用意,好玩。

晁晨悻悻:你确实是个混蛋。

公羊月没再搭腔,而是支着脑袋似醉非醉地打量他,自从和张修翊说过心里话后,反倒有种说不出的轻松,若不是顾及晁晨这个呆子,他恨不得明日便昭告天下,也不知道这蠢货心里究竟怎地想,实在磨人。

作者有话要说:

注:引用自《黄鸟歌》

第152章

公羊月去找张修翊商量入宫, 没想到那家伙没有半点迟疑,当即点了两个被抽调去布防的紫衣卫士,对换衣着身份。

至于为何是两个, 难得晁晨主动请缨。

想必是关心我的安危。

公羊月如是想, 只是落在晁晨心里, 动机很简单,但凡涉及繁文缛节的地方, 他都没信心公羊月能过关斩将。

十一月, 朔日,又称初一。

两人被调到一处殿宇巡守, 殿是冷清, 可位置却不偏,将好挨着好太王他老人家引山中泉灌的澧池。堆雪压塌了池子两旁的树, 树枝落入水中结冰, 形成一小道冰树桥廊, 直探向幽密处,惹得不少人前来观赏。

不过两个时辰的轮调, 便已碰上大小贵人不下十次, 足有九次都是靠晁晨化解, 剩下一次是那夫人溜脚栽在地上, 来不及指责人就晕了过去,赶紧给宫廷的医师抬走。

公羊月不得不再次感叹, 晁晨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有惊人的用处。

比如现下

我们不是蹲守大盗吗?为何要做这些事!

公羊月面色阴沉地捏着一只螃蟹腿,烦躁得直往酱料里戳, 晁晨在旁,耐心地用工具开壳, 挑出腿肉,摆入盘中。

半炷香前,他二人换防时,不巧被王妃相中,叫着去剥虾开螃蟹,而这位王妃,恰是喜获麟儿那位,说是相中,谁知道是不是看国师不顺眼,故意为难他俩。毕竟有个泥塑娃娃横在中间不知用意,保不准真是盗王子,好太王干脆将计就计,并未和爱妃如实相告,反倒借母子二人为饵,在附近设下埋伏。

王妃不知情,但他俩却知道,此刻若是翻脸走人,只怕会惹出更大的乱子。

你放着,我来。晁晨把他面前那份倒入自己的盘中,不断重复同一动作,开壳剃肉那是相当干净又利落。

许久后,公羊月问道:不累吗?

那可是完全不借助内家功夫,他自问以内劲开壳,也能做到如此,但一两回端的是无妨,时间一长,后继无力的必然是自己。

我小时候经常做,晁晨擦了一把额上的细汗,自然而然地说起来,什么样的鱼肉最嫩,螃蟹怎么开最完整,虾线怎么挑不坏肉大有学问。

公羊月就着水盆濯手,闷声问:这种学问你也研究?

晁晨固执道:学问不分高低贵贱。

这时,有个内侍过来端成品,见二人交头接耳,不由斥道:闲话休说!

正所谓言语不通听不懂,骂人也当放屁,公羊月懒得计较,只装耳背。但那内侍却误会他扶余话不精,是国师从中原带来的人,不由地拿汉话酸溜溜地贬损两句:还以为国师手底下的人同他一样手艺好。

敢情真是把他俩当厨子使唤?

公羊月眉头一皱,双拳紧握,眼见他心情不好,晁晨赶紧将人拉住,等那内侍走后,这才放手:忍忍便过去,不是来捉大盗的?

公羊月抄着手,冷哼一声。

乔岷莫名其妙的永别,跟重新投胎一般的判若两人,无一不再昭示着当中的诡异,公羊月没那么爱管闲事,若不是来捉大盗的,多半是觉得大盗乃破局的关键,至少晁晨觉着,他这副反应,八成是咽不下气,不管岭、十七,还有眼下的这个乔卫长是什么联系,但给人蒙在鼓里,白白当冤大头算计就是亏。

于是,晁晨随口道:我且问你,找着十七,你预备如何?

公羊月当即道:揍得他哭爹喊娘。

晁晨颔首,问又:因为他利用你?

不是,出乎意料,公羊月摇头否认,硬邦邦道,这小子,有事居然不来找我,是不是看不起我公羊月?说到最后,自己先憋不住显露笑意。

晁晨惊讶无比:就这样?

公羊月反瞧了他一眼:不然呢?

晁晨仔细想了想,也跟着释怀,大概这就是真洒脱与假潇洒的区别,事糊涂,人不糊涂,对人不对事:说得也是,江湖本就一大染缸,何必分得那么清。有时候不妨想简单点,十七送永别二字,不一定就是阴谋,也许只是他这样直接而不懂委婉的人给予的最温柔的告别。

说这同路相伴,没有真感情是假,若是连这点感情也没有,江湖也便失去人情味。

两人相视而笑。

恰好那内侍出来唤宫女收拾空盘碗,将好撞见这一幕,心里不舒坦,直呼没规矩:笑!笑什么!这是宫中,怎敢放4,把嘴巴闭上,仔细挨收拾!

公羊月烦去一眼,晁晨挡在前头,点头如捣蒜。

宫人将青瓷盘次第托出,未免不整,统一收捡至食盒中,送回膳房,晁晨瞧见青葱浮面,未动分毫的蘸酱,待那内侍官长走后,讨了个便宜要来,就着小碗重新调制一份,而后当着公羊月的面,从袖子里抖出两只白灼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