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八章省台来人(1 / 1)

加入书签

现在这边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周围的采购商也习惯了过来这里采购,别的地方想模仿,虽然同样会成功,但是容易被人诟病。

“最好把徽省的人也吸引过来,那效果就更好了。”吴泽远提醒道。“你们能不能联系庄老,请他帮忙在当地宣传一下。”

他们去那边开办事处,会有些麻烦。

但是让那边的人在当地开运输公司,然后到这边采购,那就不一样了。

反正不来虞城,也要到别的地方。

现在国内除了这边,农副产品规模化经营得最好的地方,肯定是北边的鲁省。

从地理环境来说,徽省到这里反而更近,能省一大笔费用。

“试试看吧!应该有希望。”谢秀文主动回答。

庄老当初为了替自家解决夹岙的农副产品,特意在镇上开了家食品公司,说明是真心想跟自家处好关系。

现在这个项目合作好了,对双方都有好处,他没有理由反对。

“如果能获得庄老的支持,那接下来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吴泽远听了,顿时心花怒放。

别看他跟朋友在一起时,每次都表现得特别镇定,好像一切尽在掌握中。

其实他只是用这样的方法,掩饰自己的不安。

毕竟他是朋友圈中的大哥,如果他也表现得没信心,那大家只怕更丧气了。

这件事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联系秦老和庄老。

两位老人都表示没问题,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

没过几天,省台就派人过来,开始收集和拍摄素材,同时采访相关人员,准备做个专题,到时分别在新闻里和时事评论里播出。

谢秀文不愿意出镜,运输公司方面的事,交给李晓华去应对。

别看他平时不显眼,真的遇到事情,却表现得非常得体,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谢秀文原本以为他需要锻炼很长时间,才能真正在商业上崭露头角,没想到他成长得比自己想像的还要快。

省报晚了一天到达,然后是徽省电视台和省报的工作人员,也派人过来采访。

“阿文,干得不错。”吴泽远知道后,激动地给谢秀文打电话。“没想到徽省会派出这么强大的阵容帮我们宣传,接下来几年,我们只要照原计划建设市场,其它的估计不用我们操心了。”

除了正常的运输,其它配套产业其实还有不少,比如食物加工,食品冷藏等等。

宣传得范围越大,吸引的投资者就会越多。

这时候手里有钱的,大多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搞个体的那群人,能取得成功,都胆大心细,眼光独到。

东溪镇这边的农副产品市场规模这么大,能投资的项目肯定不少,对他们有致命的吸引力。

“除了正常宣传,我们还得写一些软文,发表到各大城市的报纸上。”谢秀文觉得这样还不够,最好直接把能赚钱的项目写出来,让每个看到报纸的商人动心,“我的目标是每个地级市,必须有一家运输公司或者食品公司跟我们合作,所以每个地级市的报纸,都必须发表一篇文章——”

吴泽远有些高看他们了,并不是每个人看到这个新闻,就会马上产生投资的想。

最好把话说明白,才有把握吸引他们。

到了那时,相关配套建设得越完善,市场就会越安全。

真的走到这一步,后面就不用他们操心了,市场会自动调节相关企业的行为。

当天晚上,张冰梅把公司的年度报表送到她的办公室,年终奖的发放金额也计算好了,等着她批准。

谢秀文看到上面的总数,非常吃惊。

没想到今年的总产值已经到了两千万,净利润也有五百多万,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

其中秦冠麟的外贸公司产值有八百多万,利润反而不高,只有一百多万。

最赚钱的反而是服装厂,产值两百万,利润有八十万。

当然这没有包括她的几家店,照她的估算,自己个人的产值应该过百万,利润三四十万。

毕竟电子产品和服装都是从香江低价批发回来的,在虞城的店里卖,利润非常高。

倒是小吃那边利润比较低,这是由时代决定的。

现在有钱人不多,别人一碗面卖一块多钱,自家店不可能超出太多,否则留不住客人。

最终要发放的年终奖金额,一共有五十多万,相当于净利润的十分之一。

谢秀文看了比例,感觉比自己想像的要低,就非常满意。

当然这些还不够,等年后大家回来上班,还得发开业红包,也得用掉十万左右。

还有年终福利,得发一些副食品和鸡鸭鱼肉等食材,以及水果。

公司底下已经有上千名员工了,每人一百,也得花掉十万块钱。

看来张冰梅提醒得对,如果照着自己最初制订的标准发放年终奖,应该会花掉一百五十万,相当于净利润的三分之一,那比例确实有些高了。

“到时就照这个发放吧!”谢秀文觉得没问题了,签好字,递给张冰梅。“幸亏你提醒我,否则我要犯错了。”

这些钱她虽然给得起,但是并适合这样干。

对手下大方,必须掌握一个度,否则迟早会出事。

“也不能这样说,只是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一样。”张冰梅属于那种你对她客气,她就非常好说话的类型。“你比较擅长投资和管理,但是手下企业太多,涉及的数据也复杂,没有财会基础的人,容易在用钱方面疏忽。”

很多大企业明明经营得好好的,流动资金却会莫名其妙出问题,如果无法及时解决,很可能会面临倒闭。

所以公司达到一定规模,就需要有个精通财务的人,严格审核各种帐单和报销凭证,防止有人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

年产值高了,并不表示就能产生利润。

很多家庭作坊出生的私营小老板,把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现利润越来越少。

归结原因,就是舍不得请专业的财务人员,把好采购和业务等部门的帐单。

企业越大,花钱的地方就会越多,稍不小心,变会被人钻了空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