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章条件成熟了(1 / 1)

加入书签

所以到了明年春天,规模肯定会扩大,搞不好会扩大一倍甚至更多。

自己建中转站,只能说未雨筹谋,如果等市场已经达到饱和,再急急忙忙想办法,后果就难说了。

现在有同行愿意加入,对她来说,反而是好消息。

等助理离开,她把电话打到吴泽远的办公室。

“吴大哥,我们经营的重点,还是会放在市场上面,开运输公司,也是为它服务的。”谢秀文把自己的态度说了出来。“所以有人愿意参与进来,我们肯定得支持。”

如果可以,她希望通过这个人,吸引更多的人投资这一行。

“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怕你有别的想法,所以才跟你说一声。”站在吴泽远的立场,他肯定支持对方这样做。“现在主要的种植户,还集中中东溪镇,如果全县有十分之一的家庭,搞种植和养殖,我们的市场就得增加十倍。”

现在的规模已经够恐怖了,到了那时,才时真正发挥威力的时候。

“是啊!我也有这样的担心。”意见一致,后面的话就好说了。“过年时肯定要走亲戚,到时再问一问,看哪些人对这个感兴趣——”

其实开运输公司也非常赚钱,只是前期的投入会比较大。

毕竟现在还没有收费的高速公路,只要能吃苦,每个月多跑几趟,收入就非常可观。

“好,我们一起努力,争取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吴泽远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接受了她的建议。

当天晚上,他回家吃晚饭,把这件事跟父亲提了提。

“市场那边的事,已经引起省里高度关注,如果你们遇到困难,他们肯定会想办法扶持。”吴增琰对儿子的事,当然很关心。“不过到了那个地步,你们的表现肯定会失分不少。”

对下面干部的能力考核,其实都差不多。

一方面希望他们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特别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更加要重视。

同时要多思考,争取把每件事做好。

而不是只说不做,或者假大空瞎做,反而害苦老百姓。

另一方面,同样希望他们做的过程中,能提前预设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问题解决。

而不要做到一半,才发现有大量的问题无法解决,最后留下一个烂摊子,需要上级出面帮他们擦屁股。

吴增琰的意思是,宁愿慢慢来,压缩市场的规模,也不要急于求成,盲目扩大,免得事情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我明白,所以我们没有盲目求规模。”这一点吴泽远早考虑过,包括谢秀文也提醒过自己。“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运输问题解决,别看市场每天有这么多农副产品进进出出,如果运到外面,不过是沧海一粟。”

像余杭这样一座城市,一天需要多少蔬菜瓜果?

每人一斤,就是几百万斤,市场这边一天最多收购几十万斤,还没达到这么大的规模。

所以产能其实没有问题,运输才是当务之急。

“除了谢秀文在三座城市建中转站,及时运过去投入当地市场,你们还有哪些方案?”既然儿子已经明白,吴市长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又问起他们的下一步计划。

能发现问题,说明儿子他们还比较冷静,没有被取得的成绩,搞得头脑发热。

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下一步工作就不好开展。

“马上过年了,我们打算利用走亲戚的机会,尽量向周围的人介绍这个项目,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人投资运输这一块——”吴泽远说了他们的打算。

敢这样做,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这一块,肯定能赚钱。

否则邀请亲朋好友参与,就是坑人了。

谢秀文把主要目标定在北边三座大城市,其实周围还有大量的地级城市,经济发展得不错,对农产品需求也很大。

如果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所有地级市都有运输公司入驻,那就算全县人民都参与进来,也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这个办法不错,应该能吸引一批人参与这个项目。”吴市长点头表示认可。

想了想,又有了主意。

“现在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可以邀请各地的电视台,过来采访宣传了。”他习惯地用手指在桌面轻轻敲着。“到时通过舆论的力量,把这边的投资机会公开出去,相信有识之士,会来抢占市场——”

虽然儿子的办法不错,但是见效太慢了。

同时让亲朋好友参与,并不是长久之计,万一出了差错,不好交代。

做广告的话,又不大合适,只能用新闻造势,那样效果最好,见效也最快。

“爸这个办法确实最有效。”吴泽远佩服地说道。“不过我们在省里没有熟人,地区那边能帮我们联系省电视台吗?”

自己一个镇长,肯定够不着省里。

只能请父亲帮忙了。

“用得着我出手?”吴增琰没好气地瞪了儿子一眼。“这种事最好交给秦家或者庄家,他们在省里才说得上话。还有,庄家的老大,现在在徽省担任省长,只要他愿意帮忙,进入那边的市场就会很轻松。”

虽然把目标放在华东六省一市,并没有错。

总的说来,还是省内和沪市最容易解决。

如果再加上徽省,就算其它市场完全放弃,也没大的问题了。

“好,我回头让秦冠麟和谢秀文去做工作。”吴泽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连忙答应下来。

第二天早上,他没有去镇里,直接到公司找两人。

并把父亲提到的办法,详细介绍了一遍。

“这个容易,我一会打电话跟爸说一声,他应该会支持我们。”秦冠麟知道这件事对双方都有好处,马上应承下来。

他们需要宣传,省里同样需要新闻素材。

特别是他们建市场的事,上面肯定收到很多消息,只是有庄家坐镇,他们没有轻易过来而已。

在没有取得一定规模前,提早大面积宣传,只会给他们的市场制造大量敌人。

毕竟这个市场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它城市想搞,同样很容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