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李晓华报到(1 / 1)

加入书签

谢秀文回到虞城的当天,李晓华就过来报到了。

昨天从部队坐车回家,他的心里其实没表现得那么高兴。

在部队整整生活了九年,他已经习惯了那边的环境,也交了很多朋友,离开后意味着大家很难再见面,一切得重新开始。

张爱凤倒是非常兴奋,给他做了一桌子好吃的,还不断给他夹菜和倒酒。

这么多年来,一家人分隔两地,难得团团圆圆在一起。

眼看着父母和公婆都老了,丈夫能回到身边,她以后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晚上躺在床上,两人一番温存之后,她提到了谢秀文的打算,说以后的工作已经安排好了。

李晓华听后特别激动,只在家休息了一天,就过来找人。

“我打算新建一家运输公司,以后交给你管理。”谢秀文不知道他的想法,直接说了自己的计划。“暂时先在沪市、余杭和甬城三地建中转站,到时每个地方安排一个负责人,他们做得好不好,都跟你的业绩挂钩——”

他刚回来,肯定不能让他去外地工作,否则张爱凤会撕了自己。

那就让他在虞城新成立的公司总部上班,遥控指挥市场以及三个分部的人。

“这么大的项目,全部交给我负责,你就那么信任我啊!”李晓华吃惊之余,又苦笑着反问道。

他是真的没想到谢秀文会这样安排自己,东溪镇的农副产品市场他去过几次,规模有多大,他一清二楚。

这个运输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大量的产品,分散到三个城市。

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中转站每天的囤货量,至少有上百吨,三个地方加起来,那得要用多少辆大卡车啊!

除了这个,还得搬动、装卸、包装、批发等等环节,至少得雇佣几十人。

如果有人想租用中转站的地方,还得加上租赁和店铺管理等工作,千头万绪,相当于一家几百人的大公司了。

“看来你很清楚接下来要干的事,那我就放心了。”谢秀文原本还担心他对这块工作完全陌生,需要自己好好给他补补课,才能胜任,现在听他说的头头是道,顿时笑起来。“我们一步一步来,不需要你马上做到这个规模——”

现在没有中转站,市场照样在正常运行。

会这样安排,只是未雨绸缪。

毕竟时间越长,周围从事农副产品生产的人会越来越多,产量也会越大。

相比较而言,蔬菜瓜果还是简单的。

鸡鸭鹅和猪牛羊这些,运输会更困难。

所以才必须提前做好准备,防止到时在批量积压在市场,那就麻烦了。

“那我就试一试吧!”见谢秀文认准了自己,李晓华头大之余,又有些振奋。“不过我有个条件,你必须答应我——”

一过来就受重用,谁都会激动,他也不例外。

就是怕自己没能力做好,误了谢秀文的事,那就麻烦了。

“什么条件,你直说——”谢秀文不在意地反问。

不怕他提条件,就怕他不敢接招。

刚决定用他的时候,没想那么多,现在两人一番交流,她也发觉这家运输公司的规模,只怕比自己想像的还要大。

也对,前世那些物流公司,哪一家不是规模过百亿?

自己现在主要在省内运作,可是工作内容比物流公司复杂啊!

他们只要收发包裹就行,而自己这边可不是第三方,还包括产品处理的整个过程。

也幸亏自己只准备了三个城市,如果同时设十几个点,那肯定搞不起来。

“我有很多战友退伍回家后,没有找到工作,如果能把他们招过来,我才敢接下这个活——”李晓华认真地回答。

他是九年志愿兵,这些年不知道迎来送往了多少好友。

大家分开后,很难再见面,只能以书信的方式交流。

省内人还好些,本来经济就比其它地方发达,总能找到一条出路。

其它偏远贫困地区的人,就没那么好运了,大多数人回去后,依然在农村当农民,生活得很困苦。

只要极少一部分人,幸运地分配了工作,吃上了国家饭。

如果那些人来帮自己,一方面大家比较熟悉,用起来会更顺手。另一方面,军人的素质比大多数人好,服从性和配合性更强,工作安排下去后,不用担心他们阴奉阳违。

这样一来,就算工作量再大,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就不用担心出差错。

“没问题。”谢秀文没想到他会提这样要求,哪里会反对。“除了财务人员和特殊岗位,其它人你都可以随意安排——”

她的管理理念一直是抓大放小,只要负责人不出错,下面具体的事务,交给他们去处理就好。

外企的考核制度,可不是摆设。

如果李晓华做不好,那只能说明他的能力有问题。

“一言为定。”见她答应得这么干脆,李晓华激动地站直身子。“那我马上联系他们,这边也得准备住宿的地方,否则到了不好安排。”

原以为离开部队后,会像其它退伍军人一样,再也没机会见到战友。

现在有机会把大家集中起来一起工作,那就跟在部队差不了多少。

特别是找谁由自己决定,他打算把那些念念不忘的朋友,先叫过来,好好商量一下,再考虑后面的工作。

别看大家平时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可是军营里同样有很多高手。

至少李晓华认识的战友里,有不少懂得管理。

“放心吧!”谢秀文语气轻松地回答。“鲤鱼湾那边我有一栋楼房,现在还有一半空着,到时再多买几套被褥,几套锅碗瓢盆,就没问题了。

想来李晓华不傻,不可能一次性找几百个人过来。

先来二三十个人,那边肯定住得下。

就算再多来一两倍,床不够用了,大不了多准备几床垫子,让他们打地铺。

到时再看一看,这些人有什么能力和特长,适合干什么活,先把公司的架构搭起来再说。

当然不可能全部用李晓华的战友,能力是一方面,还得考虑公司的平衡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