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小命最重要了(求收藏推荐)(1 / 1)

加入书签

从西园军营到小平津,不但要横穿雒阳,还要翻过北邙山。整个路程足有数十里,士卒们推着辎重车赶路,行军速度并不是很快。

到了将近黄昏时,公孙昱这支部队才堪堪绕过雒阳城,抵达到邙山脚下。此时一众士卒早已疲惫困乏,公孙昱便让士卒在邙山脚下就地扎营,埋灶做饭。

入夜之前,公孙昱又吩咐许凉和吴匡二人检查了一番辎重。

至于巡逻值夜一事倒不用操心,毕竟这才刚出雒阳,在董卓这头老虎的眼皮子底下,安全问题还是暂时不用操心的。

躺在厚实暖和的卧榻上,公孙昱又将今日行军之事在脑中默默过了一遍。毕竟他虽然在军营里混了将近两月,但真正说到行军一事,他还是头一回,谨慎一些自然是无大错的。

只不过,将所有事儿都确认了一遍无误后,躺下的公孙昱仍旧没有半分困意,还是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被自己给遗漏了。

帐内的蜡烛忽然闪烁了一下,公孙昱的思维也随之一跳。

猛然翻身坐起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卧槽!忘了问董卓和李儒,那平津都尉到底是何人了?自己现在可是董卓凉州将校黑名单上的头号人物,要是落在了个一根筋、就要替凉州人出气的都尉手中,恐怕此行就是羊入虎口哇!”

想到这里,公孙昱忍不住猛地锤了一下毛驴的脖子,以发泄内心的难受。

可这一敲,差点让公孙昱人仰马翻,哦不,人仰驴翻。

......

早晨醒来,睁眼便看到明媚的阳光,总是让人心情愉悦。深秋的阳光洒在枯叶凋零的树干上,几乎毫无遮挡,更让人可以尽情享受这温暖的一刻。

北邙山位于雒阳城北,绵延在雒阳与黄河之间。东西横跨渑池、新安、雒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长三百八十余里,南北也有三四十里,丘陵起伏,沟谷处处,成为雒阳北部的天然屏障。

北邙山水深土厚,枕山蹬河,也是绝佳的风水宝地,是以后人有云: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自东周以来,多名帝王葬于此地,仅东汉一朝就有五位,距离雒阳最近的是冲帝刘炳的怀陵和灵帝的文陵,再往北便是顺帝刘保的宪陵、安帝刘祜的恭陵以及北麓黄河边上光武帝刘秀的原陵。

因为帝陵需要文武大臣定期祭祀和参谒,所以邙山道修建的也极为宽阔平整,故此,公孙昱这支部队虽在山中行军,却也畅行无阻。

在许凉的指挥下,士卒们三人或四人一排,排成一条长长的纵队穿行于平坦的山路之间。

他们各自扛着手中的武器或旗帜低头急行,比起总指挥官公孙昱的心不在焉和许凉的踌躇满志,他们似乎更加专注于脚下的道路。

以差不多急行军的速度,却仍旧可以保持队列的整齐划一,足以显示出这支部队良好的素质。

一路闷头赶路,时间自然过得很快。

到了傍晚,当一轮明月升起的时候,这支部队终于抵达平县。

由此一来,摆在公孙昱面前的便剩下了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行军,赶在深夜之前进入小平津渡口驻地;另一个就是就此在此屯扎,等明日天亮的时候再从容不迫地赶到小平津驻地。

“主公,天色虽然不早了,但从平县到小平津渡口也不过三四里路程。不若我们便再辛苦一下,直接进入小平津驻地报道罢?”出了雒阳之后,许凉和吴匡二人便对公孙昱改了称呼。这种变化,表明他们已改变了对公孙昱和立场和态度。

许凉是个直爽的军人,做事最不喜欢拖泥带水,所以他提出这个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并且,这也是大多数士卒们的心思:毕竟已经辛苦赶了一天路了,再劳累半个多时辰也不算什么,入驻地宿营总比在平县扰民令他们心里踏实一些。

不过,对于这个提议,公孙昱只是诡秘地一笑,直接否决道:“我们不过调入小平津驻防,又非战场急行救援,无需这般匆促。传令下去,今夜我等便在平县扎营休整,明日再赶赴小平津不迟。”

许凉有些诧异,不过出于对公孙昱的绝对信任,他也便下去这般传令了。

公孙昱则趁着士卒埋锅造饭、安营搭帐的时候,赶到了平县郊外的一处小山丘上。眼望着天边徐徐降下的落日,他说出了一句只有自己能听到的话。

“期望吴匡带回来的会是个好消息,否则的话,我也只能再度借助地府系统的帮助了”

就在昨夜意识到自己还不清楚平津都尉究竟何人时,公孙昱今日一大早便让吴匡骑着快马向小平津赶去。

明着是向平津都尉禀告自己已然前来的消息,实则却是去探查平津都尉是敌是友。

虽然公孙昱觉得以如今他跟李儒的关系,李儒应该不会将他扔到一个仇视自己的都尉手下。

不过世间之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李儒疏忽了这一点,那对于李儒来说,不过一次小小的失误,但对于公孙昱来说,就会是致命的凶险。

小命最重要了!

更何况,这可不是讲究人人平等、生命可贵的后世。在后世,得罪了上司顶多就是撂挑子不干,说不定来能来一次潇洒任性的辞职表演。

可在汉代这等封建强权时代,又是动辄打杀的军营中,可没有太强的规则约束。与上司相处必须毕恭毕敬,否则便是被人斩了也不会有人过问。

公孙昱已经计划过,假如那个平津都尉能够自己相处,那他就在小平津养精蓄锐,蛰伏下来以待天时。

可若那平津都尉是那种信奉‘凉州人就是高人一等’的家伙,公孙昱便打算启动地府全能人才输送系统,召唤出一位顶级的刺客干掉那个家伙。

华夏历史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刺客这种神秘的人士。他们强大、悲情、勇敢无畏,有着誓死捍卫承诺的决心和能力。

尤其在还没有大一统的春秋时代,这些神秘的人更是活跃于历史精彩纷呈的舞台上,演绎着一幕幕或悲壮、或慷凉、或豪气的故事。甚至,不少刺客还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角,间接或直接改写了历史。

以至于太史公在《史记》当中,专门写下了《刺客列传》来感怀着他对这些人的敬慕。而千年之后,公孙昱也会偶然间升起一丝悸动。

尤其这一次,他甚至想过,假如自己真的决定要行刺,系统会不会将荆轲输送过来?会不会令他手中的那把淬毒匕首沾染热血,一偿荆轲及后人心中之愿?

然而,当明月已高悬夜空,给平县洒下一片清辉,也带回了吴匡这个密探后。公孙昱这位小婊砸,便已将荆轲这位悲情英雄抛到了九霄云外。

“吴叔父,那个平津都尉,真的是平津都尉?”公孙昱懊恼地坐在卧榻上,听闻吴匡带回来的消息后,觉得自己就好像一位白痴。

吴匡也忍不住露出了笑意,开口道:“主公无需如此,之前在雒阳主公百般算计,劳心费力,今日偶有疏漏也属正常。既然平津都尉是那人,我等也便可略微松一口气了。”

“这倒是。”公孙昱拍着脑袋苦笑了一声,不过也未就此掉以轻心。

转身看向部队,公孙昱沉声道:“不过我等毕竟仍身在董卓掌控之中,万事仍需小心谨慎。此番虽不必担忧上司责难,不过小平津那里也不太平。西北有黑山贼蠢蠢欲动,东北又不乏白波贼肆虐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公孙昱的话本来是就此停住,可是为了发出内心的愤慨,公孙昱不由得又加了一句:“这狗日的世道!”

吴匡怃然不语,却对公孙昱这番话深以为然。即便如他这等借着乱世才崛起的战将,也不由对着帐中摇曳晃动的灯火幽幽一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