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比琴(下)(1 / 1)

加入书签

城阳扭头望去,登时浑身一颤:“他怎么来了?!”

北面角落,停着一顶青布软轿,那轿子看似寻常,但只有城阳等寥寥数人知道,那软轿左侧刻有一个宸字,乃是她二皇兄,宸王云殊的座驾!

玉嬷嬷忌惮道:“公主,那位来了,咱们怎么办?”

城阳咬着唇,脸上神情挣扎,好半响,吐出一个字:“走!”

她说走就走,带着浩浩汤汤的人马迅速离开。

角落里的秦恒注意到这个动静,低头向主子禀告。

轿中安静了一瞬,随后传出淡淡的声音:“不必理会。”

秦恒躬身应是,又将目光投入场中。

魏青棠的琴已渐入佳境,铿锵之音,杀伐之气,可惜排在她前面的是杜卿雪,那一首《对月酌》出神入化,在她的映衬下,魏青棠的琴声便显得过于单调。

就在众人暗自摇头时,忽然。

锵——!!!

一声尖锐的长鸣陡然爆响。

围观者纷纷捂耳。

抬眸望去,校验台上,只见少女神情冷肃,十指翻飞,竟在骤然间换了指法!

若说片刻前是一曲慷慨激昂的秦王破阵曲,那么此刻就是一首悲壮凄凉的霸王卸甲曲。

乌江畔头,霸王已逝。

楚军悲鸣,恨水东流。

那十面埋伏之境遇,那走投无路之绝望,其音之急,其境之悲,场中众人听得如痴如醉。更有甚者闻音长叹,仿佛看见了那淮阴战场上,痛哭无措的楚军将士……

“这琴……好悲。”华月仙子不自禁呢喃道。

那台上少女不过十四,如何能弹出这样悲凉的乐曲?

祭酒同景博士对望一眼,均看见彼此眼中的惊诧。

倒是孙崇洲心无旁骛,闭目倾听,不时还和着拍子轻敲桌案。

校验台上,魏青棠低垂眼帘,专心弹奏。

她的脑海中,正走马观花的浮掠着谢长歌的一生。

年少不知愁。

父母双全,兄长回护,她是谢家最小的女儿,万千宠爱于一身。

直到家变时。

血火烧天,她眼睁睁看着谢府化成灰烬,哀鸿遍野,她却在仇人的怀中步步远离。

接着是荣华。

大婚之日,风光出嫁,自以为觅得无双良人,为他寻逆贼、剿叛乱。

最后的杀戮。

她围剿了“逆贼”,迎来良人穿心一剑……

魏青棠忽然什么也看不见了,无边的血色,漫天漫地而来。

她无法睁眼,无法呼吸,胸腔的压抑几乎要挤爆心脏。

嘈嘈切切错杂弹,她在绕梁琴上拨出一个又一个急促的音节。

乌云压顶,围城欲摧,伴着一声刺耳的尖鸣。

嗡——!!!

整个天地,都静了下来。

全场中,一片沉寂。

没有人开口,没有人发声,所有双眼睛都忘我地凝聚在高台之上,那个素衣少女,就那般淡然自若地坐在那里,弹出了一首绝不符合她年纪的……惊、世、之、曲!

“好!!”

一声喝彩,仿佛惊醒了众人。

大伙纷纷回头,只见那喝彩之人竟是谢家大少谢淮英。

他带头鼓掌,脸色因为激动而涨红,双目中更是毫不掩饰的惊喜赞叹!他的旁边,向来慵懒散漫的楚情也坐直身,妖异俊美的脸庞,显出一分惊色。

下一刻,全场爆出排山倒海的掌声。

“好,弹得太好了!”

“这是什么曲子,为什么我从没听过?”

“起先还以为是大杀四方的战曲,哪知后来走投无路,这里面大起大落,真是惊心动魄啊!”

“我也好久没听的这么入神了!”

“绝唱,堪称绝唱啊!”

“……”

人群中兴奋不已地谈论着,从故事,到意境,无不交口称赞。

考官席上,华月仙子和几名考官交换意见,亦是不断点头。

这曲子单论音调,或许比不上《对月酌》和《凤求凰》,但它戏剧性的转折、高超的意境,真正做到了以琴传心,观海阁上众人的反应已经很好说明这点。

这次的第一,非她莫属。

华月仙子虽遗憾杜卿雪未能夺魁,但对曲乐的痴迷压过其它。

她忍不住问:“郡主,敢问这一曲何名?”

魏青棠半垂着眼。

方才最后一音弹得重了,右手指尖勾出道血痕。

一滴红色的血珠落在绕梁琴上,她低头,静静瞧着……

“此曲,名不归。”

“不归?”华月仙子一愣,琢磨着点头,“将军百战死,将士十年归。此曲名不归,确实不错。”

魏青棠未置可否,抬眸。

平静的目光掠过各方视线,投向远方……

式微,式微,胡不归。

二哥,你,可曾听见?

观海阁三楼。

一声极低的嗓音从轿中传出:“不归?”

秦恒连忙道:“是《不归》,那吟越郡主亲口说的,华月仙子解释为‘将军百战死,将士十年归’的意思。”

安静了片刻,云殊道:“不对。”

“不对?”秦恒道,“主子的意思是?”

云殊淡淡道:“此曲为思,她在思念什么人。”

秦恒瞪大眼:“思念什么人?不会吧,主子,这可是战曲啊!而且她若真的在思念什么人,弹的应该是凤求凰那样的曲子吧?”

云殊瞥他一眼,没再解释。

幽深墨瞳中闪过深思之色。

以战曲寄思,很早以前,南阳那边有过这样的例子。那是驻守南阳的谢家军中独有技法,每逢战前,会以琴曲鼓舞将士,战后亦会以琴声抚平将士哀思。可自从谢胡子被诛,谢家满门尽灭后,这一门技法早已失传。

为何这魏家女还会?

难道她与谢家,有何关联?

眸光闪了闪,云殊道:“秦恒,去查一下她进督公府前的身世来历,事无巨细,本王都要知道。”

秦恒愣愣,躬身:“是,属下领命!”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最后一名学子上台弹奏完毕。

考官们开始依据学子的表现评优排序,其他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这一次乐学谁会夺魁。

不一会儿,考官席上,祭酒走出来宣布道:“乐学第三名,楚情。”

“第二名,杜卿雪。”

“第一名,”他顿了顿,大声念道,“魏青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