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节(1 / 1)

加入书签

于是,还没享受到自由的小太子就被满脸慈爱的右相、左相和公孙太尉开启了儿童早教之旅。

北方长城的修建也因为朝鲜的并入而开始更改之前的路线,这段期间并没有外来者的身影出没,总算让北方边关众人一直紧绷着的心弦为之一松。

南方百越族的那片密林也被医家和越族人共同破除,树木被伐倒,让天上的阳光照耀到林间以后,南方密林的阴暗在一天中太阳最盛的时候被驱散。

道路被施工队挖掘弄得平整,修建出了一条宽阔的大马路,剩下的就是开垦土地和建造房屋,然后由内陆的人开始往这边迁徙。

整个大秦都分外的忙碌和繁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并为之努力奋斗着。

春闱结果出来以后,学子们按照各自的实力被派往最适合他们的岗位。

前辈们对他们道,“去了那里如果干的不行也不要太过灰心,大秦那么多的岗位,总能找到适合你们的。”

“职位以后可以调换么?”新人们激动道。

“当然,朝廷也只是根据你们的卷面能力给你们分配的地方,但是不代表你们就一定适合那个位置,如果干的不顺手了,就去找自己顺手的岗位干。”前辈们对他们道。

这给了下面极大的自主权利,也更加的人性化,把新人们激动的脸色通红,像是打了鸡血一般。

水转大纺车不停歇的工作着,很快就让仓库内堆积了一批批的货物。

没有和国外的外贸交易来往,仓库内越来越多的货物显些愁坏了工厂的负责人。

纺织工厂的负责人找到他们郡守,问道,“大人,仓库里面的货堆积的越来越多了,我们该怎么处置啊?”

至于民间,百姓们不缺衣服后,市场就已经逐渐饱和,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们也会为了存货太多而烦恼。

“把最陈旧的一批拿到市面上降价处理给郡和周边的百姓们,价钱便宜一点的话,想必会有不少有余钱的百姓们为家里人扯上几块布做件新衣裳的。”

“其余的存货都送到郡里来,由府衙的人护送到纺织厂少的地方去销售。”

虽然只是简单的麻、棉等布匹,但是大秦也不是每个郡县都有的,他们各个郡县之间完全可以互通有无。

“到时候看看他们那里都有什么特色,都带回来一些。”郡守道。

大秦交通越来越便利,除却那些经常到处跑的商人们,如今大秦收入的路费现在已经越来越多了。

各个郡与郡之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繁华畅通了起来。

如此一来,哪怕没有和外国进行贸易,大秦内部的积存也可以清空掉。

没过多久,赵燕歌又在南北两方开设了军用加工厂,里面会负责生产军用罐头、干粮、衣服、鞋子等。

里面的一切都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比如军用鞋,自然不是百姓们随手编织出来,容易被磨损坏的草鞋,而是结结实实的千层底,厚实的不得了。

把士兵们的尺寸给做出一个统计来,军用加工厂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动工。

里面的工人都来自南北两方附近的村庄和县城,离的近了,可以回家去住,远一点的,工厂也给提供食宿。

内部采用流水线的工作模式,让一些没有见过的工人们直说大开眼界,尤其是那些负责给千层底纳底子的妇人们,看着由机器直接穿过的针线,光是这一个步骤就不知省了她们多少力气。

不需要再用扳指或铁箍用大拇指去顶,妇人们做鞋的速度一下子就快了起来。

以往她们两三天才能纳一双鞋,动用机器以后,一天一般三百双打底,让晚上结算数量的妇人们感到分外的震惊。

服装被分为春、夏、秋、冬四种,每种每人可以分到两套,军装的样式也和以往不同,冬装最厚实,款式直接参考匈奴人的皮毛大衣,春装稍厚,却比冬装轻便许多,夏装则参考匈奴人的胡服,被改造成了劲装的款式,和秋装一样,穿在人身上,倍感精神。

大多数士兵的鞋子也终于摆脱了漏脚趾的命运,被好好的藏在了鞋子里面。

看到士兵们都被发放了新衣服,过来边关服劳役的百姓和罪人羡慕的两眼直发直。

以前那些士兵们顶多比他们穿的暖和一点,现在倒好,衣服鞋子一换,立马就跟他们不是同一档次的人了。

不仅如此,有了厚实的千层底鞋子,他们以后再也不会磨脚了,这才是他们最羡慕的。

没过多久,士兵们都穿上了新衣服和新鞋子,穿在身上分外的合身又方便行动。

身上的衣服不知是什么料子制成的,非常的耐磨损,让士兵们非常的喜欢。

就在这时,军用加工厂的人让服劳役的人过去领他们穿的衣服和鞋子。

“我,我们也有新衣服穿么?”

“当然,你们是在为大秦修建长城,陛下说不能委屈你们。”毕竟,在这之前,大秦的百姓们服劳役那就真是给朝廷白白干活的,又苦又累,一分钱还拿不到。

尽管赵燕歌现在已经把那些工钱给他们补上,但是已经消逝的生命是再也回不来了。

这话听的大秦百姓们眼眶一红,上面的人承认了他们的功劳,而且那个人还是陛下,这让他们心里对大秦的归属感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等明年的劳役,我们一定会多带人来的。”他们坚定道,“我们一定会把长城尽快修建好的。”

给劳役的百姓们发放完后,接下来就是那些犯人们。

“你们有些人的罪行已经随着大秦律法的更改而变得无罪,接下来你们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现在回家去,我们顺路送你们回去,二是转为劳役,以后领工钱,等一年以后跟随你们的父老乡亲们一块回去……”

第160章

比如上门女婿,在婚姻律法出来之前,男子去女方家里面做了上门女婿,是为了逃税。

关于这点朝廷已经赦免了他们,毕竟交不起税和不想交税,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可大多了。

现在条件好了,家里面只要把之前的税补齐,那自然就不再是犯人了。

还有别的一些零零总总,最后真正能摆脱犯人名声的只有极少数的人。

他们感到震惊、茫然,最后全都化为了惊喜,“我想回家去,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回过家了。”

“我也是……”众人纷纷道,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也有一部分人选择留下来,转为劳役挣点钱再回家去。

剩下大部分罪责无法赦免的犯人们看着兴高采烈的他们,感到满嘴苦涩。

半天之前,他们都还是有难同当的好伙伴呢,结果转眼人家就翻身成良民,还带不走他们,这让和他们曾经有过一样境遇的他们如何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一切。

犯人们也领了新衣服和新鞋子,穿上以后,心里却没那么开心。

看到周边那些奴隶们满是羡慕的看着他们,犯人们心里突然好受了很多,他们居然忘了,还有一批比他们地位更低的存在。

“看什么看,再看就挖了你们的眼珠子,就算再喜欢,衣服和鞋子也没有你们的份。”犯人们心思恶劣的嗤笑讥讽着。

听懂这话的奴隶们下意识的把穿着草鞋的脚掌往后挪了挪,试图把自己藏起来。

那些外来的奴隶们任劳任怨惯了,生性彪悍的匈奴奴隶们可不会吃这一套,他们人高马大,从小吃肉喝奶长大,身高上就直接对着那些犯人们碾压,已经知道规矩的他们把那些犯人们围起来,也不动手,而是放狠话。

被一堵堵墙似的匈奴奴隶们围在周边,那些犯人们声音渐弱,身上的嚣张气焰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而后低声道了歉,灰溜溜脸面全无的离开。

匈奴奴隶们看到他们的怂样在身后哈哈大笑着嘲讽,等笑声消失,他们脸上的笑意也消失的干干净净,“大秦人,欺人太甚,他们真是不把奴隶当人看啊。”

“奴隶本来就不是人。”他们胡人又不是没有过奴隶,当年对奴隶们什么态度他们是清楚的,比起他们对待那些奴隶的手段来,现在他们的情况已经算得上好了。

平时有地方住,饭能吃饱,不用饿着肚子的滋味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的身份已经注定了,你们还不如想想怎么多生一点孩子把我们的血脉给流传下去吧。”总不能他们胡人被灭了,血脉也要跟着一起断绝了。

每天劳累之后还要去为了种族繁衍大业做贡献的匈奴奴隶们:“……”

明明那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会觉得很痛苦?

“生那么多孩子有什么用,又不是我们养。”没有接受他们教导的孩子还是胡人血脉么?

“那也好过以后没有人知道我们胡人的强。”

众人正说着,然后就听到了有人传唤他们。

应该说传唤所有奴隶,他们匈奴奴隶只是其中之一。

“这是你们的衣服和鞋子,赶紧去领吧。”边关的监工们道。

刚才还嘀咕大秦的匈奴奴隶们心神不由一震,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身为奴隶的他们也能有衣服和鞋子穿?

虽然比不了他们在草原之上的穿着,但是比起奴隶生涯来,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天差之别了。

晚上胡巫回帐篷来,憋了一肚子话的众人纷纷朝着胡巫问了出来。

别的不说,这位是他们草原最智慧的老者,比他们直来直往的脑袋瓜子强多了。

“你们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让奴隶们吃饱,还要给你们好衣服和鞋子穿?”胡巫开口反问道。

“难道是他们抢了我们的牛羊马,给予我们的补偿?”一个身材健壮的匈奴奴隶连脑子都没过就脱口而出道。

“拉倒吧,奴隶就是奴隶,没看到那些外来奴隶们也领了新衣服和鞋子么,他们有牛羊马么?所以,我觉得大秦好像是在养肥我们以后预备把我们宰掉,我们当初在草原之上就是这样喂羊的。”另一位匈奴奴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有道理,只是没听说过大秦人还有吃人的习惯啊?”

“傻啊,他们人不吃人肉,不会把我们剁碎了喂狗啊。”

胡巫终于听不下去了,感慨道,“我现在终于觉得,把孩子带离你们的身边,不让你们教导,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一件好事。”

“巫,您怎么能这么想,那可是我们的血脉呀。”众人道。

“那些孩子们长大以后要全是你们这个样子,只长个子,而不长脑子,迟早活不长久。”

“听着,大秦之所以会让我们这些奴隶们吃饱饭,就是为了让我们更有力气给他们干更多的活,就像你们殷勤喂牛羊马,不就盼望着它们能肥一点,到时候好多吃几口肉么。”

“一样的道理,不给你们吃饱饭,你们怎么可能干的动活,多吃才能多劳。”

“至于衣服和鞋子,那是在减少人员的损耗率,有了衣服和鞋子,你们也能把更多的注意力给用到干活上,而不用分出一部分心思去注意身体的冷暖。”

“奴隶也是财富的一种,更别说你们还能给创造更多的人口,忘了春天时草原之上需要你们帮助繁衍的那些牛马们,大秦一看中了你们的劳动力,二看中了你们的繁衍能力。”胡巫道。

“靠,这样一来我们不就跟被圈养的畜生们一样了么?”众人愤怒道。

胡巫道,“已经晚了,你们已经离不开这个舒适窝了,就像那些已经被胡人所驯服的畜牧样,一旦离开人的照顾,它们在草原之上的处境就危险了。”

“就像你们现在,还有离开这个舒适范围的勇气么?”说着,胡巫看向了长城的方向,那个样式,真像是一个巨大的围圈啊,而他们,在进来以后就成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其实,在这里吃的好,住的好,其实还挺不错的,当初我们之所以攻打中原,为的不就是一口吃的么。”有人小心翼翼的开口道,神情瑟缩,他以为自己会迎来他是一个懦夫的谩骂,可是想到,众人全都沉默起来。

扪心自问,他们现在还有走向茫茫大草原的勇气么?

没有足够的牛羊马和族人,出去就是送死。

他们不怕死,却不会故意去送死。

胡巫叹息一声,道,“这就是中原人所说的阳谋,哪怕明知是陷阱也会踩进去的阳谋。”

“他们没有选择和我们鱼死网破,自然的,我们这边也就没了硬碰硬的勇气。”

如果不是真正绝望之际,谁会选择去死。

胡巫比所有匈奴奴隶都看得明白,可是他依旧破不了这个局,也不想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