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1 / 1)

加入书签

权衡再三,草原青壮们松了松手中的缰绳,放下手中的斩马刀,道,“希望你们大秦能够说话算话,要不然,我们就是拼着最后一口气也要你们中原所有人陪葬。”

大秦人闻言心中不由一个咯噔,他们大秦这边都有霹雳雷火了,他们已经被逼迫到了这个地步,匈奴人手中难道还有底牌?

心中波澜起伏,面上却丝毫没有带出来,大秦一方的人道,“好,我们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匈奴人咬牙道。

话音落,后方传来无数匈奴老弱妇孺们的哭泣声,说出那句话的匈奴人更是后槽牙紧咬,眼中流淌出两道血泪来。

问大秦一方后悔提前毁灭那么多匈奴么?

不后悔。

与其让他们未来繁衍生息,成为大秦的心腹大患,还不如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他们。

只是涉及的人数太广,提出这个建议的代左相难免会站在风口浪尖上。

出乎朝堂上不少人的意料,文武百官们发现民间百姓们收到匈奴被彻底覆灭消息的皆拍手称快,为提出这个建议的代左相歌功颂德,并未觉得代左相此举天理不容。

就连平时很胡思乱想的文人们也对大秦覆灭匈奴一事接受的很是坦然。

这让一直负责记录历史变迁的史官们不由打从心底松口气,历史没有种族立场,但是他们有啊。

要是民间对代左相打从心中排斥,那么可想而知,代左相在历史上的地位处境要不了多好。

相反,如果此举能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同,那代左相在历史上无疑是一个民族英雄。

“臣,在此谢过陛下对臣的恩情。”代左相冲着赵燕歌行了一个大礼。

他知道陛下会保住他,却不曾想,陛下不仅没有让他在历史上背负骂名,反而让他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这如何不让代左相心中感激涕零。

“代左相是为我大秦出谋划策,是我大秦的有功之臣,那些莫须有的罪名自然近不了代左相的身。”赵燕歌让代左相起来。

如果不想让代左相身上出现“残忍”、“无人性”等各种标签,那就唤醒大秦子民对匈奴人的仇恨之情。

民报上面舆论一步步由浅至深的引导,早就让大秦子民们对匈奴人恨之入骨。

以前匈奴来袭,受害的大都是边关的百姓们,内陆的大部分百姓们只是听说过,感触却不深。

但是民报的出现把匈奴人对待中原边关百姓们的罪行一一揭露,同为大秦血脉,同胞们受到匈奴人那些令人发指的对待,哪怕百姓们远在天边,却也能感同身受。

尤其是文人们,更为激进,热血上来,随手就能写出唾沫匈奴的文章来。

无关人的鲜血只会让人微有感触,却不会产生太大的波澜,可是敌人的鲜血却能够让大秦子民们拍手称快。

这样一来,提出这个提议的代左相自然不会受到民间的唾骂。

哦,你说大秦内的那些匈奴奴隶,赵燕歌所说的可是事实,纵使他们也无法反驳。

只是他们怎么都想不明白,父死子继之类的草原制度,为什么到了中原人的口中就变成了罪大恶极的一件事情?

这就是文化之间所造成的差异。

如今大秦的制度已经被规范的差不多。

儿大避母,女大避父等,有关的家庭伦理已经把每个人都摆放到了该有的正确位置。

是以,越来越觉得自己已经文明起来的大秦百姓们才无法接受草原上那种奇葩的制度。

纵使草原男人不会对生自己的母亲出手,可是对于其余名义上的母亲出手是事实。

这在大秦百姓们的眼中,可不就彻底乱了伦理。

辈分摆在那里,结果你一句没有血缘就能上手,这跟遍地跑的禽兽有何两样?起码动物在繁衍时,基本都是一对一的。

“匈奴人死得好。”福利院里,听完老人们讲的故事,孩子们全都拍手称快道。

别看他们年纪小,可是却明白谁是自己人,谁是敌人。

就像坏人一样,他们大秦打跑了那些坏人们,他们感到非常的开心。

“好了,故事听完了,你们也该去学习了,可别忘了你们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啊。”老人们笑呵呵的道,送一群小家伙们去上文化课。

“我长大了要当将军,去为大秦打坏人。”有小男孩道。

“我要学刺绣,绣好多漂亮的衣服。”小女孩声音稚嫩道。

“我想当老师,长大以后去给老师们的孩子授课……”

每个人都稚言稚语的诉说着自己的理想,不由让听到的老人们眼睛湿润起来。

“虽然福利院的孩子们失去了很多,但是他们得到的却更多。”

民间普通的孩子们可没有直接入龙卫的资格。

而这些福利院的孩子们,现在就已经是内定的小小龙卫了。

如今整个大秦有关于福利院的人数已经接近饱和,不是福利院不收孩子了,而是民间的百姓们少了许多遗弃和虐待,都能在父母身边能生活的很好。

当然,匈奴奴隶的孩子们注定属于福利院。

就在这时,一批批雪白的飞鸽飞到各家福利院,让他们准备好接收下一批的孩子们。

公孙太尉带着数万奴隶们回来了。

大秦可不会对那些人搞细水长流的同化,直接给幼苗灌输他们的理想不香么。

别的不说,福利院的孩子们吃的好,住的好,还有着璀璨未来,那些匈奴的奴隶们生了孩子以后都主动的把孩子送过来,为的就是彻底改变他们子孙后代的命运,不至于让自己的亲身血脉们也跟随着自己成为奴隶。

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那么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们未来能够过得好一些,不能接触就不能接触吧,知道他们过得比他们还好就行。

可能真的是源自血脉中的力量,福利院内不少的小家伙们天生对喂养牛羊马儿们有亲和力。

他们才是大秦钦定的未来草原之主。

与此同时,大秦的外贸队伍也带着已经投降的匈奴奴隶们去西域进行交易。

看到大主顾们,西域的百姓们热情的迎上来,为大秦的外贸队伍介绍着西域的最新产品。

大秦外贸队伍后面一连串的匈奴奴隶让西域人感到诧异,问道,“你们这次还需要奴隶么?”

“需要,人数越多越好。”外贸队伍的领队开口道,想和他们做生意的西域子民们瞬间眉开眼笑。

第143章

西域的人给他们带路,说是最近又新到了一批奴隶。

还是上次黑白皮子的奴隶,模样和中原人完全不一样,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被贩卖来的。

奴隶们面菜肌瘦,身上衣不蔽体,

没有衣服遮挡的肌肤露出诸多伤痕,看的大秦外贸队伍的人心中微沉,那可不是普通的伤痕,一般奴隶身上最多的是鞭伤之类的东西,可是这些奴隶身上却是兵器的伤害。

哪怕再不把奴隶当人,也不会对奴隶动用武器。

“他们可是战败的俘虏?”只有战败的俘虏一方身上才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那些伤痕是他们成为奴隶之前就有的。

“是啊,他们是战败的一方,听说要不是因为奴隶值点钱,可以换取一些东西回去,战败的一方会被胜利们全部坑杀。”

“他们现在虽然没死,却也经历了诸多磨难才来到这里,听说和他们刚开始时的数量,几乎十不存一。”西域的人对他们说道。

剩下的那九成全都折损在了路上。

可是大秦外贸队伍看着奴隶们庞大的数量,对他们的原始数量表示心惊。

西域人说,奴隶们的家乡距离这里非常的远,当初贩卖他们的要求就是卖的越远越好,这样以他们的能力,一辈子都再也回不到故土去。

大秦外贸队伍的领队对这批奴隶心动之余,开始了讨价还价。

因为一路折损过多,这次远道而来的奴隶主如果想要赚钱,自然就得从还活着的奴隶们身上提价。

他们热情的为大秦外贸队伍介绍这群奴隶健壮的体格。

体弱的在路上就被刷下,能活着来到遥远西域的奴隶们可不就非常强壮么。

“他们现在只是看上去强壮而已,事实上如果不尽快救治,他们很快就会死去,这样外强中干的奴隶们自然不值那么大的价钱。”哪有对奴隶很好的奴隶主,现在这群奴隶们之所以还活着,那都是提前榨干自己的潜力和身体了。

一旦被彻底榨干,就是这群看似强壮们奴隶们倒下去的时刻。

大秦一方可不愿意被别人当做待宰的肥羊。

眼看大秦外贸队伍的人面露失望,就要离去,奴隶主们急了,“客人,客人,我们再好好商量一下价格。”

不是他们初出茅庐连个生意都不会做,而是这段时间观察下来,能够一口气吃下这群奴隶的大主顾也就只有这个所谓的大秦。

他们带领着奴隶们早就走过太多的地方,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自然一清二楚,身为商人,他们自然是要在奴隶死亡之前把他们脱手的。

“等等,领队,队伍里面有人找你。”这时从他们的身后跑来一人,不由分说的就把大秦外贸队伍的领队给拉了回去。

眼看着一笔就要成交的生意从自己眼前被溜走,奴隶主们喉间差点一口甜血吐出。

“怎么了?”来到队伍后方的领队问道。

“领队,那群奴隶们的状态好像不太好。”

奴隶们长时间的饥饿,身体状态自然好不到哪去。

只是说出这话的人是他们队伍中的医者,这就不得不让领队重视了。

“难道他们身上有病?”

“领队,他们身上有大大小小的病状,但是比起我发现的另一件事情,无疑更加棘手。”医者面色严肃道。

“什么事情?”

“那群奴隶们身上的病症,好像会传染……”

“传染。”听到的众人瞳孔不由全都一窒,呼吸瞬间急促起来。

“没错,的确是传染病,我们没有上前诊治过,也不知道他们得的哪一种,但无疑是传染病没错。”其余医者道。

他们身上肩负的任务很重要,不仅要确保他们大秦外贸队伍不能在路上发生减员,还需要仔细筛查从外面带回大秦的东西。

毕竟用他们陛下的话说,外面的人一生大都不怎么洗澡,就是各种病的最佳温床。

医者们不怕疾病,但是传染病可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他们此刻也心凉了一瞬,总觉得这次要回不去大秦了。

众人面色一紧,道,“我们赶紧离开,对了,劳烦医者们忙碌一下,检查一下我们的身体和换取来的东西。”

“至于其余人,派出几个去给西域三十六国提醒一下,不要我们下次来了,西域三十六国就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