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1 / 1)

加入书签

毕竟人生在世,人并不只有一条传宗接代的路能显示出人的能力来。

“你们说,我大秦如果推出同性婚嫁的律法怎么样?”之前赵燕歌或者说整个大秦也没禁止同性结婚,但是也没明文规定同性之间能婚嫁。

现在大秦律法一出,这样的风气就能一扫而空。

毕竟,若是连一个婚嫁户籍都不能给予你的另一半,不赶紧分了等留着过年啊。

“同性婚姻律法?那这样一来,那子嗣问题怎么办啊?”右相道。

“这世间什么事有得就有舍,既然已经选择了同性,那就应该做好没有子嗣的准备,如果两样都想要,那未免就太过贪心了。”

“民间不能生的过继子嗣的还少么?解决子嗣的办法多的是,就看他们各自的选择了。”

到底是和一个不爱的异性孕育子嗣,还是和同性婚嫁做好未来没有子嗣的准备,生而为人,当有担当。

“陛下,您真是太宠他们了。”三公们都道。

毕竟按照他们的思维,哪有这么尊重。

“一旦我大秦通过同性婚姻律法,那民间以后就不能再乱来了,要是还敢胡来,就要被依法处置了。”

“对了,不会还有人玩人兽恋吧?”赵燕歌问道。

家的大家想起他们写的“人妖恋”、“人鬼恋”,不由掩面道,“陛下放心,我会矫正他们思想的。”

有些事情想想就行了,以后万万不能付诸于行动了。

同性婚姻律法制定起来非常简单,毕竟之前就有立女户一事做打底,同性婚嫁就像异性婚嫁一样,都得确立一个户主出来。

至于门一关,实际当家做主的是谁,就跟外人没关系了。

除此之外,同性婚嫁双方的财产也依照异性婚嫁婚姻律法来保护。

说白了就一条,大秦官方承认同性婚嫁的合法性。

右相很快就把拟定好,回去就能直接加入婚姻保护中。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军营一事。”如果说民间的同性之分还带有一点玩乐色彩,那么军营里面的那些汉子们就只能说一句:他们没得选择了。

天生同性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说白了都是旱的。

“那陛下,把女奴隶充当成军营军妓如何?”

赵燕歌淡淡的吐出一个字道,“脏。”那样一来,男女都脏了。

和大秦目前所提倡的“干净”完全背道而驰。

“陛下,给军营一人配个媳妇更做不到。”三公们为难道。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让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赵燕歌道,把家的大家叫到跟前,让他们家写出一批香艳的印成画册。

公孙太尉在一旁提醒道,“陛下,那些士兵识字的很少。”

“那就不走剧情了呗。”家的大家接下这个任务道。

他要回去和那些丹青大家们好好讨论一下美人图如何画,从而唤醒军营那帮大老爷们的正常审美。

几天后,大家和丹青大家进宫,给赵燕歌呈上美人图。

经典的黑白水墨画,寥寥几笔着墨,就轻松勾勒出一个人的神态。

两家人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给赵燕歌看,结果赵燕歌看的脸都没红一下。

毕竟画之一道,真要深研起来,同样博大精深。

而赵燕歌本人则站在画的门槛外,也就是说,赵燕歌欣赏不了这种画风,压根就投入不进去。

军营的那帮男人们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还不如赵燕歌呢。

“我给你们画一个,你们以后比划着画。”赵燕歌道,不同于水墨亮色,他画画的时候动用了其余的颜色。

丹青大家们看着赵燕歌的手法眸中神采亮的惊人。

画好以后,大家和丹青大家们鼻中流下两管鼻血来,可见受的刺激不轻。

“陛下,这也太夸张了吧,怎么可能有身材那样比例的人?”可别以为他们没有媳妇啊。

都是过来人,他们知道画上的美人已经彻底失衡了,整个人就像个完美的葫芦样。

“夸张的画法而已,我于画技一道并不擅长,你们就说喜欢么?”

两家人诚实的点头,赵燕歌把画往他们怀里一塞,而后送他们离开。

他只负责起头,后面就交给那些专业人士了。

没过多久,大秦推出同性婚姻律法。

第133章

虽然大秦有很多奇葩的律法,比如只有身高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够婚嫁、之前年龄渐长,还不婚嫁被大秦所收的“单身税”等,

但是都没有哪个律法比大秦承认同性婚姻律法来的让人震撼。

毕竟之前的立女户也算是“阴阳调和”的一种,现在这项律法则有让民间“阴阳失衡”的危机。

就在百姓们心头感到疑惑之际,大秦的民报给了解释。

还是为了所谓的“贞洁”,既然已经选择了一个人,那就一直保持下去,而不是三心二意的既耽误了异性,又错过了同性。

感情相互纠缠就算了,伤心的反正是你们自个,可是身体不行,不能打着一夫一妻的名号去肆无忌惮的和同性进行深入交流。

同性是不会怀孕,却同样会伤害感染身体,尤其是在没有有效避孕措施的古代,这方面就更要注意。

至于民间对同性婚姻之间异样的眼光,从思想开放的春秋战国走过来的大秦百姓对这些事情早就习以为常。

唯一担心的就是,同性之间的孩子问题该怎么解决?

你说女同性找男人随便借个种,男同性娶妻有孩子以后再合离的,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血脉的延续就是人身体的本能一般,而同性之间的感情则挣脱出了这个本能,从而衍生出了别的情感。

“哎,纠结这个干嘛,异性之间都不一定能有孩子,不照样能过继同宗的孩子么,就从双方的一家过继一个子嗣呗,这样一来事情不就解决了。”

在刚能吃饱和穿暖的阶段,大部分人并不会去想很久以后的事情。

“就是,之前还有当兵的去军营几年,媳妇在家自己生下好几个孩子的,回来以后日子不还是照过。”这事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男人回来以后,能离还是咋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当然,现在这事是行不通了,以后再做那些事就能算的上是犯法了,他们这些街坊邻居已经有了给朝廷举报的义务。

除了那些家里有孩子喜欢上同性的父母们,大部分的百姓也就饭后调侃调侃而已。

真正受到那些震荡的是那些同性恋们。

有人欣喜,有人惊慌,有人举棋不定,堪称是人生百态。

有的同性恋自然是用上真心的,现在大秦同性婚姻法一出,就有人想要拉着自己的另一半去官府登记。

最后,能够同意的人简直少之又少。

大部分都犹犹豫豫,既放不下自己身上传宗接代的命运,也舍不下心头所爱。

只是他们迟疑,在这短短时间内看清楚另一半真心的人却不会犹豫。

“说的好像就你一个人身负着传宗接代的重任样?我同样也有!”

“做下这个决定你知道我下了多大的决心么?可是却忘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和我一样豁出去的心。”

“明明大秦已经推出同性婚姻法,已经承认了同性之间的婚姻,是对我们的成全,结果却成了压倒我们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真的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心理准备,现在又为什么不敢给自己另一半婚姻承诺。

是啊,那些迷茫的同性恋们也感到非常的疑惑。

明明律法都给了他们一条明路走,可是就在即将踏上去的那一瞬间,九成的人都心生犹豫了。

律法一出,哭的人比笑的人多。

“果然会是这样,大部分同性之间的感情其实并不真挚,只是因为禁忌、刺激、背德和不用负责才让人如此的留恋,一旦真的让他们担负起身上的责任来,大部分人都会回归理性,变得犹豫起来。”朝中大臣们道。

在官府登记户籍的同性婚嫁就像是海中的一朵浪花一样,除了最开始时,之后没在民间掀起任何波澜。

这道被大秦新推出来的婚姻律法就像一块试心石一样,把真心和虚情假意辨别的清清楚楚。

那些被人用花言巧语所哄骗的单纯人啊,想要知道另一半是不是真心的,去府衙走一趟就知道了。

如果是真心的,登记婚嫁,皆大欢喜。

如果不是真心的,就当人年少梦一场,醒来以后继续前行。

“恩,肥皂的话,没在军营中开展出新用途吧?”赵燕歌这天问公孙太尉道。

“肥皂大都用来给伤患们清理伤口,基本都放置在军医们那里,军营中大部分都用皂荚进行清洁。”虽然肥皂本来就是送去给边关将士们用来清洁,但是大部分人都不舍得用。

“那就好。”赵燕歌松了一口气。

等那些栩栩如生的美人图画送到军营以后,受到女性柔之美的冲击以后,应该就不会对身边的兄弟们下手了。

这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

真要彻底解决这样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找个媳妇,然后还得离得近才行。

这事暂时没有解决的办法,就先凑合着。

大秦如今的主流是基建,这些只能算得上是细节末梢,同性婚姻法已经推出,军营那边的情况不久之后也能暂时缓解,忙完以后赵燕歌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基建上去。

基建,基建,基础建设。

南方的基建工程无疑是重中之重。

“南方原来早就已经开始了水稻养鱼这种种植方式了。”赵燕歌看着从南方传回来的资料道。

南方水源充沛,稻田里面养鱼一事自古有之,赵燕歌翻阅了一下资料,发现从三皇五帝时期,从人们开始养蚕织丝,圈养畜牧之始,水源足够充沛的南方就已经有了稻田养鱼的雏形。

至于为什么这种方式没有得到推广,那是因为他们之前的消息都太过闭塞,就算流通,也就会在周边流通。

而稻田养鱼绝对能称的上是一个技术活,哪种鱼可以和稻田伴生,哪种鱼则会啃咬稻苗叶子,一亩稻田里养多少数量的鱼最为合适,这些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南方百姓们并没有年年都往稻田里面放鱼,因为有时候鱼儿也会造成稻田的减产。

赵燕歌把这件事情交给农家人去做,“那些问题都解决了以后,就用民报把这项技术给推广到整个南方去。”

“喏,陛下。”农家人领命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