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1 / 1)

加入书签

白袍少年和青袍少年上手把马车内的东西都搬到屋子里面,没一会就堆积了半个屋子,这一次翁老带来的东西可不少,活字印刷模具带回来了几百个常用的,更多的生僻字没有多余的位置装。

至于隐者所期待的瓷器,没有,翁老自己手头上都还没有一套呢。

“按照师兄你以前的习惯,不是不喜欢打听外界的消息么。”翁老坐下对隐者道。

“我在山中静坐时发现天下大势发生变动,这才升了一探究竟的心思的,只是那个时候咸阳城动作不显,我刚开始也没往那方面去想,可是谁能想到这才一年不到的时间,整个大秦的格局都为之一变。”隐者不由感慨道。

翁老道,“这些都是四世陛下弄出来的,说真的,他的很多东西和政策都动摇了那些贵族们的根基,师兄你是没看到咸阳的那些贵族们,现在要多老实就有多老实。”

“也就是四世陛下,你要换一个来,早就被那些人啃的连骨头渣都不剩了。”

隐者道“无非就是阶级层次的碰撞而已,那些世家贵族们的确很强,可是他们却强不过皇权去,帝王手掌大权,又有大义之名,那些贵族的失败是注定的。”

“不过也不是每个帝王都有得罪那些人的勇气的,四世趁着这个时机斩断他们的根基刚刚好。”

早一点,大秦尚未稳定,动了那些人不免会元气大伤,晚一点,那些人势力扩大,牵扯甚多,动手后难免会尾大不掉。

“是么,可是我倒是觉得不管在什么时候,那些人陛下也是想动就动的。”这无关于格局和局势,而是一个帝王的本性,赵燕歌本身属于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就像朝廷上被斩杀的那些贪官污吏,顶替他们的人一到,那些人就迎来了自己本该的下场。

隐者没去过咸阳,翁老却是和赵燕歌接触过的,对此隐者自然是相信自己师弟判断力的,“这么说来秦四世的身上已经具备了帝王的胸襟和魄力。”

“这样的君王只要不昏庸做出一些糊涂事来,那绝对是一代明主。”这样的存在,哪怕是在战国时期都属于非常耀眼的,门下一定会有很多人投奔效命。

“听说秦四世在咸阳城聚集百家,这事可是真的?”隐者问道。

“是真的,不管是朝堂稷下学宫还是龙卫内,诸子百家的身影几乎随处可见。”翁老道。

尤其是稷下学宫内,那些不怎么去朝堂,却喜欢深研学问的百家大佬们几乎全都去了稷下学宫挂名,偶尔兴致来了就会给学子们授课,可把稷下学宫的学子们给激动的嗷嗷叫,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稷下学宫内真的言论自由?”

翁老仔细回想了一下,道,“目前还没有遇到稷下学宫内不能讨论的事情。”

就这一点,才是吸引那些百家大佬们去稷下学宫挂名授课的最重要的原因。

到了他们那种程度,人间名利和财富已经不被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反而更加追求精神上的释放。

不得不说,就连翁老自己都觉得稷下学宫那个地方待的舒适无比。

隐者道,“一个帝王如果不限制言论的方向,不是太过愚蠢就是太有自信。”

因为愚蠢,所以不知道言论的力量。

因为自信,才不把那些言论放在眼里。

很显然,秦四世并非愚蠢的人,要不然他去年也不会在大秦弄出那么大的动静来。

师兄弟两人在屋内谈着天下大势,从朝堂到田园,从天文到民生。

翁老终于问到了自己回来这次回来的正题上,“师兄是如何看待北方匈奴问题的?”

“北方匈奴,乃蛮夷之地,人性未开化,身上野性残留,如不及时灭除,只怕有一天会威胁到我中原的百姓们。”隐者道。

他鄙夷北方匈奴的文化,却正视他们的武力值。

匈奴人从小在草原上长大,以马为伴,尤善骑射,他们的实力是高过大秦这种农耕百姓的。

现在匈奴之所以不成气候,那是因为他们的部落太过分散,一旦匈奴像中原一样完成大统一,那匈奴将会成为大秦的最大威胁。

“那师兄可愿意出山,陪我一同去北方走一趟,帮助大秦把匈奴收复?”翁老趁机邀请道。

隐者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师弟,问道,“是有什么底牌让你有自信去收复那些蛮夷?”

“再说,那些蛮夷就算收复了又怎么样?大秦又没有足够的人手管理,还不如先把长城修好,把他们拒之关外。”

“这师兄放心,陛下的意思是,长城要修,匈奴也要臣服,至于管理,只要大秦没有了诸多外敌,人口就会迎来大爆发。”

“所以你这是有底牌了?”隐者不由诧异道,既然连收复北方以后的问题都能想到,那就说明大秦现在的确具备收复匈奴的实力。

可是怎么可能?隐者从的粮食、人口、盔甲、兵器等多方面,怎么都不觉得大秦具备压倒性的实力。

“是大秦的秘密武器,可以让我们横扫整个草原。”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游说那些没有和大秦为敌的部落。”翁老道。

隐者嘴一抽,道,“我还没同意和你一起去呢。”

他的身后,两个徒弟听的是异彩连连,大丈夫谁没有个开疆拓土的梦想,而现在,这样一个机会就摆在他们的面前。

要不是不能以下犯上,他们早就摇晃着隐者让隐者答应了。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错过了就未免太可惜了。

他们还年轻,心性还有些浮躁,可是隐者不同,多年的静坐生涯让他面对这种抉择时也依旧不紧不慢,还有心情和翁老扯些别的。

“你觉得大秦能做到哪一步?”

“哪一步我不敢肯定,但就我眼睛所看到的,如今整个大秦都在为了吃饱穿暖而奋斗。”翁老想也不想道。

“吃饱穿暖啊……”多么朴实而简单的一个要求,想让一个人吃饱穿暖很容易,想让整个国家的人都吃饱穿暖却非常的困难。

“既然这样,我就陪你去走一趟吧。”隐者对翁老道。翁老和隐者的两个徒弟眼中浮现出惊喜来。

正当青袍少年激动的想要说些什么时,就听见隐者道,“我离去后,你们要好好待在家里温书,正好,你们师叔给你们带来了活字印刷术,可以用来打发一段时间。”

白袍少年面色僵硬下来,青袍少年睁大眼睛,不敢置信道,“师傅,我们要留下么?”

“是啊,你们留在家里面看家,临走前我会给你们布置好足够的功课。”隐者道。

“就不能带我们一起去么?”

“家里没人怎么能行,与其带走其中一个,惹的另一个心里不舒服,还不如让你们两个一块留在家里做个伴呢。”

“师傅,我和师兄都作伴二十多年了,都快吐了,这次你就带着我们一起去吧。”

“再说师傅您年纪都这么大了,到时候我和师兄也能在旁边给您端茶递水,保护您不是么。”

北方匈奴的地盘,想想就知道有多不安全。

用这个借口,隐者果然有些迟疑。

翁老在一旁劝道,“既然他们想去,就带他们一起去吧,跟着出去长长见识也好。”

隐者这才松口,叮嘱道,“既然你们师叔说了,那就一起去吧,别离开为师身边太远。”

生怕隐者会反悔,两名少年忙不迭的连连点头,然后跑回自己的屋子去收拾东西。

“师兄,你这里果然还是竹简。”看到隐者的书房,翁老果不其然道。

只见书柜里是堆积的满满的竹简,一进来,就有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

如今外面都用上了纸张,可是这里依旧还是竹简。

不同于活字印刷术,这里竹简上的每个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每份都弥足珍贵。

“竹简虽然笨重,却比纸张保存的时间更长,我已经习惯了用竹简。”隐者道,这是从小到大的习惯,更改不了,他也不想去更改。

“额,师兄你难道不知道玻璃么?纸张的确怕水和岁月的侵袭,可是只要用玻璃把纸张隔离开,或者把纸张塞进玻璃内,那样可比竹简保存的时间长多了。”翁老道。

当然,一般时候也用不上玻璃保存,但是咸阳宫和稷下学宫某些重要的东西的确是用玻璃隔离开的。

“看来外面的世道的确变得很快,如果我再不出去走走,只怕就要落后了。”隐者若有所思道。

一行人需要收拾的东西并不多,除了衣服和书籍必不可少外,其余的都能在路上采买,翁老请隐者下山,连带着隐者的两个徒弟,他们这一走,整个鬼谷瞬间为之一静。

山下,隐者把鬼谷入口的阵法变换一下,确保不会把不小心误入的人给困死,就随着翁老离去。

前去匈奴,自然不会只有他们四人。

负责照顾他们的人身穿玄色劲装,队伍整齐排列,一眼望去,不下数百人。

“和传言中的龙卫有些像。”隐者道。

“差不多,他们是龙卫的预备役,是被龙卫正规训练过的,此去将会负责保护我们一行人的安全。”翁老道,双方汇合,而后快速的赶赴边关。

车轮在平整的水泥路上“咕噜噜”快速碾过,感受着车内的平稳,隐者半阖着眼睛闭目养神,不知不觉间睡了过去。

看到自己师兄精神还好,没有露出不适,翁老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气,他就怕这一路劳碌奔波把他师兄给累着了。

哪怕心里再不服老,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家了。

“希望此去……一切顺利。”

收复匈奴,这将是他们老一辈纵横家最后的辉煌。

这是他们师兄弟两人无声的默契和共识。

北方边关,与之距离不远处的位置就是广袤的大草原。

冬天刚一过去,草原上的牛羊马儿就迫不及待的低头去啃食嫩绿的小草。

相比起干草来,新鲜的小草水嫩多汁,口感更佳,更得牛羊马儿们的喜爱。

而吃了一整个冬天肉食的匈奴人们也迫不及待的去外面寻找能够吃的食物,想用野菜的味道给自己改善一下口味。

“去年羌部落和狄部落溃败于中原,到现在都还没有他们的消息,想必今年的草原争夺战他们是参加不了了。”有草原部落聚在一起开会道。

说起羌、狄部落,那可是草原数一数二的战斗力,如今他们没有消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好消息,毕竟是部落劲敌,他们可不想看到自己的部落增加敌手。

“既然他们都没派人来,那就把他们的部落名字剔除吧。”有人提议道,随后有人附议,哪怕是这次的主办方都不例外。

全票通过,狄、羌部落的名字被抹去。

就在众多部落争夺每年最肥美草地展开大比拼之际,他们的消息被人提前所得知,并且悄无声息的被包围起来。

“奇怪,这两天心里面总觉得有些不安。”联盟部落的首领捂着胸口道,那里,一颗强劲而有力的心脏在他的胸腔内“噗通噗通”的剧烈跳动着。

“草原上最近有什么事情发生么?”

“有啊,那些大部落不是在争抢草原上最好的一块草地么,我们要不要去凑凑热闹?”下面的人道。

说是去凑热闹,也不过是看热闹,像他们这样的小部落,压根就没有参赛的资格,那些大部落也不会让一个联盟部落报名,就算去了也只能旁观,而无法参与进去。

有想去的,也有不想去的,坐在首位上的部落首领叹息,道,“他们不欢迎我们,我们也不稀罕去,有这功夫还不如给我们部落多找出一块草地呢。”

众人听了觉得也是,有这凑热闹的功夫,他们多接生几只小羔羊不好么,毕竟热闹又不能当饭吃,反倒是羔羊等关系着他们的财富和食物。

草原一年一度的大比,可以说是几个大部落少有的聚会,其中也不乏赶来看热闹的诸多小部落,毕竟是草原上一年才有一次的盛会,还是有不少人感兴趣的,纷纷从各自的部落中赶了过来

第92章

数十个草原部落汇聚,牛羊马儿和穹庐的身影随处可见,步履轻盈间,身上彩带飘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