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1 / 1)

加入书签

第78章

“陛下,南方的地下排水管道不好弄啊。”进宫来的能工巧匠们听说了后道。

“不同于北方,多旱土,只要避开渗水的地方,就能快速挖掘出一条数十米的地下通道,南方多雨水,这就意味着它土地较为潮湿,非常不好挖掘,中途容易发生通道坍塌等问题。”

“这个工程急不来,你们慢慢做,中途注意好你们的安全。”赵燕歌对工匠们道。

既然负责南方的官员既然敢向赵燕歌申请这笔款项,这就说明在南方构建地下排水系统是可行的一件事,只是需要花费的精力比北方的要大而已。

不仅如此,地下排水系统必须得经过整个郡才能做到有效排水,这就意味着地下排水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动工地下,还需要动工地面,毕竟是一个郡县级别的大工程,近乎给整个郡县做个彻底修整。

提前给赵燕歌打好预防针,大秦施工队的能工巧匠们分出了一批人赶往了南方的郡县。

水泥和水泥管道也被开始运往南方,有成品,也有半成品。

南方多水的郡县都在这次地下排水系统的规划中,有专业人士去勘探地质和挖掘深度,还有更多的人跟随着去往南方充当足够的劳动力去挖渠道给大河进行分流。

数以万计的工人开始从北方赶往南方,南方还有陆续加入的,让这个《地下排水建设工程》的总人数很快就突破到了十万,并且人数还在持续往上的增长着。

一旦突破百万的数量,帝王基本就可以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大兴土木的印象了,可实际上大秦修路施工团队的总人数已经破了百万,民间却没有一个对赵燕歌心生怨道的,每一个人提起赵燕歌都是满心的感激之情。

施工队让更多的劳动力有了赚钱的机会,他们不再只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前地里面没活干的时候人就只能闲着,现在好了,他们还能去施工队里面干活。

大秦施工队对前来的劳动力可以说是来者不拒,如果是百姓,不会认字不会别的,可以做最基层的工人,如果会读书认字,或者手上有个什么一技之长,可以做文职工作和管理员等,就连女人,也有后勤处的锅灶处要人。

工钱每天现发,手里攥着真实不虚的钱,每个人的心里都极为的踏实,有想家的可以请假回家,把工钱都交回家里面,可以说在施工队里面的工资比他们一年到头种地来的多。

手里有钱了,百姓们的手头也跟着宽松起来,百万工人的工钱带动了市场上面货币的流通,让不少地方都变得越发繁华,不过更多的钱财百姓们还是存到了银行里面,大秦施工队的总人数突破到百万以后,再加上国库充盈,三公们就和赵燕歌商量了一下,让赵燕歌把修路一事从国库走。

有了国库支持,大秦施工队的人数又迎来了一次暴涨。

尤其是秋收过后,不少附近郡县的百姓们都想加入进来,一下子就让修路的速度推进了不少。

赵燕歌抽空看了一下,发现大秦施工队如今已经覆盖了大秦四成的道路,预计明年大秦道路施工队就会迎来竣工。

知晓这个进度的三公们不禁咋舌,他们也算建设过不少工程了,可是哪个工程有大秦施工队这样做的速度又快质量又好的,就连当初的驰道和直道比起来,名声上也落了下风。

当然,古人讲究所谓的“慢工出细活”也是古代工程进度缓慢的一大原因。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受到基建速度所带来的冲击。

而那些大秦施工队里面亲手铸造出水泥道路的百姓们呢?当听到他们已经完工了大秦四成的大路,顿时纷纷沸腾了起来,不敢置信这是他们亲手缔造出来的劳动成果。

“我们再加把劲,争取在冬季来临之前修建好大秦五成的水泥路,到时候我们都带着工钱回家过一个好年。”施工队领头人慷慨激扬的说道,满脸的喜色。

“咦?我们施工队冬天不继续施工么?”工人们惊呼道。

干一天活领一天工钱,一整个冬天都不干活,百姓们听了心中宛若错失了好几个亿。

冬天水泥路能继续施工么?这是当然的。

“这会是秋天还好,你们可能觉得没什么,可是冬天一来,你们哪有衣物可以挡寒啊,所以陛下的意思是,今年冬天不能动工。”施工队的领头人道,尽管他也觉得冬天不能干活有些可惜,可是他知道他们陛下说的是对的。

一旦冬天开工,工人们干起活来就会要钱不要命,现在他们又发放不了足够的御寒衣物,为了众多百姓们的安危着想,今年冬天绝不能开工。

听到领头人说陛下关心他们冬天的寒冷,想起以往那些严寒难挨的冬天,百姓们不禁心中动容,纷纷打消了冬天继续干活的想法。

至于挡寒的衣物,现在是有价无市啊,他们就是有钱了,也没有地方买去。

知道冬天施工队会停工以后,百万工人们对道路投进去了更大的热情,似乎要把满腔热血都留在他们修建过的水泥路中一般。

咸阳宫内,赵燕歌身上突然一暖,是公孙起为他披上了一件遮风的斗篷。

“起风了,要小心着凉。”公孙起关心赵燕歌道。

秋风乍起,风的气息已经开始转凉,翠绿色树叶已经开始有了转黄的迹象。

握着公孙起热乎乎的手,赵燕歌道,“我记得再过不久就是你的生辰了。”

“你要是没说我还真忘了,毕竟不知不觉间时间就过去了。”公孙起道。

“到时候你想吃长寿面还是生日蛋糕?”

“长寿面吧,比生日蛋糕更有寓意。”毕竟奶油糕点什么的咸阳宫中并不缺,反倒是长寿面,一年才吃上那么一次。

“我记得翻过年,就是你的生辰了。”公孙起回想道,她刚进宫前,赵燕歌刚过生日,赵燕歌的生辰并没有大操大办,而是和太上皇后一起简单的吃了一顿饭,波澜不惊的过去,没有宴请群臣,公孙起自然也就没参加。

随着天气转冷,让人的四肢都变得僵硬起来。

“阿嚏。”聂粮不由狠狠的打了一个喷嚏,身子不由在风中抖了抖。

“打井进度进行的如何了?”

“回大人,现在就差最后一片区域了。”一位资深打井人说道,他们跟随着聂粮一连数月的轮轴转,等最后这片区域的井打好以后,他们就能回家了。

这几个月得到的报酬已经足够他们用上一辈子了,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把打井技术给年轻一辈传承下去,尽管打井这事脏、苦、累,在井下待久了,老了还会生老寒腿,可是他到底是一项吃饭的手艺,比起单纯的种地挣钱多了。

士、农、工、商,他们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工’,地位不高也不低,手艺比种地挣钱,日子比商人安稳。

只是,就是他们已经把北方地区的井都给打了,以后他们的后辈还能靠着这门手艺吃上饭么?

听到老打井人这么说,聂粮道,“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之前一个村子共用一口水井,现在是几户就近的人家共用一口水井,焉知我大秦以后会不会变成每家每户都有一口水井,打井人这个职业消失的可能性不大。”

“是小老儿杞人忧天了。”这样说来,他们打井人的未来比以前还要广阔呢。

“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等回去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的修养一段时间。”聂粮对打井人们说道,别的不说,井气属阴,数月下来众人身上难免会阴气入体,年轻时候身强力壮可能还不觉得有什么,可是到年老了,身上就会像针扎一样疼痛。

要不是为了解决北方干旱问题,他们也不会这么频繁的挖井,是以聂粮觉得有些对这些打井人不住。

“大人您别为我们担心,这一次我们过来一趟虽然辛苦,可是酬劳也丰厚,以后我们就是不再打井,这钱也够我们花一辈子,更别说把钱存进银行里面还有利息,我们省着点花,这辈子绝对能够安享晚年。”打井人们道,对于自己老年的处境看的非常开,毕竟从他们入这行起,就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情,比起以前他们下井来,这次到手的丰厚酬劳,哪怕晚年身体痛点也完全值得了。

“那好,大家伙们再加一把劲,我们争取快点把井打完,这样大家都好早点回家。”聂粮道,指挥着打井人们继续工作起来。

按照打井队伍目前的施工速度来看,他们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任务绝对不成问题。

向上面汇报了一下施工进度,聂粮在赵燕歌面前刷了一个印象分。

“又有一项工程就要竣工了。”赵燕歌道。

回到后宫,公孙起的生辰按照她的意思没有大操大办,而是让后厨给她做了一碗长寿面。

长寿面由粗粮混合细粮做成,柔韧筋道,和平常吃的面条不同,长寿面是一整根,必须从头吃到尾,有长寿的寓意。

面汤清淡,没有添加多余的调料,光是长寿面本身的味道就足够美味。

公孙起夹起面条开始咀嚼着,然后就看到赵燕歌夹住长寿面的另一头开始呲溜。

和公孙起一样,比起生日蛋糕来,赵燕歌也喜欢长寿面,因为情趣。

因为是一整根面条,两端吃到一定时候是会产生交集的。

公孙起小嘴咀嚼着,眼睛大睁,很快的,一根面就被两人越吃越短,最后,赵燕歌印上了公孙起的唇,一根长寿面终结在了两人的口中。

“恭喜,你又长了一岁。”赵燕歌笑着道。

吃完长寿面以后,接下来的正餐才刚刚开始,直到吃到八分饱,夫妻两人才开始停筷。

除了一碗长寿面,两人吃的饭和平日没什么区别,生日过的很是低调。

饭后,公孙起道,“皇庄内的棉花又收了一批,种子已经留种,你想好明年要在哪里种植棉花了么?”

“棉花喜温,按理来说南北皆可种植,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北方更适宜种植,明年的棉花先种在北方,等以后种植多了再往南方传。”赵燕歌道。

等棉花大范围的种植开来后,就能解决百姓们寒冷这一大难题了。

“棉花的确保暖,但是需要推行还需要几年,你就没有想到别的方法?”

“怎么说?”

“毛衣。”公孙起示意赵燕歌看北方的方向。

“大秦是农业大国,不是养殖大国,牛羊基本都在外族人的手里。”

大秦的本土羊,也就是现在养殖的羊种类基本都是山羊,毛衣是用绵羊的羊毛做出来的,基本都在外族人手里,更甚者现在的外族也基本不怎么养殖绵羊,他们以养马为主,绵羊属于小众养殖。

“马上就要临近冬天,草原草木减少,匈奴估计会进攻,我们可以虏获他们的族人来换取更多的战马和牛羊。”

至于匈奴人,大秦百姓们自己都还吃不饱饭呢,哪还有余粮去接纳那些人。

“除了羊毛,有些兔毛也非常的保暖。”

“这个我会注意的。”赵燕歌道。

“话说兔子不管是味道还是本身的生产力都非常出色,我们可以让百姓们试着养兔子试试。”

“鸡、鸭、羊、猪、驴是家禽,种苗好寻,兔子不一样,这个时候大部分都是野兔子,擅长打洞和逃跑,还没有人养殖,到时候我们可以把那些猎户把抓到的活兔子买下来开始试着养殖。”赵燕歌想了一下道。

兔子养殖和别的家畜都不同,野兔未被人驯化,本性还很凶悍,不光如此,它们擅长打洞,地面上根本养不住,只能养在笼子里面。

不过兔子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年可以生五六胎,只要注意养殖方式,兔子将会是繁衍最快的家禽。

“陛下,冬季马上就要来临,北方匈奴一定会趁机过来骚扰掠夺我大秦,臣请命,愿带领一批霹雳雷火前去边关支援。”道家的人,也就是负责用硝石硫磺制造火药的负责人这天进宫来说道。

从他的神色可以看出,他非常想看看霹雳雷火的威力。

不能对自己人用,还不能用那些外族人使用么,想到北方匈奴一般秋冬之际会来犯大秦,道家的众人就觉得他们验证霹雳雷火的机会到了,是以进宫来向赵燕歌请命。

上一次赵燕歌把面粉炸弹交给过公孙太尉,公孙太尉又教给了边关将领们,为的就是防止匈奴提前来犯,给他们一记狠的。

可谁承想面粉炸弹的威力还不为人所知,大秦的后方就研究出来了更为厉害的霹雳雷火。

看到满目期待的道家负责人,想到他们一直以来的兢兢业业,赵燕歌心不由一软,道,“此去卿们可都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啊。”

“喏,陛下。”道家负责人声音响亮的回答道。

这一次前去边关支援的道家人不少,因为有不少人都想看看他们做出来的霹雳雷火的真正威力。

而就在大秦大后方前去边关支援,驻守边关的人蓦然发现草原处传来异动。

长城最先修筑的就是平坦开阔一带,此时边关的将领们收到前方斥候的通报,立马登上城墙立于高处眺望,如果是以前,他们会先让弓箭手于城墙之上纷射,可是这一次,他们为来犯的匈奴们准备了一份大礼。

士兵们把一麻袋一麻袋的面粉搬运到城墙上,将领冷声大喝道,“大秦的士兵们都睁大眼睛看着,今天我们就让那些外族们知道,什么叫做犯我大秦者,必诛之!”

十万头战马的马蹄声惊天动地,前来进行掠夺的匈奴们没有遮掩他们的动静,也掩盖不住。

终于,两方的距离拉近,一在下方仰望,一在上方俯视,双方都自信心十足。

第79章

匈奴人的衣着打扮极为干脆利落,身下战马精良,这个时候,不管是人还是马,都处于巅峰时期,秋季过后,等草原没草了,他们的实力就会下降,是以这才趁着自己的巅峰状态时前来中原劫掠。

为首的匈奴人张口说话,一股彪悍的气息扑面而来,“骁勇善战的草原儿郎们啊,随我一起进中原掠夺食物和女人,让我们踩着敌人的头颅,壮大我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