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孙婶的下场(1 / 1)

加入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书包网]

www.wwwshubao .com最快更新!最清爽!

李主任可没想到今天还能听到这么多的内幕,他看向李青,李青哭道:“所以这就是你想报复我的方式吗?我又没说不给你, 你现在的房子也是我拿钱给你的,是你错怪大伯母了, 冤有头债有主,你既然要怪就怪我好了。”

如此颠倒黑白的人,她吴梅还真的是头一次看到, 陈建华却司空见惯,李青这个人素来就喜欢这样。

她用这种方法让陈母畏惧如虎,更不敢与其争锋, 否则怕遭毒手。

可吴梅却看不下去了,她看着李青道:“公平正义永远会凌驾于一切,李主任, 我们看到陈建南一路走的鬼鬼祟祟才跟来的,地底下有脚印,也有目击证人, 他入室抢劫是实打实的, 我和建华原本看着亲戚的面子上就算了, 但是党教育我们要遵纪守法,国家法律凌驾于私人感情之上, 所有的一切都是有证据的, 希望您能查明白。如果您这一次不秉公办理, 那么以后咱们这里抢劫成风,谁还能管?”

本来吴梅没有想把话说的这么重的, 但是李青给人的感觉太不好了,如果这次不是他们偶然发现, 是不是坐牢的人会是陈建华呢?

把事情拔高,是吴梅的想法,只有这样,这位治保主任才不会和稀泥处理。

“好,这件事情我来好好处理,一定会给你们一个好好的交代。”

他话是这么说,心里却认为陈建华一家实在是太咄咄逼人了。

最终陈建南虽然被拘留了七天,但是大房和二房几乎都闹翻了,陈建华虽然洗清了偷东西的嫌疑,但是忘恩负义这四个字却刻在他的身上。

中国历来都是人情社会,即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些旧习俗也不会改变,在世人眼中,陈建华就是被大房长辈养大,让他结婚,跟他做房子,陈建华就应该把大房当父母养着,这就是所谓的孝顺。

明明他们胜利了,却还被舆论谴责。

陈母哭哭啼啼的,“建华,你即便知道这件事情,也不要管,默默处理掉就成了,否则你爸爸在天之灵看着多难过。你爸和你大伯关系最好,你大伯也养了你二十岁了……”

“妈,不是忍的住忍不住,而是他本来就做错事,还想陷害建华,如果建华真的被害进了监狱,那么您和我怎么办?您有没有想过陈建南现在这样已经是不追究了。”吴梅都忍不住了。

她很难想象原来陈建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黑的白的也不过是由人说罢了。

“不必跟她多说。”陈建华拉着她气冲冲的回房了。

关上房门,吴梅看他往床上一躺,不由得道:“虽然说大伯一家人心坏,可是你也有问题。”

她这么一说,陈建华立马从床上瞪她,吴梅转而一笑:“你每次都用自己去惩罚别人,到最后受伤害的还是自己。”

随即,她坐在床边,“家中这些人并不值得你和他们纠缠,如今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已经被大房的人拿了,咱们家既没有商品粮户口,连做工人都难。务农完全看不到出路,你还年轻,不应该这样被埋没的。大房的人,在你以后的人生中,不过是一个小蚂蚁一样,也许再过十年,你都不记得他们是谁了,还不如好好的经营自己,你说呢?”

陈建华抬眼,黑漆漆的眼珠子盯着她,仿若山泉水一般清澈,吴梅想自己终究还是个俗人,也对,若自己真的是个不为功名利禄所扰的人,便是吃糠也没什么,只是她现在嫁到陈建华家来,还过七八年才能恢复高考,她这个身体的原主连小学都没读过,即便要靠着读书这门出路,也不是现在的事情。

再过七八年,陈建华如果还是像现在这样,时间会消磨他的意志,在这个村子里,陈大伯是里长,多少乡亲都信任他,以后他们的日子势必会更加艰难。

他过来,慢慢的咬着她的耳垂,“我答应你。”

意乱情迷之时,吴梅觉得其实陈建华这个人只要顺毛捋,其实很好说话。

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陈家大房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今年大房都没有请客,儿子都坐牢了,哪里还有心情接亲戚们过来玩。陈大伯敲了敲烟杆子,“雷家那个闺女不嫁就不嫁吧,要不是她,建南也不会铤而走险。”

“爸,您不能让我二叔跟我安排一个职位吗?您不是说她现在已经是司令了吗,这点小要求总是办的到的吧?”陈建国是家中长子,他对最近的事情很是不满,一想起他们家帮着二叔辛苦养大孩子,他倒是好,一点都不提拔自家,陈建华那小子更是个心狠手辣之人。

陈大伯脸一白,“你胡沁什么呢你,真是什么话都说出来了,这话要是让建华听到,咱们几个人哪里有好果子吃,你二叔也不会放过我们。”

陈建国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多言语。

“行了,你也别拿孩子撒气,以前咱们守口如瓶,二叔对我们也没有多加看顾,建国也二十好几的人了,兵没当上,他二叔也不管。现在建华这样子做,怎么着他二叔也要补偿一下我们吧?”

李青那就是大房的核心,她发话了,事情就基本定了,陈建国听了不禁燃起了几分希望,罗淑英更是没有想到出了陈建南的事情,竟然还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好事。

她和陈建国暗自欣喜。

**

开春后,小桥村开始号召青壮年们去修桥铺路,吴梅早早的起来帮陈建华做干粮,陈建华替灶里放柴。

“我这一去好几天,门窗门户可要关好。”他抿了抿嘴,真心实意的道。

因为年节下,没有走亲戚,陈母也不大管他们,她每日都为大房的事情发愁,唯独吴梅和陈建华夫妻二人,正是新婚,日日夜夜缠绵不已,猛然要分开,二人都有几分缱绻。

几世为人,吴梅才食髓知味,她有些舍不得丈夫一去就是一个月,但那也没有办法,这也正好是个表现的机会。

锅里做的是鸡蛋饼,一口气做了十多张,几乎把仅剩的白面都做完了,用干净的布包好递给他,“这次你要好好的干,既然决定了要做好,就一定要做好。”

陈建华的名声不好,所以现在正是重建名声的好时候,这次是个机会。

“我知道。”陈建华竟然有些哽咽,他舍得陈母,却未必舍得新婚妻子,她待自己热诚,一心一意为他着想,又相信他,若是不用出去,他巴不得天天跟妻子在一起。

吴梅摸了摸他的头,“别难过,过些日子就回来了,我在家给你做好吃的。”开春了,她就可以上山打猎了,到时候能够打打牙祭也是好的。

“嗯。”

这次陈建华出门,再也没有像往年那样,堂哥们背着鼓鼓的行囊,他却是轻飘飘的几件衣服,这次他的行囊也和旁人的一样,甚至比别人的还鼓。因为吴梅不仅仅跟他做了鸡蛋烙饼,还亲自杀了一只鸡做成卤菜,不仅如此,家中还有的鱼又重新炸了一道。

陈建华在外面一向玩的开也是因为大方,这次和好兄弟王大军一起去,他带的好东西都悉数分给旁人,交了不少好兄弟。

坝上都是年轻人,在一起也没什么忌讳,忙的时候不敢打闹闲暇的时候闲话多的很。

有小岗村的人也在其中,听说陈建华老婆姓吴,便笑道:“我们小岗村的姑娘都是个顶个的漂亮,尤其是吴老倌家里的姑侄俩,大的嫁的司令,小的嫁的副团长,吴老太和吴老二那几个还去京市玩了的。在他们家,生姑娘比生儿子划算。”

众人吃吃的笑了起来,陈建华一听就知道说的是吴梅的娘家,他装作不知道的问了一句:“她们家不是好几个姑娘,难不成个个都嫁的好?”

那青年笑了一下:“听说是抓阄的,抓到了的去京市过好日子,抓不到的就嫁农家汉。”说完又挤眉弄眼的看着陈建华:“这都是她们的命,人啊,还得信命。那嫁咱们庄稼汉的,也怪她们命不好。”

也许他寄钱的时候还没有收到陶培生写的信,所以津贴寄过来只问候了家里的情况,再没有说什么了。

陈母倒是很失望,她的迫切已经表现在脸上了,甚至在吃饭的时候还跟吴梅道:“梅子,你说建华是不是不同意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