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肖璃是个传说(1 / 1)

加入书签

季坤一看形势不对,立刻道:“临川王,众位大人根本不愿与你多费口舌,再耍花样也是徒劳。”

又回首对众人道:“几代圣君,保得大齐国富民强。如今虽朝中略有动荡,皆因储君至今未曾明确。今日大家前来,是为了让皇上尽快下诏,册立太子。大家说,是不是!”

群臣尚未响应,景尚书带领着哗变的叛军们率先跟上,振臂高呼:“是!”

季坤很不满意,他要的可不仅仅是这些叛军们的支持,他还要让这殿内的皇帝、两位王爷,看到群臣的力量,让他们知道如果拥立二皇子,将是一件多么失去民意的事。

虽然群臣的意见谈不上是民意,但是,逆势而为,对于一国之君来说也算不上光彩。

于是他一边朝几个“最亲密的朋友”使着眼色,一边又一次大声鼓励:“我们顶着身败名裂之耻,一心为国、为皇上,哪怕从此自绝于朝堂,也要大声疾呼,请皇上尽快册立太子!”

不光是季坤“最亲密的朋友”得到了暗示,景尚书也没闲着,眼神飞得满大殿都是,这次终于奏效了,殿中响起了群臣响应的呼声:“请皇上尽快册立太子!”

虽然没有达到季景二人想像的响彻寰宇的境界,但那些混在群臣之中的“亲密朋友”,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当差不多一半的朝臣都响应之时,在这长信宫之内,也算是声势不小了。

终于,隔着珠帘,天宸帝缓缓地举起了手,示意大家安静。

朝臣们那是多少天都没有见到皇帝了啊。他们都想看清楚皇帝的样子,可珠帘晃动,与龙榻之后的珠帘形成细细密密的帘幕,成为恍若海洋一般深邃的世界。若不是龙榻上皇帝的明黄色龙袍够显眼,皇帝也差点被淹没在这海洋里。

他们看不清皇帝,只知道皇帝起码还能动,看来不像之前想像的,随时都会咽气的样子。

寝宫内安静下来,果然没人再发出声音,那些出言解救季景二人的朝臣,此刻也在关注着皇帝的举动。

可是皇帝在挥手之后,却缓缓地放下手臂,没有了下文。

季大人朝身前的将士一声低吼:“上前!”将士们训练有素,拥着季大人快速向龙榻前移去,身形之快,令人眼花缭乱。

一个身形夺到眼前,却比将士们愈加令人眼花缭乱。只是一瞬间的功夫,不知何处起了一柄长剑,剑锋清冷无情,挽起剑花朵朵,瞬间将第一排将士摞倒了好几个。

只见剑势一收,临川王傲立当场,方才还负手而立,如今已是一手握剑,一手轻捏拳头,摆出不可侵犯之势。

“你敢在皇上寝宫动兵器,想造反吗?”季坤厉声喝道,“来人,将临川王拿下!”

临川王完全没有反击,就那样仗剑而立,嘴角浮起轻蔑的微笑,仿佛在说:“你们来啊!”

没有人敢上前,倒地的几位,纵然穿着厚厚的铠甲,却个个眉心中剑,倒下片刻之后,眉心的伤口突然飚出一股细细的血柱,人已动弹不得。

人人皆知临川王武艺高强,可没有跟随他打过仗的,却不能理解传说中那个妖魔一样的临川王。

哗变的将士,没有一位是临川王亲近的心腹,自然也从未领教过他的本事。传说到了眼前,还能将其奉若传说的,其实不多。大多数人一看,无非两个眼睛一个脑袋,总会不知不觉中将“传说”降格为凡人。

可是当“传说”在转瞬间解决了几位将士之后,其余人猛然意识到,他依然还是“传说”,令人颤抖的“传说”。

“上啊!”景尚书着急地大喊。

围在他身畔的将士高呼着作了作姿态,却无一人敢上前。景尚书着急地给季坤递了个眼色,季坤闭了闭眼睛,示意景尚书稍安勿躁。哗变将士已然控制了皇宫,后续力量早晚到来。

那些人,可不怕什么“传说”。

不过,此刻的局势对于肖璃来说,却是个机会。既然你们停止进攻,不反击那是怂包。肖璃从来都不是怂包。

“梁大人!”肖璃突然朝着人群中高呼。

群臣皆回头,只见梁大人一脸错愕,显然完全没有料到为何临川王突然关注自己。意外,他只是一个三品京官,完全不可能成为这场逼宫的主角。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他都不可能是主角。

“臣在。”短暂的错愕过后,他还是恪守着朝臣的礼仪。

“本王向大人请教一件事。”肖璃收起嘴角的嘲弄,显得郑重而客气,他早就注意到,梁大人虽跟了众臣一起进殿,却伸着脑袋看得很是积极,而且方才一众朝臣跟着季坤表衷心之时,梁大人完全没有张嘴,甚至表情还略有不屑。

肖璃没有忘记,在天宸帝倒下的那一刻,正是梁大人与范知铭在早朝上起了冲突。若不是荣淑仪很快失势,今日梁大人只怕想当个围观群众也没这个福份了。

梁大人一听,不得了,这个以心狠手辣不近情理而著称的临川王,居然对自己这么客气,不由浑身一凛。好在,他也算是耿直胆大的主儿,一想,自己又没做过啥对不起皇上、对不起临川王的事儿,怕啥。

大着胆子回道:“王爷客气了,怎敢受请教二字,自是知无不言。倒怕微臣才疏学浅,若说得不对,还请王爷恕罪。”

季坤直皱眉,这叫什么事儿,搞得对临川王这么尊敬,还让不让我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了,还让不让人逼宫了?又在心中埋怨,是谁把这个老家伙也叫上了,明明就不是一路人,就算要找看热闹的壮声势的,也不应该找这么个倔货。果然,越是关键时刻,临川王越是表现惊人。在武功上保持“传说风范”,在态度上打破“传说诅咒”,他对梁大人满怀敬意,道:“纵观朝中,若论对我大齐数百年政局历史的了解,除了李相国,只怕梁大人也是当仁不让了。”

【 - 为您精选好看的小说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