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第一女官要出嫁(1 / 1)

加入书签

男人多半不喜欢废话。临川王不用多加解释,只需一声令下,凌宵就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寇玲珑。

可女人也不喜欢被盯梢啊,在凌宵跟了两段宫墙的距离之后,玲珑烦了。我干嘛去跟一个恶魔计较,安心地度过也许是最后的幸福时光,这才是目前唯一能做的。

想定,拔腿便回了珍宝局,半点冤枉路都没走。

凌宵向临川王汇报之时,临川王心中暗自得意,看来这一招对付寇玲珑是有效的。她怕烦,只要脸皮够厚,她就很有可能屈服。

数日后,雪山王那浩浩荡荡的队伍终于要回西域去。回程比众人想像的要早一些。此去路途遥远,必须赶上深秋来临之前赶回雪山国,方能不被深秋的大雪阻了归程。

原本朝中早就订好的送行者为临川王,却临时换成了嘉和郡主的父亲与哥哥。她父亲早已边缘多年,久不近权力中心,因为女儿被选作联姻对象,父子俩意外地受到了朝廷的重视。

而皇上留下临川王,自然另有一层意思。

这一日,皇后懿旨宣到临川王府,将当今永宁皇后义妹、后宫三品女官寇玲珑赐于临川王为妃,择日大婚。

是的,三品。这就是皇后为玲珑争取的身份。她无法控制临川王是否爱护玲珑,但起码可以在自己所能做到的范围内,给玲珑最高的礼遇。

三品,是后宫的官阶中最高的等级。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未婚姑娘,寇玲珑一不是公主、二不是郡主,但却做到了除此之外的极致。纵观整个大齐王朝,不会有哪个皇族之外的未婚姑娘比她更为显赫。

她戴上了御赐的压鬓金冠、朱红色女官锦袍,成为大齐王朝独一无二的第一女官。

宫中所有人,皆只知道有这么个规矩,却还从没见过有朝一日真会有人穿着它,出现在后宫。故此,无不渴望多看几眼。

玲珑虽然依然领着珍宝局与仪服局,却人人都知道,这是她在宫中最后的岁月。

无人再敢以服侍者来使唤她,皇后的义妹,比一般的嫔妃甚至更有份量。有好事者戏称,以往只知女人在宫中要出人头地,需得获得皇帝的宠爱,从寇玲珑起,方知,获得皇后的宠爱,一样可以崭露头角。

在司礼卿的安排下,那个便宜老爹寇世源,从青州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京城。他惊喜万分,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当上王爷的老丈人。

可当玲珑在万福客栈与寇世源见面时,却惊喜地见到了霍伯启。原来,霍伯启是临川王命人接进京的。几年过去,他明显地苍老了许多,纵然是练武人天生的矍铄,也随着年龄的变化,悄然地转化成了仙风道骨。

霍伯启见到玲珑就湿润了眼眶,颇觉得不好意思,便是连见到思念已久的孙子典儿,他都没有如此激动。

他明知道玲珑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待她却比亲生女儿更加宠爱。他的香玉长高了,变得成熟而漂亮了,而且,要当王妃了。他默默地在一旁望着寇世源去应对司礼卿种种繁琐的礼节,心中丝毫没有便宜了旁人的感觉,只有一个最朴素的喜悦:我家香玉要当王妃了!

呈给司礼卿的八字,却是霍香玉的八字,而非寇玲珑。这大概算是寇世源与霍伯启心照不宣的默契。

为了迎接临川王府的聘礼,芸娘出手阔绰,二话不说,在吉庆坊离万福客栈不远处买了一所宅院,安顿寇世源与霍伯启住下,并说好,这宅子是赠于玲珑的嫁妆,现下作为玲珑的娘家,往后,便是两家来京的住处。

寇世源知道女儿的生意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玲珑在宫内的帮衬功不可没。而霍伯启见儿媳妇如此大方,也大感脸上有光,再也不用担心儿子会被这个能干的儿媳妇压制。

临川王府的聘礼,抬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寇宅里那间专作礼房的库房全部堆满,又占了大半个厅堂,才将将可以放得下。

临川王父母已亡,司礼卿代办了很多原本应该属于父母出面的程序。说是“商定”婚期,寇世源哪敢表明意见,自然是司礼卿提个日程,寇世源表态,说这个日子多么吉利,多么辉煌,多么地与新娘新郎的时辰八字合衬。

最后,这个安排是非常合理的,自己是没意见的。

玲珑没有看到那批聘礼,否则她会在其中的某个箱子内,看到一个玉雕佛像,与她摔碎的玉雕佛像一样一样的。

就在寇宅忙作一团之时,作为婚姻男女双方之一的寇玲珑,却史无前例地游手好闲。

宫里明知她不日便要嫁作王妃,自然也不会再拿珍玉局或仪服局的事儿去烦她。更有暗中妒忌到快要发疯的妒妇们,盘点着她出宫的日子,希望某人不要辜负自己的期待。

初时,玲珑心里还挺难过,看来自己人缘不是像想像那么好。时间久了才知道,小心思面前,人人平等。

越是你们要等着看我是如何被临川王“克死”的,我越要如小强一般,安然度过所有难关。

玲珑很想再说一遍“我不怕‘克妻’,”可是她明白,喊十声不如见一回,只要自己安安静静地坐镇,顺顺利利地熬到上得花轿的那一天。“克妻”这个事情,自己便会站不住脚。

不,事情若通过长舌妇们的嘴巴,上得花轿也有作假。不过不要紧,身为王妃,只要时不时地出来亮亮相,进宫内走动走动,完全可以让大家看看自己有没有被“克死。”

说来也巧,病了一场的寇玲珑,一直到跨上花轿那一刻,连风寒都未曾感染过,当真让后宫那些隐隐内心饱含着不健康**的人们有些失望。

皇后终于相信,玲珑是一个比临川王更加命硬的姑娘。两个人硬碰硬去吧。夏日不成婚,秋天宜出嫁。这已不知是何时流传下来的惯例。终于,等到了司礼卿拟定的吉日。一场皇室的大婚,缓缓拉开了帷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