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夜中 白道战百骑(一)(1 / 1)

加入书签

解决了内忧,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外患,在北上贺兰部的同时,拓跋珪按照司马富强所建议的,派人去向后燕慕容垂求援。

在北上去往贺兰部的路上,东海诸人逐渐与拓跋珪身边的一些亲信混熟了,大家今后也算是共事一主的同僚了,必须打好关系。

司马富强认识了一个叫做安同的鲜卑小伙子,人还挺机灵的,而且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似乎史书里提到过此人。只不过他毕竟不是电脑,不可能什么都记得那么清楚,对于一些史书中露面机会较少的人物,一时想不起来也属正常。

到了贺兰部时,已是九月份,拓跋珪召集贺兰部一众首领前来商议共同对付拓跋窟咄和刘亢泥的大计。

作为东海队智慧与武勇的代表人物,已成为拓跋珪左膀右臂的司马富强和张伟都有资格列席,其余人则以亲卫姿态随扈。

席间,不少贺兰部的贵族对于对抗独孤部的大军缺乏信心,公开提出反对援兵拓跋部。

对于这一点,拓跋珪事先得司马富强提醒过,早有应对的措施,因此也不恼,而是胸有成竹地告知在座的匈奴人,他已让长孙贺前往大燕慕容垂处求援,此行前来贺兰部,不过是为了拉个盟友分享胜利的果实而已。

此言一出,果然风向急转,原先还处于观望状态暂未表态的立刻纷纷表示出对拓跋部的支持,而刚才反对的几人也都没了声音。这样一来,贺兰部的援军基本上已经不成问题,就等慕容垂那边的援军到位。

会上一片其乐融融,贺兰部的贵族们已经开始商量着如何于战后瓜分独孤部的领地和资源,仿佛胜利已经提前到来。唯独司马富强脸色凝重,他终于想起了安同这个名字的出处。这是个本该在去往慕容垂后燕的使者,此时竟然跟着来到了贺兰部,那么慕容垂的援军可就是遥遥无期了。

至于已经在路上的长孙贺,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此人将于半途叛逃至拓跋窟咄处,根本就不会去找慕容垂。

好不容易熬到大会结束,司马富强急忙找上拓跋珪问明情况。不出所料,年少的拓跋珪毕竟不够老道,于此生死存亡的大事,竟只派出一路使节求援。

在东海队长的耐心解释之下,道武帝才明白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思忖再三之后,赶紧再派出安同前往慕容垂所在的中山。同时,拓跋珪为了确保安同能够顺利抵达中山,竟要求东海队随行。

乍听到这个命令,司马富强有种作茧自缚的感觉。据他所知,安同此去也是危险重重,其间差点落入拓跋窟咄派出的拦截部队手中,历尽周折才抵达中山,求来救兵。所以,这绝对是个苦差事,以东海队此时在拓跋珪心目中的地位,他完全可以找个借口推了这危险的任务。

他还在犹豫着,张伟却立刻答应下来,拉着队长便往外走,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你怎么这么急着应下来?”出了大帐,司马富强埋怨到,“你也不等我想想再说。”

“有什么好想的,我知道这一路肯定是相当危险,所以你才会犹豫不决。”张伟一边继续拉着队长往回走,一边解释。“所谓富贵险中求,我们现在最缺的便是积分。而显然这是个现成的提高评价的要素,关系到积分翻倍啊!”

司马富强这才想起依然躺在集体宿舍里半死不活的黄志,想起东海队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一直以来,他都是以稳健为基调在带领这支队伍,结合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引导大家趋吉避凶。

这么做可谓有利有弊,显而易见的好处便是加大了队伍的存活率,减少因为盲目行动造成的不必要减员。然而弊端却也不少,东海队员们因此少了危机意识,总觉得只要在他的引导下随着战局的大势行动,便能避开所有的危险。

另外由于他的保守,使得东海队在战争主线中的获益一直不是很高。尽管有那么几次获得b段位的评价,却终究比不上黄志于势力梦境创造的s级评价记录。

而梦境世界的基调似乎就是鼓励梦中人们富贵险中求的,每提升一个评价等级,积分便是往上翻倍。黄志的一次s评价所带来的利益,足足抵得上战争梦境中获得的四次b评价。

事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自从东海统一以来,东海镇的财政状况可谓每况愈下,入不敷出。定军山一役之后更是差点没了黄志,一下子便让东海队陷入重大的危机,已经到了不拼不行的地步。

再者,定军山一役也让司马富强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便是人算不如天算。史书不可能面面俱到,若是大家看看古书便能玩转历史,那也无需他这个研究员来研究战争史。即便是跟着战场的大势走,依然是有着许许多多他估计不到的细节,百密总有一疏,而疏忽了任何一点都足以致命。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与其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所击倒,还不如主动迎难而上,去争取更多的积分,让队友们在危急中成长,通过增强实力来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司马富强感激地拍拍张伟的肩膀,“没错,是该拼了。”

“喂,别把我想得那么复杂,我不过是为了赶紧救活兄弟罢了。”张伟有些受不了队长的眼神,赶紧辩解。

司马富强笑了笑,也不和他计较。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