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岳君山 《求收藏》(1 / 1)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大早,孙不易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偷偷溜出了图书馆,准备到街上走走,把光华大学的周边环境细细探查一番。

昨天夜里,一个从上海到南京,节节抗击日寇的方案已经在孙不易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在抗战初期,面对拥有绝对海空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在上海这座沿海城市中进行长期固守是无法实现的。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向中国腹地转移是必然的结果,而且这种用空间换取时间的办法也是目前最为明智的选择。

但作为熟知历史走向的穿越者,孙不易绝对无法容忍淞沪会战失利后,日寇兵锋直逼南京城下,继而发生的那场骇人听闻的惨案!

国都陷落,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

所以在孙不易的计划里,当参加淞沪会战的中**队,从进攻转入防御的那一刻开始,接下来发生在上海市区内的战斗,将会在自己这只蝴蝶煽动的翅膀下,变得极为残酷与血腥。

之后,在以掩护上海的大学、工厂向内陆迁移的战略目标达成,上海市区内的防御作战结束时,自己并不会改变中**队向南京方向撤退的历史。

因为随着日寇向南京方向的进发,阴差阳错的改变了其原本制定的由北向南入侵中国的战略方针;使得日寇不得不从华北战场调动军队支援淞沪,从此形成了由东向西入侵中国的战略格局。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地理的角度去看待这一改变,在由东向西的方向上抵抗入侵中国的日本侵略军,相对而言要比在由北向南的方向上更为有利。

不过自己也不会任由上海到南京之间的多处军事要塞,像曾经的历史上那样处于无人防守的状态。

在迟滞日寇前进速度的同时,自己会让日寇在从上海市区到南京城下,这条长达三百公里的战线上,把血流尽!流干!

在淞沪会战开始前这四十几天里,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办。那就是给自己即将到来的部队弄一个身份!老话讲得好,‘出师有名’嘛。

中央军的编制自己就不考虑了。一方面是各种限制太多,让自己放不开手脚;另一方面则是仅凭基地里少量的克隆士兵,也根本不够实现自己节节抗击日寇的计划。所以挖中央军或者其他地方派系武装的墙角,拉拢其老兵和基层军官,是淞沪会战开始之后自己必然的选择。

所以目前最好的身份,就是得到一个保安团的编制。这样既符合情理,又不引人注目,而且还可以保留极大的自主权。

按说如果能得到一个上海市保安团的编制当然最好!不过自己也知道,眼下上海市的保安团可是由参加过抗战的上海宪兵第4、第6团改编而成的。其装备比普通的正规军还要好,满编满员,根本没有自己插足的地方。

所以只能退而求次其,在江苏省保安团这类地方杂牌武装组成的部队身上打主意。可自己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如何才能获得一个保安团的编制呢?

就在孙不易边想边走的时候,冷不丁在学校的大门口几乎和一个直冲进来的人撞了个满怀。孙不易定睛一看,这个差点和自己撞在一起的中年男子,不正是昨天开车接自己和岳玲珑一行人去德大牛肉庄吃饭的那个司机吗?

“哎呀!小兄弟,真是太好了!我还正愁不知道在学校里什么地方找你呢!结果这还没进校门咱们就遇上了。”开车的中年男子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

“是岳玲珑让您来找我?”孙不易看见停在中年男子身后的汽车里空无一人,心中有些狐疑。难道是岳玲珑出了什么事情?

“是我们荣康钱庄的东家,哦!就是岳玲珑小姐的父亲,岳君山老先生请您过府一叙。”中年男子凑到孙不易耳边,低声说道。

孙不易听完眉头微微一蹙,随即便朝着中年男子点了点头,拉开车门坐进车内。

汽车大约足足开了一个多小时的光景,才在一处高墙大院前停下。随着一声喇叭,两米多高的大门缓缓被人从后面拉开。

透过汽车的玻璃窗,孙不易看见大门后面是一块足有两亩大小的绿地,绿地的中央,坐落着一栋三层的白色欧式洋楼。

沿着从大门通向院内的水泥路面,汽车直接开到了那栋白色欧式洋楼门前的雨达下。

当孙不易打开车门从车上下来时,一位满头银发但却腰身挺拔、双目有神的老者正缓步从厅内走出,笑容可掬的来到孙不易面前。

“不易贤侄,老夫就是荣康钱庄的掌柜,岳君山。”那笑容可掬的老者上下打量了孙不易一番,不住的点头。

“真看不出不易贤侄你虽然年纪轻轻,却兼有文韬武略之才!老夫这次冒昧请你过来,就是想好好谢谢你啊!要不是你,上次回光华大学的路上,玲珑那孩子可就要遭殃啦!”

“岳伯父过奖了。”孙不易谦逊的笑了一下,“当时小侄也是恰逢其会,举手之劳,不敢当个谢字。就是当真要谢,也该我谢岳小姐的宴请之情才对。”

“哈哈哈哈,贤侄你切不可太过谦虚。不过如今像你这样不骄不躁的后生可真是不多啦!来来来!咱们屋内叙话!”岳君山边说边和孙不易一起走进屋内的大厅之中。

厅内两人分别落座之后,岳君山叫人献上香茶,却并未直入正题,而是拉着孙不易天南地北的闲谈了起来。

岳君山和孙不易两人从革命军北伐到一二八淞沪抗战,从1935年上海的金融风暴到如今眼下的中日局势,简直无所不谈。而闲谈之中的岳君山,脸上看似随意,心里却愈发震惊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