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提议施粥赠饭(1 / 1)

加入书签

朋友吗?

裴长清眼珠转了转,然后朝着谢玉珩挥了挥手,“我知道了,阿珩,我先回府了。”

等到裴长清离开,身边的内侍凑上前,小声的道,“靖王殿下,除了淑妃娘娘和姚大人,可没有旁人再这样称呼您了呢。”

谢玉珩瞥了他一眼,这才开口道,“那是因为旁人不值得,而裴长清他,值得。”

值得做他的朋友!

谢玉珩的告示隔天便贴到了京都城的大街小巷,很快,就有不少的百姓跑到难民营的门口登记,愿意来做工,只希望难民营建好之后,他们能尽快住进去。

皇上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特地在早朝上夸赞了靖王的这一举措,而靖王也没有把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而是说出这个办法是裴长清想出来的。

裴长清也不居功,直言办法是沈静嘉想出来的。

皇上心情大好,这办法是谁想出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推行的很成功。

比起靖王的满面红光,太子谢玉璋明显就情绪糟糕透顶,脸色阴沉的能滴出水来。

回了太子府,就看到迎上来的沈静柔,脑海中映衬出沈静嘉那张俏丽的笑脸。

耳边还回荡着皇上夸赞沈静嘉的那句话,巾帼不让须眉,是我大夏朝的好娇娥!

他看了一眼面前的沈静柔,如果不是她,如果不是她那个贪婪的母亲,那现在入主太子府的,就是沈静嘉而非沈静柔。

那得到夸赞的,就会是他谢玉璋了,又怎么会是谢玉珩和裴长清?

心里这样想着,他也无法再将沈静柔当做沈静嘉了,看到那张矫揉造作的脸,已经是满满的厌恶。

“太子哥哥……”沈静柔如往常一般扬着笑朝着谢玉璋小跑过去。

然而谢玉璋却是厌恶的躲开了沈静柔,看也不看她一眼,“近来天气越发寒冷,侧妃无事还是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比较好。”

说罢,径直走向书房,他心里还在惦记着百盛赌坊的窟窿填上了没有。

等了约莫七八天,百盛赌坊的人终于上门了,沈静嘉满意的看着面前匣子里那厚厚的一叠银票,让南栀细细数过后,才放那人离开。

也就是在同一天,其他家的小姐公子们,也都收到了不菲的银两。

看着手中又厚实了许多的小金库,南栀心情大好,看着沈静嘉露出的笑容,不禁开口问道,“小姐,您也觉得这买卖做得划算是不是?”

买卖?

划算?

沈静嘉笑着摇摇头,“南栀,你可还记得我当初要去下注的时候你跟我说的话吗?”

见南栀脸色尴尬了起来,沈静嘉继续道,“这次能赢也是偶然,十赌九输,不然你以为赌坊都是靠什么盈利的?

没有盈利,他们可还开的下去?”

听着沈静嘉的解释,南栀才点点头,小姐说的不错,赌的确不是什么好事,这次他们能赢也是运气好,若是他们输了,那可是小姐的全部家当啊!

这么一想,南栀抱着匣子的手又缩的更紧了。

等到难民营建好了,就有很多的百姓过来登记要住进来。

说起来,当初想的很好,但实际上,想要住进来的人,远远比他们一开始估算的人数要多的多。

沈静嘉就知道,这次的雪灾不是这么轻易就能熬过去的,若不是这样,前世也不会被记入史书,也不会用饿殍遍地这样的字眼了。

她想了想,便跟裴长清提议,让他上朝的时候提议让官员巨富捐物捐粮,如果能得皇上的同意的话,多少能缓解一些。

另外可以组织百姓去官道清雪,可以分两批或者三批人轮换着来。

这样既可以清理官道,一批人出去就能让另一批人进来睡觉,难民营能收容的人数就会更多一些。

沈静嘉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侯府小姐,就比那些百姓更金贵一些,反倒是因为死过一次,才会知道生命的珍贵。

看着沈静嘉总是在为他出谋划策,裴长清的眼中不时略过惊艳的神色。

沈静嘉想的许多办法,都是他不曾想到的,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侯府小姐会懂这么多。

只不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秘密,若是沈静嘉想说,他就是最好的听众,若是沈静嘉不想说,那他就权当不知道,演戏么,他熟。

裴长清倒是听话,隔天早朝的时候就提出了要大家捐粮捐物,或者施粥赠饭。

尽管其他的大人们都不想搭理裴长清,但奈何他受皇上器重,不过一句提议,皇上就问了,“众爱卿意下如何?”

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这话要如何接,谢玉璋则是向前一步,“儿臣有话要说。”

他深深的看了裴长清一眼,这才开口道,“裴大人此法虽说是可以缓解压力,但是各位大人府上也是人数众多,烧的几十口,多的几百口,这粮食物件不是说省就能省下来的。”

说罢,他昂起头来,有些蔑视的看向裴长清,“不知道裴大人府上可有多余的粮食,可会施粥赠饭?”

裴长清这会儿当真是为万丞相万安感到委屈,就谢玉璋这个脑子,他得下多大功夫才把人扶上了太子之位啊?

他轻笑了一声,“不瞒圣上,今日一早,伯昌侯府门外已经支起了粥棚,左丞相府的大小姐,大理寺卿家的小姐,工部尚书家的二位小姐,也都到府上帮忙,正在施粥。”

既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那他必定是要从自家做起的,这么简单的道理,谢玉璋不懂吗?

他嘲讽的看了一眼谢玉璋,继续道,“如今伯昌侯府已经从一日三餐减至两餐,除去还未满周岁的小少爷,阖府上下一概如此。

多少还是能省下一些粮食的。”

裴长清这边的话音刚落,左丞相苏凌便站出来,“伯昌侯府此举臣倒是未曾想到,待臣回去就吩咐下去,一日三餐改至两餐,省下来的米粮都送至伯昌侯府,用于施粥。”

有了一个苏凌站出来,很快就有别的人也站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减至一日两餐,省下粮食救济百姓。

而他们也无一例外的,将粮食送到了伯昌侯府统一调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