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曲线救国(1 / 1)

加入书签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有两三个打工的村民,很快将第一笔钱寄了回来。

虽然由于他们刚刚去的特区,需要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大多只剩下了三四百块钱。

但当他们的媳妇从邮局各自取出钱的时候,他们家人还是不由得欢欣雀跃,在她们眼中,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毕竟大多数村民以前一年收入也就这么多,平时刨去一些花销,根本存不到这么多钱,到年底二三百块钱已经不错了。

这个消息,很快在全村都传开了。其他村民个个无不眼红,出去一个多月,就赚到一年的收入,这笔账大家都会算,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有些村民,嘴上是属于死鸭子的,眼睛甚至都红了,口中还说着风凉话,哼,看他们赚了不少钱,准不定吃了多少苦,和驴似的整天让人使唤。

可是一回到家里,就不由得唉声叹气,怪自己错过了赚钱的好机会。

尤其那些杜远舟原计划鼓励去打工的村民,回到家中,被媳妇埋怨是一定的,甚至有厉害的媳妇,直接拎着耳朵,告诉下一次别错过机会了。

很快,一些心眼活泛的村民,或者在自己媳妇的逼迫下,主动找到何奎或杜远舟,问特区那边还需不需要人手,话里话外的,意思也想去。

对于这一情况,无论何奎等村干部,还是杜远舟等计生干部,无不喜出往外,看来果然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轰动效应。

在杜远舟的张罗下,又找到一家有交往的建筑公司,需要二十名青年劳力。

这一次,何奎又把在家的村民全部召集来了,并把这一好消息通报给大家,希望有剩余劳动力的人家,踊跃参加。

可惜的是,这次加了一个条件,没有参加妇检的,或者家有孕妇并超生的人家,不论家有多少劳动力,一概不许参加政府组织的打工。

果然,这个招数一经使出,使许多准备做好超生打算的人家,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他们一是想继续要儿子,完成传宗接代的大事;二是又想打工赚钱,改善一下眼下窘迫的生活状况。

有些心眼多的人家,便果断放弃了计划,准备先赚一些钱,等以后再慢慢地研究儿子的问题。

还有一些部分准备要儿子的村民,依然保持钱绝不是那么好赚的怀疑态度,坚持在村内完成传宗接代的大事。

即使这样,整个上岭村报名的人数达到了六十多人,还不算那么四五十岁的村民,以及那些条件不合格的村民。

如此一来,报名人数远远超过打工名额的人数。后来,杜远舟只好出了一个主意,采用大家抓阄的办法,决定谁去还是谁不去。

很快,在人们或嫉妒、或羡慕的目光中,一行二十人踏上了南下特区的列车。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去了特区,以及周边沿海城市,他们每个月都向家里寄钱,让村民的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宽裕了许多。

虽除了有几户死硬分子坚持继续要儿子之外,大部分人看到人家大把大把抓钱,不由得眼热了,一下子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决定选择外出打工。

没有妇检的人家,赶紧让自己媳妇去妇检;准备超生的人家,暂时放弃超生了,以待以后再说。在无形之中,上岭村的计生工作有了不少起色,甚至多数人暂时改变了想法,至于今后如何,杜远舟也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

夜里,在一盏小小的油灯下,借着微微的灯光,杜远舟正拿着笔,用心地在纸上写着文章。写完之后,认真读了一遍,翻来覆去改了又改,修改几遍之后,感觉满意了,便将文稿放进了信封中。

第二天,杜远舟正好到镇上开会,顺便将邮件邮寄了出去。然后,又和林佳怡打了一个电话。

在会上,杜远舟虽然没有受到表扬,但会议结束后,分管计生工作的李宝洁将他叫到了办公室,问了一些上岭村情况。

当听到他竟然想到曲线救国的思路,不由得表扬了几句。杜远舟虽然对于这些口头表扬并不感冒,但毕竟工作得到了认可,心情自然也不错。

“小舟哥,你来了……”一看见杜远舟走进来,眼尖的唐丽丽,立刻高兴叫起来。

由于开完后之后,已经十点多了,处于早饭与午饭之间,饭店里并没多少人。唐丽丽很清闲,正闲得无聊,不料杜远舟来了。

杜春燕也没有在饭店内,好像亲戚家办酒席,出去随礼去了,杜远舟便和唐丽丽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

由于一直驻村,杜远舟最近很少来春燕饭店,但每次镇上开会时,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他还是会过来看看的。

“小舟哥,现在计划生育是不是抓不到人,就要抢东西呀?”本来妩媚的唐丽丽,一改平时的美女形象,坐在杜远舟的对面,歪着脑袋,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宝宝似的问道。

其他服务员也在旁边认真地听着,其实是人都八卦,她们也不例外,只不过她们大多和杜远舟不熟悉而已,所以只做一个听客。

“你又听谁说?”杜远舟反问道。

“那还听谁说的,来这里吃饭的干部,都这么说的。难道不对吗?”唐丽丽丝毫不奇怪地说道。

因为对政府的敬畏,只有公家的人,不管临时工或普通办事人员,还是正经八位的干部,老百姓都统一称呼干部。

听她们一问,杜远舟不禁一笑。怪不得古时候搞情报工作的斥候,用现在说法是间谍或情报人员,都喜欢开一些酒楼、青楼、客栈什么的,人来人往多了,消息自然就多了。

其实,最近一些日子,杜远舟也发现了这方面的趋势。

总的来说,抓人抢东西,还是从翟新泉那里开始的。很多干部上行下效,在全镇计生系统逐渐蔓延开来。

虽然翟新泉被打了,但大部分人认为是个别事件,并且镇党委政府也表明了态度,严查凶手,至于翟新泉是否有过失,根本就没有提。

所以,大家心中已经明白,这次无论镇上还是县里乃至市里,都已经下定决心,只要开展好计生工作,许多事情完全可以大开绿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