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席卷如风(1 / 1)

加入书签

第687章 席卷如风

达莫村,炮火轰鸣,大地震颤,苏军好不容易集中起来的装甲力量和重炮部队在阿拉斯加空军数轮轰炸下,被摧毁殆尽,其修建的防御工事更是在强大的突袭之下被夷为平地,一个地形平坦的半荒漠地区,当重火力和堑壕等防御工事都不复存在时,他的结果已经注定了。

5月11日正午,空袭结束,而此时阿第四十九集团军193、194师和装甲旅、炮兵旅也推进到达莫村,随着冲锋号吹响,已经达六七万人之众的东线兵团正式向达莫村发起了强大的地面总攻。

总攻很顺利,这种地形本就对进攻部队有利,苏军的防御工事不复存在,兵力又远于处于劣势,士气更是落到低谷,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了阿军的强大总攻。

5月11下午四时许,阿拉斯加军队占领达莫村,达莫村战役正式结束。

这一场战役当中,光看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对整个伊尔吉兹围歼战却是决定的胜利。该役阿军一举歼灭苏军几乎全部的装甲和重炮部队,近三万苏军被消灭,只有维兹列夫等少数几人得以逃脱到伊尔吉兹茍延残喘,被阿军俘虏的人并不多,不过千人不到。只是在这千人不到的俘虏当中,却有一个阿军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重大收获。

那就是重伤的西哈萨克方面军司令朱可夫这个苏联西哈萨克最高指挥官在昏m之中也成为阿军俘虏。

并非维兹列夫不想带朱可夫逃跑,但朱可夫重伤未醒,随着他们撤退是不现实的,不说会耽误撤退速度,朱可夫现在的状况也不允许他随意移动,当然维兹列夫也不是没有想过成全朱可夫的英烈之名,但这毕竟是一条命,维兹列夫做不到,最终就在撤退途中,以被迫放弃伤病员的方式抛弃了朱可夫,使得朱可夫最终还是成为了阿军俘虏。

朱可夫的被俘,对苏军的士气影响是很大的,阿军也知道俘虏朱可夫的重要意义,因此在俘虏其后,立即大肆宣扬,空气中的电bo瞬间将这个消息传遍了全世界,当然也包括西哈萨克的其余苏军部队。

也包括莫斯科。

朱可夫一直被誉为苏联红军新一代将领中的佼佼者,被寄于厚望,当初派他来西哈萨克时,是希望他能够扭转中亚局势的,但事与愿违,朱可夫曾经有过成功的希望,但最终被证明他是在自寻死路。

自库兰沙地遭遇战苏军大败,阿军随后占领恩巴和十月城的当天,最高统帅部就有过动议,要撤换朱可夫,对他进行严厉惩罚,只是因为伊尔吉兹大战正酣,换上谁也不一定有用,可能会使战局变得更为恶劣,所以朱加什维利按下了这个动议。

没想到最终伊尔吉兹围歼战开始,朱可夫却马上成为了阿军俘虏,这几乎让整个苏共中央震动。

表面上看去,这场围歼战,达莫村只是其中一部分,规模也不算太大,但装甲力量和重炮部队被全部摧毁,朱可夫这个最高指挥官被俘,在士气上的打击是无比沉重的,而且没有了装甲力量和重炮部队,凭借伊尔吉兹剩下的苏军,还能坚持多久?

伊尔吉兹和切尔卡尔没救了,这点苏共中央和最高统帅部谁不清楚,他们此前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朱可夫可以带领这两支孤军尽可能的多争取时间。使得最高统帅部有能力和时间来完成对伏尔加河沿岸的重新布防,甚至争取的时间更长一些,还能来得及调集重兵到乌拉尔河,挡住西岸,挡住阿拉斯加大军踏足欧洲的脚步。

但这同样是事与愿违,达莫村一战快速大败,正如当时维兹列夫所想一样,这预示着伊尔吉兹苏军的灭亡,也预示着整个西哈萨克完了。

当达莫村硝烟尚未散尽,阿军东线兵团已经举军压过达莫村,从伊尔吉兹小城东、北两面压来,5月12日,与第三十一集团组成的西线兵团、三十二、三十五集团军及各兵种师组成的南线主攻兵团连接一起,彻底缩紧了伊尔吉兹的包围圈,层层推进,然后不断的挤压伊尔吉兹苏军的空间。

5月13日上午九时,装甲八师首先攻入伊尔吉兹城内,上午十一时,南线三十二集团军,东线四十九集团军地面部队也攻入伊尔吉兹小城,小小的伊尔吉兹小城是没有太多巷战条件的,所以随着大量地面部队攻入城内,就代表着苏军已经彻底失败。

下午三时,三十二集团军125师首先将三星环旗ā上了伊尔吉兹小城内那座已经被炮火击得摇摇y坠的最高点——钟楼之上。

下午五时,伊尔吉兹苏军临时指挥官耶斯诺维奇被流弹击中身亡,随即苏军最后的抵抗意志崩溃,大批苏军在战场上放下武器投降,至晚七时,伊尔吉兹围歼战正式结束。

伊尔吉兹围歼战,苏军以二十万兵力抵抗阿军四十余万大军的狂攻,仅仅坚持了不到四天,最终超过十七万人被歼灭,余者尽皆被俘,能成功逃跑者几乎没有,没有一个逃跑者可以在这片大地上再躲过铺天盖地的阿军包围圈。包括再一次逃跑的维兹列夫最终还是成为了西线兵团第三十一集团军的俘虏。他从达莫村逃出,仅仅多延误了两天时间不到,仍然无法逃离被俘的命运。在战俘营中与已经苏醒的朱可夫作了伴。

伊尔吉兹围歼战是整场在后世被统称为伊尔吉兹大战中的一个最重要战役,伊尔吉兹苏军是主力,是整个西哈萨克方面军目前最jing锐的力量,这支部队被消灭,西哈萨克方面军实力大降,而且伊尔吉兹重新回到阿拉斯加人手里,南部切尔卡尔的二十五万余大军也彻底成了一支孤悬西哈萨克东南的死亡之军,已经无可救。

5月14日,完成伊尔吉兹围歼战并稍事休整的阿军开始举军南下。5月15日,实力最强的南线兵团首先回到切尔卡尔与在此阻击的第十三集团军重新会合,5月16日,东线第四十九集团军和骑兵六师抵达切尔卡尔,而西线第三十一集团军则西进到恩巴,与第三十集团军会师,并出兵沿铁路南下,开始挤压切尔卡尔苏军北面空间。

切尔卡尔围歼态势已成,不过与此同时,西哈萨克方面军从基辅来的援军也已经踏入了伏尔加一带,就在莫斯科正在犹豫是让这支基辅援军如预期那样调入西哈萨克方面军,还是确保万全,改为先加强伏尔加河沿岸的防守时,西哈萨克方面军再遭重创。

5月16日凌晨,阿拉斯加空降一师和空降二师共三万余人在马卡特实施空降,顺利占领了不过只有千余人防守的马卡特小镇,切断了正在反攻十月城的马卡特苏军与乌拉尔河以西的联系。

当日中午,占领马卡特及周边苏军城镇后,空降一师再沿铁路向西面的乌拉尔河口重镇阿特劳进发,与下午六时许,攻入阿特劳。

阿特劳是西哈萨克方面军指挥中枢所在,但随着屡次调动。这里的兵力一步步削弱,大量的青壮民众也多半被早已被征为新兵,还有一些青壮则是哈萨克人,苏联人根本不敢信任他们。而几个主要指挥官中,朱可夫在伊尔吉兹成为俘虏,参谋长塔塔耶夫中将则亲率马卡特苏军去反攻十月城了,所以现在的阿特劳不但兵力极少,不过四五千人左右,指挥力量也很弱,早已经不符西哈萨克中枢的地位。

所以空降一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空降和地面立体进攻方式杀入阿特劳后,阿特劳的抵抗很快就被肃清。

而且对阿拉斯加有利的是,阿特劳地区是哈萨克人比例很高的一个地区,是小帐哈萨克族的中心,阿军攻占这里之后,阿拉斯加立即帮助哈萨克临时政fu空降了一些官员进入阿特劳,迅速争取到了这些哈萨克族人的支持并负责暗中准备将这里哈萨克人迁移回新哈萨克的工作(西哈萨克事实上大半已经划入阿拉斯加,只是现在还是秘约,没有公开),稳定了阿特劳的局势。

阿特劳是乌拉尔河汇入里海的河口重镇,也是扼守伏尔加至十月城铁路的要站,全城横跨乌拉尔河两岸,占领这里,不只是切断了河东岸苏军通过这里与欧洲联系的通道,更重要是使得阿军有了一个桥头堡,只待解决东岸的所有苏军后,阿军席卷西哈萨克时不再需要面对乌拉尔大河的阻拦,完全可以在阿特劳如履平地一般越过乌拉尔河杀向伏尔加河。

也正是因为阿特劳和马卡特的突然陷落,使得莫斯科的苏联最高统帅部做出了无奈的选择,放弃整个西哈萨克,基辅援军不再调往糜烂的西哈萨克去送死,而是改驻伏尔加河地区,主要是驻扎到伏尔加河口重镇的阿斯特拉罕,这是也位于里海西北岸的重镇,沿海岸去往里海北岸的阿特劳只有数百公里,将成为未来扼守伏尔加河地区的一座坚城。

这里也是未来阿军席卷西哈萨克后,阿军最有可能首先攻击的伏尔加地区重镇,更关系着南面高加索地区的安危,伏尔加地区现在总兵力不过二十万,阿斯特拉罕原来只有一万余人,现在骤然有了十几万基辅援军,也多少让朱加什维利等人放了一点心。

当然伏尔加地区如此重要,重镇不止阿斯特拉罕一处,所以光是阿斯特拉罕安全不行,从这一日起,苏共中央也意识到战局对苏联已经极端不利,因此苏最高统帅部还连续发出调令,从莫科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甚至bo罗的海沿岸调了高达三十多万主力大军东进伏尔加地区增强防御。第二批动员的新兵去向也不得不作了调整,相比局势同样糜烂的乌拉尔地区,现在的伏尔加地区更重要,这已经是苏联欧洲核心地区,绝不容有失,所以大批已经成军的新兵改调伏尔加,使得伏尔加地区未来兵力可达一百多万人以上。

当然目前除了基辅援军外,其他援军都还是紧张调动之下,所以目前当务之急就是时间。苏联需要时间来完成伏尔加的防御,而时间需要目前已经困在乌拉尔河以东的西哈萨克方面军残军的努力争取。

西哈萨克与欧洲的联系很艰难,苏联高层能给予的帮助有限,需要他们出死力,没有太多的ji励办法,所以最终出现了一个怪异的局面,西哈萨克大败不止,但却有大批将领得到军衔晋升,不但塔塔耶夫重回西哈萨克方面军司令宝座位置,而且还被晋升为上将,其他切尔卡尔、马卡特苏军也有大批苏军将领得到晋升。许多师、军级军官成为少将,原本有几个少将则全部晋升为中将。

一时间西哈萨克是将星云集,居然一跃成为苏军云集将官最多的一个方面军,以一个方面军的实力,少将衔以上军官居然可与拥有一百两百万大军的乌拉尔、中亚战区相提并论,也算奇景了。

可惜,这种jing神上的奖励并不能给西哈萨克方面军带来什么实质帮助,现在的他们更需要的是物质上的帮助。不只切尔卡尔苏军被切断供应以达十余日,就是马卡特苏军在阿军占领马卡特和阿特劳后,也在事实上被前后包围,补给线完全被切断,统帅部不思如何打通补给,却给予了这些虚名,事实上让西哈萨克方面军将士更是士气低落,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被放弃了。

最高统帅部是既想马儿跑又没法提供草料,没有了草料,再剽悍的竣马也会饿死。

而且苏联需要争取时间,阿拉斯加又如何不知,何况阿拉斯加同样需要时间。

5月17日,阿军集中第十三、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五、四十九五大集团,六大兵种师共达五十万人向包围圈内的切尔卡尔苏军发起了最后的地面总攻。

同样是两倍兵力,但切尔卡尔苏军虽有二十五万余大军,其总体实力却还不如伊尔吉兹的二十万大军,因为在二十五万大军中起码超过十万是训练不足的新兵,其武器装备当中除了大炮外,装甲力量也还不如伊尔吉兹苏军。当然空军也不要提了,整个西哈萨克的苏联空军早在伊尔吉兹空战一役中全军尽没。

而切尔卡尔实力下降的最大原因其实还在于士气,伊尔吉兹苏军当时好歹还是有些士气的,还是有一定希望,但切尔卡尔苏军呢,现在他们可说已经全无士气,因为他们看不到一点希望。补给断绝十余日,地面空中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再得到补给,伊尔吉兹苏军覆灭,他们的周边也再没有了任何部队能给他们提供哪怕一点点外部呼应。

这一切都让切尔卡尔苏军如同成为了行尸走他们现在唯一的能做的就是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此消彼涨,苏军是士气低落外无呼应,而阿军而是士气如宏,伊尔吉兹、十月城等城被阿军占领,这里再没有任何苏军力量,也让阿军得以集中jing力对切尔卡尔进行攻击,再不用担心任何外部威胁。

所以相比伊尔吉兹围歼战,整场伊尔吉兹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即切尔卡尔围歼战完全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了。

从5月17日发起攻击,当天下午,第十三集团军就已经攻破切尔卡尔外围防线,直接威胁到了切尔卡尔城。

5月18日上午十时,第三十一集团军攻克切尔卡尔北面防御线,四十九集团军则攻克切尔卡尔南部的阿克斯佩,阿克斯佩已经是切尔卡尔苏军唯一的一个外围城镇,这个城镇被攻克,阿军就已经彻底收拢了对切尔卡尔的包围圈。

5月18日下午七时,第十三集团军四十九师首先攻入切尔卡尔城东郊。

5月19日凌晨六时起,阿军发起最后一击,于上午十一时许,第十三、三十二,三十五集团军全军杀入切尔卡尔,切尔卡尔防御线就此不存。

与伊尔吉兹一样,切尔卡尔也只是一座小城,并没有巷战的条件,阿军攻入城内,也就表示苏军彻底失败。

5月19时下午三时,切尔卡尔最后一支苏军被消灭,切尔卡尔围歼战完全结束。

切尔卡尔围歼战,敌我双方动用总兵力共达七十六万余人,是整个伊尔吉兹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但结果也是最为悬殊的。

苏军二十五万余大军中伤亡十五万余人,十万余人被俘,基本上也是无一逃脱。而阿军付出的代价却远低于伊尔吉兹围歼战,总伤亡数仅在万人左右。这一切都是因为切尔卡尔苏军士气太过低落,装备落后,补给断绝,抵抗力大为削弱的原因。这从切尔卡尔的投降被俘比例也能对比出来。切尔卡尔苏军投降被俘的数字远远高于伊尔吉兹苏军。

切尔卡尔苏军是西哈萨克方面军规模最大的一支力量,这支军队全军覆灭,整个苏联西哈萨克方面军的兵力已经下降到一个让人惊恐的数字。

由此前的六十余万人,下降到不足十五万人,而且其中马卡特苏军事实上也已经被阿军包围在十月城与马卡特之间,他们接下来的命运已经不用多想。其他不过五六万人全在北面的乌拉尔斯克、阿克纠宾斯克等有限几个重要城镇之中了,但现在阿军的数字却还有接近六十万人,实力的对比已经完全是不同层次的了。

而且切尔卡尔被阿拉斯加占领后,整个哈萨克部分的里海东岸区域也差不多可以算是落入阿军手里,因为在这片达十几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人口稀少,苏军数量连一万人都不足,且大部分驻扎在里海东岸重镇阿克套,他们什么也做不到了,他们自己事实上也只是等死的结局罢了。除非他们在阿军攻到这里之前,主动经里海撤回里海西岸的伏尔加地区。

十月城,在伊尔吉兹和切尔卡尔两场围歼大战结束后,阿军重兵便立即北移,沿着十月城到切尔卡尔的铁路线一带,数十万大军带着漫天烟尘如同巨龙一般向着十月城前进。

而李明泽等第四方面军主要指挥官已经直接乘坐飞机抵达十月城,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也顺势迁到了十月城。这座小城成为第四方面军新的指挥中枢。

“马卡特苏军约还有九万余人,不到十万人了,在我们占领伊尔吉兹和马卡特及阿特劳后,他们就放弃了继续反攻十月城,而是稍稍后撤,在十月城以西舒巴尔库杜克镇构筑了防御工事,这支大军是目前苏联在乌拉尔河以东唯一的一支大规模军队了,只要解决了这支大军,整个乌拉尔河以东也差不多可以尽收手里。”已经与马卡特苏军战斗十日之久的第三十集团军司令贺德成暂时充当了参谋官的角将整个西哈萨克中北部的敌军形势讲解了一遍后道。

李明泽和赫马克等人此时脸上的神与十几天前相比已经大为不同,以前他们脸上也会有笑容,但笑容当中始终潜藏着一丝担忧,担心战局出现意外变化,根本不敢有任何放松的时候。

但是随着最艰难的伊尔吉兹大战结束,苏军西哈萨克主力十不存一,双方实力对比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了,而且阿特劳也已经被占领,越过乌拉尔河也不存在什么障碍了。这一切已经使得第四方面军占据了无可憾动的优势。苏军基辅援军又改驻阿斯特拉罕,他们也不用担心在西哈萨克还会出现什么强大的苏军主力。这个时候,他们是真正的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从月前的焦灼到伊尔吉兹一战定乾坤,其中心境变化难以形容,总之包括李明泽和赫马克等大小指挥官在内,脸上都能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整个指挥部的气氛也变得极为活跃。就像是乌云散去,阳光重照大地。

“目前我们对马卡特苏军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包围,事实上我们也要防止这支苏军向北撤退,虽然没有公铁路线,但他们要是有毅力,也是有可能千里跋涉步行撤退的。所以对这支军队我们要尽快动手。”

“只要北上的主力大军到达,我们就可以动手了,预计两天时间左右吧,至于马卡特苏军撤退,目前好像还没有看到这种迹象,毕竟从地图上看,马卡特苏军向北撤退完全可行,但事实上这一带有河流山林相阻,没有任何jiā通路线,如果没有我军威胁,他们倒是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辟出一条路来,但我们现在随时可能发动攻击,他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时间来开辟道路,他们也躲不开我军空中侦察,所以如果是我,也不会撤退,舒巴尔库杜克好歹也是一座小城镇也能储存一定补给,有着完善的防御工事,总比在野外被我们包围更好。”贺德成颇为肯定的道。

“这样说也对,他们真要北撤,万水千山,肯定带不了多少补给,有限的补给也许根本不足以让他们九万余大军撤到乌拉尔斯克。”赫马克也道。

李明泽考虑了一下也道:“嗯,他们的结局不外是等死,但是你们想过没有,目前在阿特劳与马卡特我们只有两个空降师,不过三万余人,这很危险,我们的大军要快速前往支援,否则耽误时间太多,说不得苏军会改变主意,攻打阿特劳,加上北面乌拉尔斯克还能与欧洲畅通联系,若让苏军趁势占领阿特劳,并在乌拉尔斯克及整个乌拉尔河以西布置重兵,将防线前推到乌拉尔河,虽然不会影响我们封锁乌拉尔河的总战略,但我军通过伊尔吉兹大战营造出的大好局势却不能竞全功了。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将战役烧到乌拉尔河以西去,这么好的机会白白葬送太可惜了。”

赫马克也马上点头:“而我们的主力要去支援阿特劳和马卡特,最快最佳的路线就是通过十月城与阿特劳的铁路线,但舒巴尔库杜克的存在是个障碍,不清除这个障碍,我们就无法通过铁路线快速运兵。而且这支西哈萨克的最后一支主力大军不清除,我们也无法集中全力快速占领乌拉尔斯克和里海东岸,特别是乌拉尔斯克不比阿特劳的战略地位弱,这里也是与欧洲直接联通的,且北接乌拉尔山地区,直接关系着乌拉尔战局安危,不容有失。”

“是的,我们不容许出现任何意外,有时候意外是会很致命的,就像这次苏军的意外让我们迎来一场大胜一样,谁能肯定若我们犯错,会不会让苏联人迎来反败为胜的机会,不管怎么说,这里不是中亚,这里就紧靠欧洲,苏联人任何行动都有可能对我们产生致命影响的。所以我的意见是,不需等待下去,先头的第三十一集团军已经到了十月城,我们拥有十六七万大军了,足以马上发动对马卡特苏军攻击,那就立即动手。甚至我不打算把后续到达的主力全用在对付马卡特苏军身上。因为与此同时,我们要立即安排大军占领里海东岸、阿克纠宾斯克和特别是乌拉尔斯克地区。”

李明泽说道这里,指着中央的大地图道:“现在苏军西哈萨克苏军实力大减,处处空虚,我们也是时候分兵行动了……”

也不怪李明泽担心乌拉尔斯克和阿克纠宾斯克所处的西哈萨克以北的地区出现意外,因为就在第四方面军取得连续大胜时,实力更强于第四方面军的阿拉斯加第三方面军、第一方面军也同样连战连捷。

第三方面军是目前冠绝阿拉斯加全军的一支强大力量,不只拥有第五重装集团军,本身还拥有数个装甲师,还有第八,第十一两大老牌的主力集团军,其他几个特设集团军也是成立较早,已经打过恰尔斯克,卡拉干达,阿克拉莫、科克切塔夫、库斯塔纳等数场大规模战役的血战之师,不管是装备还是战斗力,都已经不是其他方面军可同日而语的。

而第一方面军论战斗力也不弱第三方面军,拥有第一、第三、第十二三大主力集团军,且一直在气候恶劣的环境中作战,其意志力不用多说,相比第三方面军,他们唯一比不上的就是数量和重装备,但这是因为第一方面军所处战争环境所决定的,总体上来说第一方面军实力也还要优于第四方面军。

第四方面军在伊尔吉兹大战中一战定乾坤,拥有更强力量的第一、第三方面军又怎么可能碌碌无为呢。

在第三方面军占领车里雅宾斯克后的第二天,第三方面军就已经出动六十万重装部队北上相距不过一两百公里的叶卡捷琳堡。苏军急调秋明和西坡乌法的部分已经成军部队救援叶卡捷琳堡,并没有调下塔吉尔大军南下。

近二十万大军进入叶卡捷琳堡,加上叶卡捷琳堡原有的近十万大军,共达三十万余大军,加上叶卡捷琳堡这座乌拉尔第一坚城的强大防御工事,第三方面军六十万重装集团确实不能完成快速占领叶卡捷琳堡的任务了,但苏军的调动也同样造成了严重后果。因为苏军的这种调动同样在阿军的计划之中。自然有对应的措施。

叶卡捷琳堡东南的秋明也是一座重镇,但这里的大军西调,使得这里的兵力一下子降到了五万余人,实力大幅下降。被早已经蓄势以待的冯可齐调集第一集团军、第二十八集团等部队近二十万人一日之内就攻克了,

秋明被攻克不只是叶卡捷琳堡没有了东面屏障这么简单,因为车里雅宾斯克被攻占后,中西伯利亚铁路已经不能成为乌拉尔苏军主力的补给线,他们唯一的补给线就是叶卡捷琳堡、秋明所处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但随着秋明被阿军占领,这条铁路线也就此被截断了。如此一来,苏军在额尔齐斯河以西的西岸方面军过百万大军等于被完全切断了与欧洲的联系,被阿军团团包围,只能依靠库尔干、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伊希姆等城勉力坚持。

苏军坚守叶卡捷琳堡,最终也只是保住在乌拉尔东坡的存在罢了,对于整个乌拉尔战局已经没有了多少帮助了。

看清了苏军保持存在,弃乌拉尔全盘利益的战略,阿军随即调整作战计划,启用备用方案。

5月10日,包围叶卡捷琳堡的六十万重装集团军开始逐步撤回车里雅宾斯克,随即在5月11日沿铁路快速南下包围了车里雅宾斯克以南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

5月12日,第十一集团军经马格尼托格尔斯克东面铁路要站卡尔塔雷继续南下奥尔斯克,与5月14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只有不过两万大军的奥尔斯克和新特罗伊茨克。

奥尔斯克和新特罗伊茨克即是乌拉尔山南部东坡重镇,也是位与乌拉尔河上游的重镇,奥尔斯克在东岸,新特罗伊茨克在西岸,两城隔河相望,正卡住了十月城至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的铁路线,也卡住了欧洲萨马拉、奥伦堡至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的铁路命脉。

可以说这里被占领,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已经陷入重重包围,这里本就只有二十万大军,被六十万重装部队包围,并没有坚持多久,就在第四方面军占领切尔卡尔的那一天,即5月19日,第三方面军也正式占领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二十万苏军,大半被歼灭,只有不过两万余人翻越乌拉尔山脉逃往回了西坡。

马格尼托哥尔斯被占领后,整个东坡数城中,苏联也只剩叶卡捷琳堡和下塔吉尔两城了,只要攻克这两城,整个乌拉尔东坡就将被彻底锁住。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所在,就是位于乌拉河中游的两座重镇奥伦堡和乌拉尔斯克,这两城中奥伦堡不是东坡重镇,而是西坡重镇,本来这座重镇应该是不用在第一阶段攻占的,但问题就在于奥伦堡既是乌拉尔西坡重镇,也是乌拉尔河沿岸重镇,通过这里,苏联人也能进入乌拉尔和中亚地区。

而乌拉尔斯克虽然也属于欧洲地区,但却是位于乌拉尔河中游核心,处于西哈萨克西北部,阿克纠宾斯克以西,通过这里苏军同样可以进入中亚和乌拉尔,所以想要彻底完成封锁乌拉尔,将苏联挡在乌拉尔以东的大外,那么奥伦堡和乌拉尔斯克就是必占之城,绝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当然奥伦堡位于奥尔斯克以西数百公里的欧洲地区,攻占这里的任务属于第三方面军,但攻克乌拉尔斯克却是第三方面军必须完成的任务。可以说仗打了这么久,第四方面军即将大功告成,唯一就缺这个乌拉尔斯克了。但这里与欧洲有着方便的jiā通联系,在阿特劳被攻克后,苏联正在调集部队增援这里,想要像暂时保住叶卡捷琳堡和下塔吉尔那样,也在乌拉尔河区域保住乌拉尔斯克,凭此也保住苏联未来反攻哈萨克的桥头堡。

一个必占,一个必守,争的就是时间,虽然第四方面军现在在整个西哈萨克实力远超苏军,但时间拖得越久,苏军调入乌拉尔斯克的军队就可以越来越多,谁知道苏联的决心有多大,若调个数十万大军到这里,那第四方面军就会有麻烦了。大好的局势可能就此发生意外。

李明泽不想任何意外发生,所以第一时间作出了分兵决定,原本集中在伊尔吉兹、十月城和切尔卡尔等地数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作战的六十万大军在5月21日那天一分为四。

5月21日,阿第三十、第三十一集团军会合装甲八师、炮兵六师共计二十余万大军组成中线兵团西出十月城,向舒巴尔库杜克的马卡特苏军发起强攻。

第三十二集团军、骑兵三师则组成南线兵团经切尔卡尔转向西南,负责攻取里海东岸的广大土地区,同时他们将负责攻克阿克套和咸海以南的阿姆河三角洲地区。

第十三、第三十五、第四十九三大集团军和骑兵六师计二十七万余大军组成北线兵团经十月城北上攻克阿克纠宾斯克和乌拉尔斯克及乌拉尔中游地区。

就像摆在弦在三支利箭,全力发一下子分成三个方向急而去,又快又准。

5月22日,北线兵团不费吹灰之力攻克不过万余大军的阿克纠宾斯克这座西北哈萨克较大城镇,南线兵团则因为毫无阻碍,几乎是一天急进数十公里,一天之内就狂扫里海东岸库尔萨雷,萨雷雷库姆、阿克图姆瑟克、尤日内、库兰德等十数座大小城镇。

5月23日,经两日战斗,中线兵团歼灭马卡特苏军七万余人,俘敌近两万,完成了攻克舒巴尔库杜克的任务,5月24日,打通铁路线的中线兵团直接乘坐列车快速西进马卡特和阿特劳,与空降部队会师。

也是在这一天,北线兵团经铁路迅速打到乌拉尔河中游沿岸,推进到乌拉尔斯克东部。并在5月25日在空军帮助下,向乌拉尔斯克发起强攻。

5月25日,中线兵团沿里海北岸前进,横扫过去,哈萨克在乌拉尔以西里海沿岸土地尽收手心,5月27日,中线兵团前锋第三十集团军推进到阿斯特拉罕边境,率先完成了任务。

5月28日,经四日ji战,北线兵团攻克乌拉尔斯克,乌拉尔斯克四万大军和已经在这几日紧急增援来的三万多大军,加起来共计七万余人,被阿军歼灭六万余人,只余万人仓惶逃往欧洲地区。

同日,北线一支偏师部队攻克中下游分界的巴扎尔托别镇,因为5月27日第三方面军第十一集团军已经攻克奥伦堡,因此,当北线兵团攻占乌拉尔斯克和巴扎尔托别后,整个乌拉斯河封锁任务也就基本完成。

而且这也意味着苏联欧洲地区联系乌拉尔以东的通道已经不复存在,叶卡捷琳堡和下塔吉尔因为已经丧失与乌拉尔主力部队的联系,因此已经失去了通道作用,仅仅是苏联维持在乌拉尔存在的两座孤城罢了。

5月29日,北线兵团又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乌拉尔以西中北部属哈萨克的土地。兵锋直指伏尔加河东岸。

5月30日,南线兵力也完成了攻占阿克套的任务,5月31日,骑兵三师攻克阿姆河三角洲的荒凉地带,至此里海东岸区域和咸海区域也尽收阿拉斯加手心。

至此,整个阿第四方面军如同狂风,席卷西哈萨克,终于在进入六月份的前一天首先完成了最后的战略任务,是第一支完成第一阶段最后战略任务的方面军,而且还可算是超额的完成,毕竟原本的计划就是要占领乌拉尔河东岸,现在却是把整个乌拉尔河以西的大片区域也攻占了,兵锋已经已经直指伏尔加河沿岸。a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