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媳 第64节(1 / 1)

加入书签

德妃一派平和,“你怎么相信外面那些人瞎说,你的眉眼和你的父皇长的那么像,怎么可能是从外面抱回来的。况且当年彤史记载的清清楚楚的,这些可骗不了人。”

其实那也未必,皇后掌管后宫多年,改个彤史其实不难的事儿。

但九皇子觉得很荒谬,也许是老七捣鬼,他被削爵之后,又嫉妒自己得父皇看重,所以放手一搏。

得了德妃的肯定,九皇子笑道:“您这么说,儿子就越发肯定了。”

德妃笑道:“你回去好好同你媳妇说,如今朝廷乱的很,有些人想浑水摸鱼,栽赃陷害,这些让她都不要信。”

“是,儿子知道了。”

可德妃远远没有看起来的这么镇定,等儿子一走,她就瘫软在椅子上了。

她的真实身份,皇帝很清楚,她并非什么沈皇后的族人,而是昭贤皇后的小姑子,当初昭贤皇后被皇帝看上,抛家弃子,她哥哥不仅不生气,还因为她失去亲子,特意把他妹妹,也就是通晓医理的自己送到昭贤皇后身边调理。

也就因为这样,她获得了昭贤皇后的信任,专门为她调理身子。

本来她尽心尽力,只想昭贤皇后为她许配一门好亲事,但是没想到那日皇上过来,她却被临幸了。

被临幸了,她也就是皇上的妃嫔了,不再是一个比丫头好点的女官了。

可没想到那个女人又想利用自己,她便暗地里投靠了皇后,皇后娘娘给了他一个儿子,给了她一个新的身份,让她以新的身份活下去,她感激不已。

甚至临门一脚,她的儿子就要成为皇帝了,前途一帆风顺,却没想到这个时候,却爆出了这件事情。

当年办事的人说,把周围都杀了个片甲不留,连那女孩儿的尸体都没放过,现在却说那人冒出江湖来,德妃心道,要是她立时死了,这件事情就不会再威胁到自己的孩儿,毕竟死无对证。

“春喜,你去告诉皇后娘

娘,此事只能她出面了。”

“是,奴婢这就去。”

德妃深知最恨昭贤皇后的非皇后娘娘莫属,当年当今还在潜邸时,皇后娘娘为了当今殚精竭虑,怀了三个孩子都小产了,据说都是当时为了当今皇帝。

本以为皇上继位,是好日子的开始,没想到却是迎来的却是背叛。

为了个有夫之妇的女人,居然想遣散后宫,连糟糠之妻都想废掉,虽然最后是昭贤皇后自己福气不好,生的儿子半天就死了,但是在皇后眼中,昭贤皇后就是红颜祸水,而奉昭帝就是个昏君。

德妃其实不止一次的想过,皇后娘娘明明知道九皇子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却百般筹谋,为了让他坐上皇位殚精竭虑,比她这个亲娘付出的心血还多。

也许,她想要的只是报复,她为了他的皇位牺牲太多了,连儿子都不能幸免于难,可换回来的还可能是被废,既然如此,还不如让奉昭帝看看,他这辈子打下来的江山,结果交给了一个外姓人。

不知道这位常常把什么祖宗社稷挂在嘴边的皇后,会不会气的吐血。

德妃有些许惊慌,但稳的住,因为九皇子是皇后力保的人,皇上近来身子骨总不好,宫里宫外早就多了皇后的人,只是一向自负的皇帝没有发现罢了。

即便他死了,那也是活该,这辈子他作孽太多了。

这么多宫妃,哪个又是真的高兴的,便是那宠冠后宫的陈贵妃,也不过是那人的影子,她知道陈贵妃喜穿明艳华贵的衣衫,却为了模仿那人的一颦一笑,终日穿一身素白,装的文文雅雅,暗地里却把那些素白的衣衫剪个破碎。只要她稍微不像昭贤皇后,皇帝就会宠幸别人,陈贵妃也是过的如履薄冰。

就是德妃自己,当然若非皇上宠幸,她到了二十五岁,会被放出宫,也许寻觅良人,哪像现在深宫中,如笼中鸟似的。

第97章 二更

真是一出好戏,建国候父子下朝之后,都觉得好笑。

尤其是建国候,他把穆英穆莳兄弟喊过去,只说打仗的事情,“这次打鞑靼恐怕没我们的份儿了,你们也别去争,只等着看便是了。”

穆英感叹:“皇上对我们这些勋贵猜忌已久,只如今谁能领兵?”

九皇子一旦被怀疑是假的,那就名不正而言不顺,没人会听一个假王子的话,况且九王子从来都没有上过战场,他恐怕都去不了。

建国候冷笑:“清河王以前还不错,现下身体也是垂垂老矣,打仗肯定是不成了的。皇帝若有雄心,早日选定了太子,也不至于到现在这个地步。”他是有点看不上奉昭帝,宠妾灭妻不提,最主要的是继承人不早早定下来培养。

怕这个接受军务,怕那个和臣子结交,现在好了,是一个都不成。

穆莳则道:“清河王是不成,晋王可以啊。”

这些年奉昭帝排除异己,那些有战斗力的王爷们不是早早去了,就是子孙后代不出息,唯一穆莳觉得还不错的大概就是晋王了。

高祖在时,晋王是太子,年纪轻轻就跟着建国候等勋贵们出入,若非高祖去的早,当时晋王年纪太小,这个位置哪里轮得上当今来坐呢。

建国候拧眉,“晋王?哦,晋王不是在燕山吗?这恐怕不太合适吧。”

“以前不合适,现在就未必了,况且,晋王,也不像是真的置身于世外之人。”

晋王非常聪明,藏身于燕山,燕山那可是龙兴之地,他身份特殊,为了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整日装出一幅不问世事的模样,其实要不是这次回去芸娘提起太子,他还不会动用关系网去打探呢。

可晋王那里却怎么也打探不出来,打探不出来就有问题,证明晋王人马尚在。

那也正常,高祖为了让嫡亲的儿子留下性命,特意给了亲兵,谁都不能伤害他分毫。

建国候笑道:“若是晋王啊,那就好了。”

“莫非父亲和晋王还有交情不成?”穆莳问起。

建国候摆手

,“哪里是有交情,他说起来也不容易。”当年太子年纪很小,如果太子继位,那他就是辅政大臣,他的地位不应该是这样的。

见建国候不欲多说,穆莳和穆英先告退。

回到房里,他见上茶的人面目很新,穆莳皱眉,“我怎么以前没有见过你?”

那丫头大喇喇的,声音又脆脆的,“奴婢是姨娘拨过来照顾您。”

“我这里有人伺候,不必你伺候,你回桃源居吧。”

“这……”她跪下来了,侧影和芸娘竟然有五六分相似。

穆莳却丝毫不怜香惜玉,“滚下去,否则就不是只让你下去这么简单了。”

丫头被吓了一大跳,立马去了桃源居,其实这次倒不是孙姨娘真的要塞人,而是侯夫人见世子旷了许久,她总不能让俩个这样大的儿子身边伺候的女人都没有吧。

但穆莳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她不清楚,便让孙姨娘安排。

孙姨娘则想的是儿子那么喜欢夏氏,她就找了跟夏氏差不多性子的去伺候,让儿子也欢愉,不是挺好的。

穆莳却觉得自己被冒犯了,真是的,什么阿猫阿狗都要近自己的身了,他上次回去,自己连芸娘的小手都没摸到呢,还要为芸娘创造惊喜,哪里来那么多功夫。

好在孙姨娘现在也没以前那么一根筋了,儿子把丫鬟退回来就退回来吧。

穆莳立马在自己的手札上写了一句,“今日姨娘送人来,被我严词拒绝了,我心里只有芸娘一个。”

写完又觉得如果让芸娘不经意之间看到,会不会感动呢?

罢了,还是先把手札收好,看看九皇子的下场吧。

**

龚坚要查此事,其实也好办,尤其是有人匿名告知他那位金枝玉叶的下落,他让通政司立马启动去查。

等了半个多月,龚坚回来覆命。

奉昭帝问道:“如何?”

他觉得此事大概是无稽之谈,德妃为人老实本分,皇后更不必说,是他结发之妻,当年昭贤皇后能够改头换面进宫,皇后可是从未为难过的。

龚坚却道:“公主和昭

贤皇后面相十分相像,且这枚印章原本是公主戴在身上的。再有信上说的农人,确实在上十几年前惨遭灭门,唯独有个存活下来的当时躲在水缸里面。”

“再有,九皇子乳母唐氏,接生产婆内务府向氏,一人在微臣查询期间失足落水,还有一人服毒身亡。”

奉昭帝厉声问道:“不许隐瞒,说出来,到底怎么回事。”

——————————————————————————————————————————————————————————————————

九皇子正在家和齐映容一起逗孩子,齐映容见九皇子送给她的明珠,不由得道:“看来父皇还是疼咱们,你看看,这样一斛珠子全部赏给你了。”

之前的事儿准是七皇子弄出来打击他们,现在烟消云散,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啊,说不定这件事情是真的皇上考验她们的。

九皇子却没有这样的好心思,他总觉得这些日子好像在油锅里煎炸一样,外面看不出来,内心却翻腾不已。

俩夫妻正说着闲话的时候,只听内侍跑了进来,“宁王爷,不好了,皇上要废皇后娘娘呢,德妃让您切勿轻举妄动。”

皇后娘娘是九皇子名义上的养母,他怎么能当做不知道呢?

即便有德妃说了,他怎么着也要往宫里赶过去。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可笑,当了上十多年的亲娘其实是杀害自己亲爹娘的刽子手,他曾经以为的天潢贵胃的身份却仅仅只是个农家子。

含饴弄孙,平日看起来慈眉善目的皇后娘娘居然怨气那么大,甚至害了不少人。他亲娘德妃,原本应该是昭贤皇后的小姑子……

一切的一切都乱起来了。

**

刚到京中,芸娘就听说了这一大闹剧,“皇后娘娘被废,德妃被诛杀了,九皇子下落不明?九皇子妃眼睛都哭瞎了。”

穆莳一边说着,芸娘还没如何呢,端敏郡主尖叫着晕倒了。

“那九皇子真的是下落不明吗?”芸娘问起来。

“哪能啊,是身份爆出来了,

被送去南边了。你那位手帕交李眉儿已经进宫了,皇上正欲让礼部为她拟名号封赏呢。”

如果是以前,她肯定为李眉儿高兴,但是现在,总觉得有些物是人非之感。

她不解道:“那袁太师呢?”

“九皇子一倒,袁太师那边不足为惧,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也就号召这些文人了,只可惜九皇子妃听说眼睛都哭瞎了。不,现在也不能叫九皇子妃,而要叫刘齐氏了。”

九皇子生身父亲姓刘,而他没了皇子的身份,只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所以刘齐氏这个称呼倒也准确。

不管怎么说,九皇子和齐氏的倒台,让穆莳仿佛重新获得了新生。

正想着,宫里却来人了,“穆三奶奶,我们公主想请您入宫去伴驾。”

入宫?

芸娘看了穆莳一眼,不知道李眉儿是何意。

再见李眉儿时,她不再是医馆那个利落的女老板,浑身珠翠,眸子微微抬,仿佛睥睨天下一般。

芸娘微微愣了一下,立马盈盈下拜,“臣妾夏氏给公主请安,公主万福金安。”

“芸娘,快些请起。”李眉儿亲自扶着她起来,让宫娥都下去了,才笑道:“没曾想我们居然还能再见面。”

可芸娘心里却很清楚,恐怕从一开始李眉儿给这枚玉佩她,就是为了今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