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_99(1 / 1)

加入书签

br/>

我扯辔勒马,雉尾盔缨颤舞于夜风中,脸上,是一张狰狞的青铜面具。

长恭,让我带着你的面具,就好似,你与我,在一起并肩作战。

四更时分,洛阳城南门突然鼓角齐鸣、喊声震天。一时间,城外早已灯熄火灭的周军大营人喊马嘶,北周大将尉迟迥披挂出营,然,洛阳城中却无任何动静。

夜风凛冽,周人马蹄凌乱、骂骂咧咧声中,依旧回营。

须臾,呐喊擂鼓声又起,尉迟迥再次披挂出营,军队密如虫蚁集于洛阳城下,骂声四起。

南门嚣喧,而静谧的北门,在漆黑夜幕的掩护下,吊桥被静静拉起,一百精骑纵马悄然出城门,望北邙而去。

出洛阳北门,走阡陌小道,距邙山并不遥远。北邙始自洛口,西逾平阴,连绵百余里,属丘陵地形,山势并不高,最高峰为翠云峰。

据逃出来的李炽、楚炅二将所叙,萧飒他们,就是被困在翠云峰南面的山谷中。

昔日,我在洛阳军中,时常跟随段大哥奔走于河洛之地,对这附近的地形,早已熟悉。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邙山被伊、洛、瀍、涧四水乃至黄河环抱,人称中龙之脉,在风水学中,为葬地的上上之选。故,自古有‘生于苏杭,死葬北邙’之说。

暗夜行军,静静穿行于帝王将相的墓地之间,除了马蹄声,静得只有耳畔呼啸的风声。进入山中后,众人下马扯辔,口中衔有一枚果核,沿着一条久无人烟的荒僻古道,步行直插翠云峰南麓,山中古木参天,黄叶尽落,深蓝夜幕透过树枝变得破碎,脚踏落叶的沙沙声,偶有鸟儿扇翅惊起。

在密林里行了数里之地,即可望见山下周军辕门,火光点点,结帐连营十数里,扼洛阳南北往来之咽喉。那儿,屯有雍州牧齐王宇文宪、同州刺史达奚武、汉州总管王雄的七万大军。

而萧飒他们就被困在距周军辕门不足千米的翠云山幽谷之中。

第398章:翠云山谷 2

翠云山下的这处山谷,四面皆绝壁,犹如布袋状,袋口一扎成绝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此一来,谷外之人轻易不得进,谷内之人也出不来。

据李炽道,段大哥他们来时各自带有四五天的干粮,故性命应是暂时无忧。而北周似乎也不屑于为了谷中的数百人虚费人力,不过将谷口封了个严严实实,大家一起虚耗着罢了。

李炽俯身穿过丛杂树枝,蹲至我身侧,轻声道,“郑姑娘,你们要小心,切记不可恋战。”

我点点头,“我明白,你们也要小心。”

于是按原计划,一百人兵分三路而行。李炽带着十人轻身沿山脊向北而行,如果顺利的话,他们将避开周军耳目,从谷顶顺粗绳直下,至谷底找到被困的众人。楚炅则率二十人反向往西,埋伏在翠云山至洛阳的必经之路。而我率余下的七十人仍埋伏在原地。

夜,万籁俱静,静得可以听到自己扑扑的心跳之声。

终于,一枝火箭从谷中射出。

我毅然起身,道,“上马。”

七十人纵马扬鞭,如疾风般直冲下山坡,在山脚,再次兵分两路,三十人前往谷前接应,我独率四十人撞破寨辕,直冲入北周辕门内,一根根燃烧的火箭射向两侧的白色大帐,不过瞬时工夫,十数顶大帐火光熊熊。

在“劫营”“齐军劫营”的嘶喊声中,星星点点的火把迅速燃起,一队又一队的彪骑纵马冲来。夜浓如墨,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周军一时不知虚实,亦未曾料到,闯进寨中的,不过是区区数十人,故不免慌乱。

我厉叱一声,拍马上前,雁翎刀挥舞向前,连续砍倒数人。一玄铠兵士高举火把,刚好照在我脸上,狰狞的面具,吓得他连退数步,大嚷道,“是北齐兰陵王,是兰陵王的军队。兰陵王劫寨来了!”

这一喊,周军更是阵势大乱,人喊马嘶之中,各路兵马乱成一团。

在夜的掩护下,我们四十骑在周营中横冲直撞,几近中军大帐。唇角的笑意不禁扬起,这一番吵闹,守于谷口的那批周军定会迅速回来接应,那么,谷中被困之人,便可以顺利的离开山谷。

兵者,诡道。出奇不意必致胜,有时候,世人所惧怕的虎穴,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可怕。

金鼓喊杀声中,火光越来越盛,兵贵神速,该是离开的时候,我扯辔转身,断喝一声,“撤。”

呼啸的风在耳畔,戴着长恭的面具,我仿佛化身为战无不胜的兰陵王。长恭,你可知?纵马驰骋时,只因有你在我身旁,哪怕前方是龙潭虎穴,亦没有什么可怕。

第399章:磐石无转移 1

到底是北周精良的府兵,很快便来势汹涌如潮水。步军执枪上前,一杆杆长枪密如苇列;骑兵骤马集结,一个个身手矫健如飞。我的一声‘撤’令,众人不敢再恋战,纷纷掣刀乱砍冲入周军阵中,彼阵顿如波开浪裂,四十骑齐齐冲出辕门,沿来时山路往南迤逦奔逃。

身后,箭矢密集如雨,却一一被密林遮落。天,渐渐亮了,第一缕晨曦透露天边。沿着山脊,马蹄扬尘奔走如疾风,盔缨上雉尾扫过,落叶翩跹舞若黄蝶。汗,沁湿了颊背,视线徒然开阔,一座高高的封土堆出现于眼前。

唇角笑意扬起,众人纵马奔上封土堆,扯辔勒马迎风并立。在我们身后,是一遍密林,一块块巨石崚峋生出,宛若一块天然的屏风,将下山的蜿蜒小路遮于石后。

于封土堆上,可远眺伊水东西两岸,那儿,香山与龙门山对峙,‘伊阙’自古如洛阳的天然门阙。而山脚下,锋火中的洛阳城,宫室棋布、王城市井历历在目。

身处险境,我竟忆及当年曹子建‘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长叹‘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然而,一把把乱世焚烧的火,烧不去河洛毓秀地,灭不了古亳帝王都,洛阳,仍是洛阳。而放火的枭雄们,又去了何方?

抬眸北望,段大哥他们应当与我们相反方向,已经望北而逃了吧?洛阳城被围得如铁桶般,回去不过是自投罗网罢了,而北方,北周大军至少仍鞭长莫及。

眼前,尘头大起,北周追兵迅速至矣。

泾州总管王雄人如其名,板肋虬髯、仪容甚伟,他率先纵马出阵,大声问,“来者可是兰陵王?”

我手执马鞭,悠悠然并不答话,在我身后的密林之中,有漫天黄尘扬起。那儿,埋伏了楚炅率领的二十人而已。然而,二十骑马尾绑了松枝,来回奔走,扫起尘土,仿若伏有千军万马。

王难望向我身后,见我气定神闲,到底心生疑虑,不敢轻易上前。我暗自庆幸,亏得追来的是莽汉王雄,若是换了达奚武、抑或是宇文宪,只怕没这么轻易能骗过吧。

然而,笑,很快凝结于唇边。

风,吹动层层黄罗销金伞盖,门旗开处,一名男子在众人的拥护下策马而出。

晨曦中,他的脸渐渐清晰。眉目磊落分明,眼神深邃绵缈,唇角,依然是那一抹慵然浅笑,“兰陵王。久违了。”

第400章:磐石无转移 2

身为皇帝,依然擐甲执锐、身先士卒,除了宇文邕,又还能有谁?紫貂披风被风吹起,护躯玄甲战铠,如墨色龙鳞砌身,丰神俊朗的男子、气势宛若天成,倨傲炫目的笑容背后,自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魄。在他的身后,北周将士正漫山遍野、如乌云般涌来。

我虚弱的扯辔,却发现自己的手在轻轻颤抖,为什么,为什么他竟然会在洛阳?

他唇角的笑容已然敛去,环顾左右道,“为何不追了?”王雄忙纵马上前,恭敬禀道,“回皇上,前方山路狭隘,林密草深,臣疑有伏兵。”宇文邕嗤然一笑,“王雄啊王雄,你做久了泾州刺史,倒把兵法尽忘了?若前方当真有伏兵,对方还会扬尘引你上勾?”又笑瞥向我,道,“兰陵王,若朕没猜错的话,你身后所谓的伏兵,不过才区区十数骑吧?”

这时,一员北周将领拍马扬尘追上,至宇文邕身畔低语几句。听后,宇文邕不过淡然一笑,道,“走便走了,折腾了他们六七天,也够了。”又笑,“更何况,有兰陵王在此,什么也抵得了。”

王雄在皇帝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一时急于邀功,大声下令道,“弓弩手准备。”

宇文邕冷眸一凝,道,“王雄,你急什么?”说话间,他已拍马出阵,笑容轻扬,道,“时隔四年,不知兰陵王,可愿再与朕一战?”

时隔四年,时隔四年。就好似做了一场久远的梦,梦醒之后,他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出现于我面前。金冠束发、睥睨天下的年轻君主,依然是风神夷简、俊朗贵隽,却,不再是昔日的少年模样。

双手掣剑,剑光灿若霜雪,他的唇角凝了一丝冷意,再问道,“兰陵王莫非不愿意?”

不再是当初了,不再是那个如冰雪般澄澈的少年。我轻叱一声,拍马迎向宇文邕,双手攥紧大刀,双眸却渐渐渗出冷意,手中的雁翎刀九环乱颤,声声若断鸿声里、引人断肠。

他脸上的笑容迅速敛去,一种无形的气势扑面而来。刀锋划出弧圈,在数千双睽睽众目之下,我与他刀剑相并,一招一式,皆恨不能取走对方的性命。

抬眸间,那双墨玉般的瞳眸近在咫尺,呼吸里,有他熟悉而恍惚的气息,岁月,在生命里盛放一朵朵芬芳的花,引得人生生世世,也无法挣脱那暗香浮动。剑光闪烁,我的心竟抽搐的疼,一股巨大的酸涩迸发涌出,渐渐地不可抑止。

手,再也无力执刀,展眼间,他的剑已抵在我颈间,冰冷剑刃破肤,颈间传来凛冽的痛意。紫金冠下,眉目冷峻,却在这一瞬间,双眸突然睁大,他,不敢置信的望着我。空气仿佛凝固,手中的长剑骤然收回,虚指长空。

“翎儿。”一声熟悉的呼唤,浸透了无尽忧伤。

第401章:磐石无转移 3

我仓皇抬首,四目相撞,记忆,在一刹那间复苏。如那年冬季漫天飘落的白雪,沁人的冰冷,自心底深处丝丝渗出。

记忆里,那俊朗少年有着跳脱的剑眉,笑颜如炽阳,一对乌黑的瞳仁,冰雪般明亮。

一道道晨曦,穿透树枝落在他眼中,男人长睫上的泪,亦璨若流光,清雘的手抬起,指尖冰凉,触在我颈间,当年,沈娇奴用一支梅花簪,在那儿铬下消不去的梅花印痕。“是你吗?”他的声音低如梦呓,唇角勾起笑颜,一颗泪,却顺着他的眼角,哧的落下。

那含着泪的笑,仍炽烈如阳光;那冰雪般明亮的双眸,是我贪恋过的温柔。仿佛,仍是那拥着我于皑皑白雪中欢呼的大男孩;仿佛,我们之间并未隔阻了这漫长的四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究竟丢失了什么?

有些人,有些事,以为自己早已遗忘,却原来刻骨铭心、根深蒂固深扎在骨血深处。

曾经千羁万绊、曾经缱绻相爱,如今,我们之间,却已横亘苍海,再也,回不了当初。

不是我,不是我。我轻轻摇头,勒马转身,泪,死死抵在眸眶,只想要逃离,迅速逃离他身边,“翎儿。”他自身后一把攥住了我的手腕,仿佛要用尽全部的生命,只是将我攥紧,再也不肯松手。“放开。”我泣声道,扬臂挥刀向他砍去,九环雁翎刀在风中,如秋雁声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