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12(1 / 1)

加入书签

这个承诺,还算数吗?”

本电子书由《书旗小说》(bookqi)整理并提供下载,书旗小说只提供经典,支持在线阅读,bookqi

1今生已到不了乌斯怀亚

1今生已到不了乌斯怀亚

他离开后,我总是做同一个梦。他在苍茫的雪地上疾走,我追在他身后,不停地喊他的名字,让他等等我,等等我。可他却置若罔闻,将我远远地抛在身后。

我追得气喘吁吁,最后跌倒在雪地里,望着他的身影愈来愈远,渐渐消失。我坐在冰天雪地里,绝望地哭。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我母亲的婚礼上。

那是一场非常寂静的婚礼,空荡荡的教堂里,除了证婚的神父与新郎新娘,只有两位观礼嘉宾。

那天我穿了一件鲜红的外套,戴着一顶圣诞红的毛线帽,脚上是一双红色漆皮鞋,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团会移动的红色火焰,但母亲很满意,因为喜庆。

红色火焰面无表情地坐在长椅上,看着穿着白纱的母亲挽着傅叔的手走向神父,在心里想,这一段婚姻,又会持续多久呢?

他是在仪式正要开始的时候才姗姗来迟,一路小跑着进教堂,微微喘着气对傅叔说:“哥,对不起啊,从机场到这里塞车实在太厉害了。”

我看到母亲望向他的眼神里有感激,松了一口气般。她到底还是在意是否能得到傅家人的祝福的。

傅叔也是,欣慰笑道:“还好,赶上了。”

母亲比傅叔大了四岁,有过两段短暂的婚史,还带着我这么大一个拖油瓶。而傅家,在本城是有头有脸的生意人。这桩婚事,自然遭到了强烈反对,听说傅父甚至扬言要跟儿子断绝关系,可最后,母亲还是如愿嫁了。

姗姗来迟的人在我身边坐下来。

我侧目看了他一眼,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脖子上缠绕着黑色的毛线围巾,将半张脸孔都遮住,只露出短短的黑发。

我忽然“扑哧”笑了。

他正在解围巾的手指顿了顿,侧目看着我:“嘿,你笑什么?”

我立即噤声,正襟危坐,摇摇头。

他微微俯身,将面孔凑到我面前,低声问:“嘿,你叫什么名字啊?”

他靠得太近,我能闻到他身上从外面挟带进来的寒气,以及他呼吸间清冽的气息。

我将身子往后靠了靠,低声回答:“寻。”

“寻?”他退开一点,“姓呢?”

我沉默。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这些年,我分别叫过季寻,周寻,母亲每结婚一次,我就会换一次姓。

好在他没有再追究,朝我伸出手:“嘿,小寻,你好。我叫傅家宁。”他顿了顿,说:“你应该听你妈妈提起过我吧?”

我握了握他的手,点头。

我当然知道他是谁,母亲对我说过,寻,明天还有一个人要来,傅家宁,你傅叔的弟弟,以后是你小叔叔。

仪式结束后,我们驱车去预定好的酒店午餐,傅叔开的车,母亲兴致勃勃地跟他讨论着蜜月行程。我跟傅家宁安静地坐在后座,我望着窗外发呆。忽然,他伸手碰了碰我,我转头望他,他凑近我耳边,压低声音问:“你之前到底在笑什么呢?”

噢,他还记着那个突兀的笑呢。

我指了指自己鲜红的衣服帽子鞋子,再指了指他全身的黑。

他愣了愣,然后也笑出声来。

傅叔侧头问我们:“家宁,你跟小寻在说什么呢,这么开心?”

他笑着朝我眨眨眼,说:“秘密。”

他长得并不英俊,但他有一双乌黑深邃的眼眸,睫毛浓密细长,眨眼时,仿佛有细碎的星光在眸中流动。

那时候的我,并不能预料到,这个人,将会牵引我这一生所有的欢喜与哀愁。

那一瞬,我只是望着他的侧脸,在心底偷偷地想,这个人,他笑起来可真好看啊。

傅叔与母亲当天傍晚的航班飞往热带岛屿蜜月。

机场告别后,我被傅家宁带回了他的公寓。他住在一个陈旧的小区,是那种老式的红砖房,小区林荫道两旁种满了高大的法梧。他的公寓在六楼顶层,小小的两居室,客厅里有一整面墙的大书柜,里面摆满了书,以及碟片。角落里一盏落地台灯与一把舒适的躺椅。而他的阳台,简直是个杂乱却生机勃勃的小花园,藤蔓嚣张地爬满了红砖阳台,姹紫嫣红的花从那些绿葱中探出头来。

我瞬间就喜欢上这个又旧又冷的公寓。

可这份喜欢很快在半夜里被一只硕大的老鼠打碎。

傅家宁是被我的尖叫声吓醒来的,他找到阳台上来,震惊地望着裹着厚毛毯蜷在躺椅里的我。

“小寻…你大半夜在这里干嘛?”

我哆嗦着手指指着角落里的花架:“老…老鼠…好大一只…”

他蹲在我面前:“这是老房子,有老鼠很正常的。可你不睡觉,在这里干嘛呢?”

我拍了拍胸口,慢吞吞地说:“我…我在等下雪。”

“啊?”

“天气预报说,圣诞节的凌晨会下雪。”我抬头望向阳台外的天空,嘀咕道:“可是我等了好久,都没有下。天气预报是骗子…”

他“扑哧”笑了,揉了揉我的头发:“真是个小孩子啊!”

他问我:“小寻很喜欢雪?”

我点点头:“我没有见过雪。”

“这个城市也很少下雪的。”顿了顿,他说:“想不想去北方看雪?”

我想那一刻我的眼睛一定变得很亮很亮,可我却还在琢磨他话里的可信度。

他了然地笑笑,伸手捏了捏我的脸颊:“真的。明早就出发。”他起身将我抱起来,哄小孩一般:“所以现在,你乖乖去睡觉。”

那一年,我才十二岁,在二十七岁的他眼里,确确实实是个小孩子。

我们在第二天清晨出发。

他开着一辆好破旧的越野,真的很破旧,我怀疑狠狠踹两脚,车门都会掉下来。

一路上,我们没有过多的交谈。车内放着音乐,是外文歌曲,悠扬的调子,低沉磁性的男声。

后来我在那歌声里竟然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回到了七岁那一年,母亲嫁给了一位姓季的叔叔,婚礼过后照样是去蜜月。临走前,母亲领着一个阿姨到我面前,对我说,她不在的这些天,家政阿姨会过来帮我做饭。最后她摸了摸我的脸,说,寻,不过晚上你要一个人睡觉了,害怕的话,就开着灯。当天晚上,下起了大雨,雷鸣电闪。季叔叔的房子很大,我把房间里所有的灯光都打开,可依旧还是很害怕很害怕,我蜷缩卧室角落里,紧紧抱着一只玩偶,雷声轰鸣里,眼泪滚落如窗外的大雨…

“嘿!嘿!醒醒,醒醒,小寻!”

我缓缓睁开眼,对上傅家宁担忧的眸子,他问我:“做噩梦了?”

我呆呆地望着他。

他忽然伸出手,在我脸颊上擦了擦,我一怔,然后伸手摸脸颊,原来我在梦中哭了。

他说:“下车吧,今晚就在这个小镇住。”

下了车,我才发觉,竟已是深夜,陌生的小镇里灯火阑珊,这已属北方地界,冷冽的寒风如刀般扑在脸上。

我们是在第二天下午抵达h城的。

看着车窗外洋洋洒洒飞舞的雪花,我忍不住摇下车窗,伸出手去接。北国冷冽的风呼啸而入,傅家宁也没有阻止我,只让我将围巾蒙住脸。

我们没有在城里停留,他将车直接开到了一个大型的滑雪场。他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户外运动。

我从未见过那样辽阔的雪地,一望无际的白,没有尽头,就像梦境一样。我站在这片盛大的梦境里,眼睛追随着傅家宁从坡上俯冲而下的矫健的身姿。

我静静地想,他的姿势可真漂亮啊。

没想到第二天晚上,我竟然病倒了。我蜷在被子里,越来越难受,头痛得厉害,浑身都在冒冷汗,却不敢出声。不知过了多久,我昏昏沉沉中,房间里的灯亮起来,有一只手覆在我滚烫的额头上,我听到他低低的声音:“原来发烧了…我就说你怎么不睡觉在床上翻来翻去的呢…”

我再醒来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人在医院的病房里。

我环视了一圈,病房里空荡荡的。我心里一慌,翻身坐起来,病房门这时被推开,傅家宁提着粥走进来:“醒啦?饿不饿?我买了燕麦粥。”

我的眼泪忽然就哗啦啦地落下来。

“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我去喊医生!”他急匆匆地往外面跑了。

我流着泪摇头,不是的,不是的。我只是害怕被抛下,害怕一个人。

我们在医院住了两天就又回到了滑雪俱乐部,我感冒初愈,傅家宁也不敢再将我带上滑雪场。趁他去活动的时候,我就在俱乐部里溜达。俱乐部里有一些卖纪念品的商店,我站在一个玻璃橱窗前,盯着里面一套瓷娃娃看,那套娃娃一共十只,各种滑雪的动作活灵活现。

我看了良久,忽然,有人站到我了身边,过了一会,我听到傅家宁的声音:“你喜欢啊?”不等我回答,他已经喊来导购员,指着那套娃娃说:“这个帮我包起来。”

“不…”

我的话被他打断,他蹲下来,握着我的肩膀扭向他:“小寻,痛呢,就要喊出来,喜欢呢,就要说出来。这才是快意人生,知道吗?”

我忽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她说,寻,你要学会坚强,学会忍耐。人生忍一忍,也就没什么过不去了。

后来很多年,我总是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上傅家宁,明知道我跟他是那样的一种关系。

是从这一刻开始,他对我说,痛,可以喊出来,喜欢,就要说出来。那是一个战战兢兢内心敏感的十二岁女孩子,最想听到的话。

我十三岁到十五岁的这三年间,没有再见过傅家宁,一次都没有。

那年春节过后,他被单位外派到南美州。他是一名时政记者,满世界的跑。

他临走的前一晚,过来同傅叔道别,那晚母亲亲自下厨,做了满满一大桌的菜,很多是我爱吃的,可我却没有半点胃口。低着头,扒拉着米饭。

他离开时,傅叔与母亲送他到门口,母亲又叫我:“傅寻,过来跟叔叔道别。”

我从沙发上站起来,看见傅家宁正笑望着我,我转过头,一言不发飞快地跑上了二楼。

我站在卧室的窗户边,将窗帘拉开一角,看到他正穿过花园,走到铁门边时,他忽然转身,抬头往我房间的方向望了眼。

我忽然飞速跑下楼,出门时,撞到了正进来的母亲,我推开她,不要命地跑出去,将她的惊呼声抛在身后。

我气喘吁吁地站在傅家宁的车边,他刚打开引擎,偏头见了我,惊讶地放下车窗。

我望着他,却不知说什么。

他将引擎关掉,趴在车窗上,静静地等我开口。

僵持了片刻,我终于低声开口:“可以…可以给我写信吗?”说完,我忐忑极了,低着头,双手紧张地绞在一起。

“好啊。”他轻笑一声,然后发动了引擎,离开之前,他忽然伸出手,揉了揉我的头发:“小寻,记住我对你说过的那句话。”

他没有食言,他离开一个月后,我收到他从哥伦比亚寄来的第一张明信片。他的字迹龙飞凤舞,像他那个人一样随性恣意。明信片的版面有限,他只写了寥寥数语,我却将那短短几行字,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那天晚上,我抱着它甜甜地沉入梦乡,后来我还做了一个瑰丽的梦。

在我的抽屉里,有一只方方正正的铁盒,那里面,装着三年间傅家宁从南美各地寄给我的明信片。那些明信片的图案,都是当地的风景,有漫长的海岸线,也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其中我最爱的一张,来自阿根廷的乌斯怀亚,苍茫的海岸线上,静静地伫立着一座灯塔。背面他写着:人人都说乌斯怀亚是世界尽头,这里是通往南极时最后的补给站,这里有着世界上最迷你最遥远的小邮局,这是来自世界尽头的问候。我一切都好,勿念。

我一切都好,勿念。

这是他每一张卡片上的最后一句。

可是,他不知道,我想念他,没有哪一天不想念他。

我指腹缓缓滑过那座灯塔,乌斯怀亚,乌斯怀亚,我在心底轻轻地念着这个名字。总有一天,我会亲自去到那里,仰望这座世界尽头的灯塔。

与他一起,走到世界的尽头。

那是我十五岁时,最大的,唯一的,心愿。

再见到他时,有点猝不及防。

是在医院里,他躺在床上,脚上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