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五章撤资(1 / 1)

加入书签

张清墨的人脉,强大到超出谢秀文的预计,秦冠麟当天打了电话,第二天就有了消息。

德意志某电子公司原本打算在皖北开一家音响厂,都跟当地政府谈得差不多了,接到一个电话后,马上取消合作,把工厂定在徽州市。

当签订投资意向书的消息传过来,姚桢气得脸都青了。

自从得知有欧洲投资商想来徽省办厂,他就开始跟进了。

为了得到这笔投资,他三日一小请,十日一大请,不停拉近跟商家的关系。

加上他懂得一点德语,吃饭时还能跟对方聊一些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这比其它地方政府官员便利不少。

最终对方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签订投资意向书。

原以为这笔投资不会再出意外,没想到一转眼就飞走了。

“查,给我查,到底是谁截糊了。”姚桢在办公室咬牙切齿地对秘书吼道。

成为地级一把手后,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绩,为几年后去省里做准备。

从地厅级跨到副省部级,对大多部领导干部都是一道天堑,能成功的少之又少。

实在是愈 到上面,岗位越少,竞争太激烈了。

很多人能在退休前,挂个副省级闲职,就已经非常难得。

姚桢作为姚家的家主,年纪轻轻就能坐上现在的位置,自然野心勃勃,省部级只是他的短期目标。

他甚至打算去政务院干两届,让姚家成为真正的京城顶级豪门。

“会不会跟秦家有关?”秘书小心翼翼地问。

自家老板前段时间跟郑家合作,出手对付别人,现在自家出了问题,是谁干的,其实很容易猜到。

只是老板在盛怒之下,失了理智,才会看不清这一点。

“秦家?”姚桢嘴里念叨着这两个字,很快冷静下来,阴冷地双眼眼着前面,仿佛前面站着个杀父仇人。“还真有可能是他们——”

当初因为有郑家挡在前头,自己的身份不容易暴露,所以才犹豫一下后,对秦家的产业动手。

在他看来,秦家虽然不简单,但是老爷子退休多年,主要力量已经转到商业方面。

这样的话,只要他们不伤筋动骨,就算失去一些产业,也不至于跟郑家对着干。

没想到他判断失误,不但丢了一个副省级领导,还成了圈内的笑柄。

这就是一个家族没落后,面临的困境。

因为进不去那个圈子,得不到上层的消息,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否则的话,就算家里再缺钱,他也不会干出这样的傻事。

见秘书依然站在面前,等候他的吩咐。

他挥挥手,让他出去。

“看来秦家的报复来了。”他重新坐回去,悠悠地叹了一口气。

在真正强大的实力面前,一切计谋都很难起效果。

看来自己只能先低调一段时间,等秦家被别的事吸引过去了,再考虑其它事。

姚桢想要低调,但是秦冠麟显然没打算这样算了。

接下来一人星期,接二连三传出商家搬离皖北市,准备到的别地重新投资。

当然这些主要是外地过来的商户,投资时间也不长,那些在本地深耕多年的企业或商家,自然不可能轻易离开,那样损太大了。

即使如此,皖北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区,一下子关闭了几十家店面,整个城市的形象马上下降了一个档次。

至于新建起来的开发区,也有好几家工厂正在搬离,一时之间,皖北市仿佛提前来到了冬天。

“姚书记,我们怎么办?”分管经济的副市长在常委会上,又气愤又担心地问道。

作为地级市,皖北市这两年的经济发展的不错,至少跟周围几个地区比,一直名列前茅。

这要归功于市一把手懂经济,平时对他的支持也很大,这样上下一心,招商引资的工作,自然很顺利。

没想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现在因为姚书记的原因,一切回到原点,让他们又气又急。

“先这样吧!”姚桢面无表情地放下茶杯,淡淡地回答。“不过是丢了一些投资而已,天蹋不下来。”

心里已经在考虑对策。

既然秦家不肯放过自己,那自己只能找一家跟秦家有矛盾的大家族合作。

想马上解决问题不现实,至少还有扭转困局的机会。

其它人听了,只好转移话题,不在这件事上纠缠。

别看姚桢年轻,在市里的威望一直很高,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动其它脑筋。

会议结束后,市里分管宣传的副书记打电话到庄靖南那里,把情况详细汇报了一遍。

“这件事你们宣传这一块先不要参与进去。”庄靖南听完后默默思考了几秒,然后提醒道。“姚桢不知死活,招惹秦家人,引来报复是他咎由自取,等事情明朗后再说吧!”

他不知道秦冠麟和谢秀文会如何对付姚桢,才算把气出了。

所以他不希望市里有人胡乱插手,影响他们的计划。

这件事涉及方方面面很多,特别是经济问题,他不好表态支持。

“明白了。”副书记一听他这样说,就知道了他的态度。“不过还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讲,姚桢以前因为经济方面有了成绩,所以一些问题被掩盖起来了,现在他的光环消失了,我怕会有人重提旧事——”

所谓旧事,就是他以前用不光彩的手段,获得那些投资商的好处。

这些事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无法瞒过所有人。

现在他出事了,其它人或许只是在看他的笑话。

但是肯定有人希望他倒下,然后取而代之。

所以接下来皖北市想完全平静度过危机,肯定不可能。

“你们可以收集信息,但是不要被人发现。”对于姚桢,庄靖南其实很矛盾。

一方面有些欣赏,认为他有担当,把皖北市经营得不错。

另一方面,又觉得他处事手段太凌厉,为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

这种人不掌权还好,如果位置高了,很可能会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所以几年前姚桢想投靠庄家,被他拒绝了。

可能从是那时起,他跟郑家有了合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