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表妹上门(1 / 1)

加入书签

“那要怎么对你?”见她已经不可理喻,谢秀文彻底翻了脸。“让你进四合院,把我们家的东西也偷拿回家?我们的东西比宋雷生家的值钱多了,随便少一样,你就得吃枪子了——”

或许她一开始会老实,可是大姑知道她在这里后,肯定会教唆她这样做。

这人一贯没有主见,谁也不敢保证她会不会这样做。

反正她偷拿别人的东西,已经成了习惯,绝不会有犯罪感。

万一到时拿不出去,她一使坏,把宝贝毁了,那损失就更大了。

与其到时再后悔,不如直接让她死了这颗心。

田新慧听后像是傻掉了,一脸不可置信地望着谢秀文。

前几天她和舅妈对自己还客客气气的,主动提出让自己离开虞城,去外地躲一躲。

为什么现在突然变得这么绝情,连这样的话都说了出来?

“你走吧!不要再来这里骚扰了。”谢秀文绝情地说道。“如果再这样胡闹下去,只能送你进派出所关几天了。”

为了省事,她只能狠下心来,把这个麻烦赶走。

秦老在这里养老,只要她开口,绝对有理由把田新慧抓起来。

妈妈在上面看到了,虽然听不清两人的话,不过看外甥女这么可怜,就想下来说几句。

刚要动身,被谢爸妈一把拉住。

“你就别去添乱了,这种事听阿文的安排就好。”男人比女人理智,亲姐姐这样的脾气,他早看透了,连带着对这个外甥也没有好印象。“再说她要离婚的事,说到底还是她自己的错,我们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吧!”

有的人真的不能可怜,否则只会害了自己。

跟大姐断了联系后,家里难得清静了一段时间。

最近外甥女不断打电话,妻子和女儿为了她的事,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

问题是她不识好歹,根本听不进好话,这样的人,真的不值得帮助。

“不去就不去,那可是你的外甥女。”谢妈妈只是一时冲动,被老公拉住后就清醒过来了。

只是她拉不下面子认错,只能这样吼了一句。

想到这家人确实不值得同情,她叹了一口气,干脆回屋去了。

田新慧见上面的舅舅和舅妈没有下来的意思,又害怕真的被抓起来,只能恨恨地瞪了谢秀文一眼,转身就往外走。

谢秀文站在原地没有表情,等她走远了,这才鼓励了值班的保安几句,让他们以后再接再励,不管谁要进来,一律要问清楚才可以放人进来。

人性就是这样,明明是自己帮了她。

现在她没有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因为自己没有满足她的要求,最恨的反而是自己。

这种人永远要保持距离,因为这种白眼狼的心理早已扭曲了,就算你对他再好,也要防止某一天她突然反咬你一口。

回到四合院,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这种人确实不值得同情。”张清芸向来敢爱敢恨,觉得就应该这样处理才对。“人一旦有了金钱和地位,最要防的不是小偷和强盗,而是这种不明事理的亲戚。”

小时候她是张家的掌上明珠,不知道有多少借故接近,就是为了要些好处。

也见识了很多投靠过来的亲戚,用各种手段讨好家人,最后达成了目标。

如果光是这样,那她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当战争失败后,他的父母和哥哥逃往国外,留下她和妈妈,被亲戚抢走房子和财物,最终流落街头,差点成了乞丐。

所以老公恢复职务后,她只回了沪市一趟,就选择和他定居京城。

一方面是方便就近照顾老伴,毕竟他的年纪大了,分隔两地生活,会非常不便。

而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她不想看到那边的亲戚。

这些人当初背叛得有多坚决,现在诞着脸讨好的表情就有多卑微,实在把她恶心坏了。

她就算把财产捐给外人,也不愿意留给他们分毫。

“就是这个理。”谢爸爸附和道。“我们现在不同以往了,如果因为同情她,最终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那还不如一开始就硬起心肠,把她们拦在外面呢!”

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荣辱,可是不允许有人伤害儿子和女儿。

自家有今天的一切,离不开秦家的帮助。

所以夹岙这边,必须以老爷子的安全为重,外甥女有安全隐患,自然不能放进来。

事情说开后就好了,大家很快抛下这件事,把注意力放在别的地方。

谢秀文准备回虞城,离开前去敬老院那边找谢老师。

“最近有没有遇到困难?”来到他的办公室,她拿出一些自家产的肉食,放在冰箱,给老师一家补身体。“现在县里镇里都有敬老院了,估计别的村也会有样学样,如果他们来找你了解情况,不要说钱是我出的,就说是村里出钱建造的——”

这件事虽然村里人都知道,但是她不希望老师替自己扬名。

人一旦有了名声,只会成为累赘,她希望活得轻松一点,所以越低调越好。

“行,我知道你不喜欢出风头。”谢老师也算是摸透了她的性格,所以并没有劝她什么。“困难大的没有,小的肯定不少,现在最烦恼的事,就是那些不符合条件的人,总找我说情,希望把家里的老人送到这里。”

倒不是他们不孝,而是觉得这边环境好,配套设施也不差,加上有医生在,如果有什么不舒服,也能及时医治。

他们大多条件不错,只是工作比较忙,没时间一直陪在父母身边。

如果把父母送到这里安心休养,还有同龄老人陪伴,也不至于寂寞。

“这些人的心情能理解,不过还是不能松开这个口子,否则这边再扩大一倍,也安排不下这么多人。”谢秀文听后摇摇头,没打算妥协。“等将来条件成熟了,在镇上建一个收费的敬老院,就能放开接收了。”

现在大家还没有这样的观念,所以不适合这样做,免得步子迈得太大。

等大家觉得服务收费是理所当然的,再办一家就可以了。

谢老师觉得有理,再次点头表示认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