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新支书上门(1 / 1)

加入书签

这样说当然有些夸张了。

可是如果大家真的相信了那些鬼话,对自家人的名誉伤害,肯定非常大。

现在大家做人做事还很讲诚信,真正敢豁得出去造谣的人并不多。

越是这样,谎话的影响力就越大,因为容易被人接受。

所以让官方出面查一查,把结果公布出来,给事情定个性,非常有必要。

同样的,这时候官方的信誉特别高,只要他们开口,不管陈家怎么说,都没有人会相信了。

“行,那就照你们说的做。”秦老只是年纪大了,心变得越来越软,却不会真的变成烂好人。“不过你也别太放在心上,是非对错,自有公论。他们可以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说完,挂了电话。

谢秀文等秦冠麟回来,把这件事跟他详细说了说。

“看来我们真的太仁慈了,所以才会给他们错觉,以为我们除了收回外贸生意,就对他们毫无办法了。”秦冠麟听后非常恼怒。“单查陈维勤还不够,把他们一家全部查一查,看有没有非法占用公家资源,以及以权谋私——”

从这家人的品性来看,应该做得出这样的事,只要能查到证据,就让他们长长记性。

村里的老人应该知道他们的底细,以前怕自家护着他们,所以不敢开口。

现在没有顾忌了,消息很快就会传出来。

“是该好好给他们一个教训。”谢秀文也支持老公这样干。“不管查到谁,只要有任何问题,一律依法严办——”

吃了晚饭,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新闻,听到外面有人在敲门。

谢锦程抢着去开门,没一会带回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你是?”看对方有些脸熟,又记不起他的具体身份,谢秀文只好直接问他。

“谢小姐、秦先生,你们好,我叫陈国标,是桥头村的新支书,冒昧上门,请见谅。”来人自我介绍道。

主动上门拜访,他也是鼓足了勇气。

等真的见了面,他反而冷静下来。

“你好,请坐。”谢秀文没想到他会突然过来,心里就有了猜测,于是给他泡了杯茶,然后也不着急,等着他开口。

站在他的角度,肯定会对陈维勤一家深恶痛疾,因为他们的存在,会影响他的权威。

虽然秦家跟他们已经没有了来往,但是村里人未必知道真相,如果他们有意引导,只怕还会以为两家关系很不错。

今天自己上门,他们当众逼着秦家报恩,可以说下了一招昏棋。

因为和自己当众撕破脸,他们以后就没了护身符,即使得到的好处再大,也比失去的更多。

陈国标敢上门,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今天上门,主要是向两位汇报一下陈国庆一家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见两人不为所动,陈国标只好主动说了来意。

然后从口袋掏出几张纸,递了过来。

原以为他们会急于知道这些,没想到他们年轻轻轻,就稳坐钓鱼台,看来自己小看他们了。

“哦。”谢秀文没想到自己今天才去村里,他就整理好资料送到这边,看来是早有准备。

也没急着看,随手递给秦冠麟。

在外人面前,她还是以他为主,这是夫妻相处之道,不能忽略。

秦冠麟也没在意,拿过来仔细看起来。

上面记录的内容非常多,时间跨度也非常长,从六十年代一直到最近,把陈维勤一家做过的不法事,详细记在上面。

最早期的问题,主要是他担任村支书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吞拿了不少大队的粮食和农产品,还拿出一部分,当礼物送给公社。

承包到户后,他们又以权谋私,把好的田地分给自家和亲朋好友,还把村里的果园以及池塘,承包给亲戚,实际上他们只是在帮他们管理,他们一家才是真正的所有者。

还有批地基时索要好处,否则就卡着不批,上面拨下来的扶贫款,他们贪下大半,只象征性的给五保户发了一些。

一条条一件件非常详细,估计花了不少功夫才收集齐全。

“我就说这家人没一个好东西,没想到比我想象的还要夸张——”秦冠麟看后非常生气,又递给谢秀文。“一会儿我交给吴泽远,让他递到辛书记那里,既然他们乡里有人,就让县里来处理。”

别看每笔数量并不多,但是积少成多,全部加起来折成现金,估计有十来万了。

难怪他们能住着这么大的楼房,看来是用黑心钱盖的。

“行,你看着处理。”谢秀文很快把内容扫了一遍,并没有兴趣详细看,又望向陈国标。“除了这些,不知道陈支书有没有其它想说的?”

这个新任村支书也是个有眼色的人,这时候上门,应该也有自己的诉求。

“没其它事,就是猜到两位有心为桥头村除去害虫,特意过来提供资料。”陈国标连忙站起来回答。

说完准备告别。

他自认跟秦家无亲无故,就算投靠也没资格,能进门当面说几句话,就不错了。

“这件事谢谢你了。”秦冠麟客气地向他道谢。“我们也算同乡,如果以后有困难,可以过来找我们——”

他一向恩怨分明,既然陈国标帮了自己,加上也算在一个村生活过,那就给个面子。

“谢谢,谢谢。”陈国标一听,连忙道谢。

走出大门时,还忍不住激动。

有秦冠麟这句话,他以后就有了底气。

陈国庆一家人敢这样做,还不是仗着秦家的庇护?

现在断了关系,看他们还能蹦跶几天?

没过几天,陈国庆和陈国强兄弟俩,就被上面带走了。

倒是陈维勤的孙辈,因为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参与,所以没有被追究。

村里得到消息后,人人拍手称快。

秦老知道这个结果后,没有说什么。

谢秀文知道老人家心里不痛快,毕竟那是他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时光。

“要不我们给桥头村投资一些钱,在村里办一家集体企业,让他们替我们做代加工——”为了让他开心一点,她向秦冠麟提议,在村里办一家厂,让村民有机会近距离上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