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夹岙完成调整(1 / 1)

加入书签

快吃完的时候,谢秀文当着两位老人的面,问起张受凤接下来的计划。

这也是她今天过来的目的之一,有些话私下讲容易引起老人误会,当面说清楚比较好。

“过几天我就回虞城,到时可以边带孩子,边正常上班了。”张爱凤说了自己的打算。

换成以前,孩子刚满月,她肯定得在家多休息些日子。

不过她的工作比较自由,只要去公司看一看报表,再到几家店走走看看,了解一下情况,处理一些店长无权拍板的事,就可以回家,所以也不影响带孩子。

听说这么快就要回去工作,两位老人有些舍不得。

想着儿媳赚着这么高的工资,反对的话又说不出口。

“你自己看着办吧!”谢秀文提醒道。“我问你这个,并不是在催你上班,主要是了解清楚后,方便安排后面的工作。”

习惯了当甩手掌柜,把事情交给她们去做,她现在已经懒得天天这样上班下班,处理这些琐事了。

除非碰到她们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她出面协调,她才有激情用心去做。

“我明白。”张爱凤不在意地笑道。“主要是在家整天无所事事,让我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非常不习惯,还不如回去找些事做,这样更充实更有激情。”

这话只能说半真半假,不过她确实受够了这边的生活,想马上逃离回虞城。

见她在这边确实不开心,谢秀文自然不会反对,于是约好几天见面的时间,到时请她吃饭。

李家爸妈见她铁了心要走,知道无法挽留,只好同意了。

吃了午饭,谢秀文告辞回家,张爱凤帮忙把梨放进后备箱,又提醒她如果喜欢吃,下次再来这边摘些回去。

家里也没什么东西拿得出手,既然她不嫌弃,就算全部摘了送给她,也没问题。

谢秀文笑着说谢谢。

上车后打开车窗,跟他们挥挥手,然后开车回家。

“要不,我去县城帮你带孩子?”等张爱凤回屋,李妈妈走过来犹豫地问。

呆惯了乡下,她并不喜欢县城的生活,只是为了孙子,她必须做出牺牲。

就怕儿媳妇到时忙于工作,疏忽了孙子,那她肯定会心疼。

“妈,你不用为我担心。”张爱凤听了就有些头大。“到时我会住进阿文家,如果我去公司办事,可以托保姆帮我照看一下。”

本来就想自由一点,如果婆婆去了,那跟在家里有什么区别?

“好吧!”见儿媳妇这样说,李妈妈也没办法。“如果有需要,随时来叫我。”

有保姆照看,确实可以放心,她找不到理由再坚持。

******

夹岙的房子很快造好了。

为了尽快住人,最终地面采用水泥地,屋顶和墙上抹了层石灰,没有任何装修。

只要开门通风两天,等里面彻底干燥,就没问题了。

这样安排住起来或许没那么舒服,不过在小方他们看来,已经非常完美了。

毕竟在他们老家,能住这种两层砖瓦房的,已经算得上有钱人。

要知道村里辛苦在地里刨食,最大的梦想,就是建几间这样的房子。

而现实却是,整个村子一百多户人家,也找不出几栋这样的楼房。

大多数人家住在低矮的泥房里,屋顶还是稻草或者茅草盖成的,连瓦片也买不起。

家人过来后,看到可以住在这里,肯定会非常惊喜。

谢爸爸听后顿时反应过来,自己现在眼光高了,才会这样想。

其实村里也不是家家户户都住得起楼房,所以根本不必担心他们嫌弃这边。

最后通了水电,又让人打了三口土灶,到时三家人来了,可以各自烧火做饭,不会相互影响。

这边总共建了四间楼房,当时计划每家住一套上下两层楼房,多出那间暂时空着,万一再有人过来,就可以安排住进去。

别看房子不多,每套楼房面积很大,风格有点像谢博文在镇上买的房子,前面是客厅,后面是厨房加饭厅,中间是楼梯,楼上也有两大间。

等人到了后,可以根据家里人数的多少,用木板分隔成几间小卧室,这样住起来更方便。

如果有人搬出去,换别的人进来,可以拆掉木板,重新分隔。

打新家具有些浪费时间,谢秀文帮忙联系了一家家具厂,让他们送一些成品过去。

主要是床、柜子、饭桌、椅子这些必须品,虽然不是很齐全,不过离那些标榜拎包入住的房子,也差不了多少。

毕竟以现在的条件,能有这些已经远远超过普通家庭。

至于家电什么的,自然不会配备。

如果他们以后赚了钱,愿意购买,那是他们的私事,他们不会干涉。

三家人到来后,听说以后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果然非常满意。

谢爸谢妈过来时,他们一个劲地道谢。

因为这边的条件比姚家好了不少,放下行李安顿下来后,发现几乎不缺什么了,一家人就高兴地商量起如何住人。

当天晚上,谢家这边做了三桌好菜,把四家人聚集到一起,好好吃了一顿,算是替他们接风。

同时说了工作上的安排,问大家有没有意见?

这两天镇里有市场收购农副产品的事,在谢家有意宣传下,很快传遍整个村子。

大家听说有这样的好事,自然都想趁机好好赚一笔,那几个在夹岙工作的村民也一样。

只是在这边才上了几个月的班,想离开的话一时说不出口。

等这边来人了,他们算是明白了谢秀文一家的计划,于是结算了工钱,开开心心回去了。

只有冯伯伯和大舅几个,还得继续留几天,因为需要他们教新来的人如何做事。

还有一个麻烦,就是他们大多不会说普通话,而谢家人自然也听不懂他们的土话,交流起来非常麻烦。

只能让三个勤务员过来帮忙传话和翻译,才不至于乱成一团。

几天后,他们才明白了每天要做哪些工作,于是不用人催,就会主动去干。

这样一来,总算重新恢复了秩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