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意外收获(1 / 1)

加入书签

坐下喝了杯茶后,几人走出院子,站在旁边的走道上往下望。

整个夹岙随着季节变化,盛开的花朵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漂亮。

特别是眼前的藤本蔷薇,因为浇过灵液,现在已经枝繁叶茂,繁花似锦,把一条几十米长的栏杆,装饰得花墙似的。

山上还种了许多果村,不过开花的不多。

等再过一两年,这边的景色只怕会更美好,算得上真正的世外桃源了。

“这里确定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庄老爷子对着好友感叹道。“你的儿子媳妇真孝顺,为了让你们住得舒服,居然在这边建了一座花园般的庭院,真是大手笔。”

如果是以前,他也希望在这里安度晚年,把身外事全部抛在脑后。

现在身体已经恢复了,还得为儿子的事煞费苦心,肯定不可能长年住在这里。

“你也可以过来住啊!”在知道儿媳妇的态度后,秦老爷子主动邀请道。“不过以我们现在的身体,还不能混吃等死,我的意见是,一年抽几个月来这里图个清静,其它时间还得留在京城。”

至于为什么这样?想来庄大哥比自己更清楚。

“这主意不错,那我们一言为定。”见他想得跟自己一样,庄老爷子兴奋地回答。

如果能这样,那既可以长期跟谢秀文保持亲近,在身体遇到问题时,得到她的帮助。

同时有个修身养性的地方,还能安静谈些事情,不用担心被外界打扰。

他早就想找个秘密基地,可以私下和人一起谈些事情,不像京城的家,人多眼杂,今天跟谁见了面,明天就全部被人知道了。

吃中饭的时候,吴泽远谈起工作上的事,并向谢秀文和秦冠麟汇报了最近在镇里工作的情况。

比如招商引资,获得了不少成果,下个月准备在镇上开一家家具厂,一家注塑厂。

同时会在镇中心建一个大市场,把镇里凌乱的农贸小市场和到处可见的农产品摊贩,全部集中起来,搬进市场。

这样一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不会影响生意,也方便顾客一次买齐。

别看他只做了三件事,对全镇上下的影响可是非常大。

毕竟东溪镇位置偏僻,工业落后,每年新增企业,也不过一两家。

现在新镇长才来了不到一个月,就有这样的进展,如果能一直这样招商引资,那镇里就会大变样了。

“年轻人干劲不错。”庄老爷子听后赞许道。“到了基层工作,就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干实事上,有些人天天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怎么发展地方经济?”

他当然清楚吴泽远这番话,同样是说给自己听的。

不过他不介意。

而且这样的工作方式,非常合他的胃口。

对于那些只会打官腔,作报告的所谓领导,他是深恶痛绝。

“谢谢庄伯伯的夸奖。”见庄老爷子态度和蔼,吴泽远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我会调到镇上,还是谢秀文建议的,用这样的方法打开镇里的局面,同样是她出的主意。”

虽然谢秀文不准备进入机关,这方面的能力公开出来,对她也没多大用处。

只是他为人处事周到,肯定不会昧下她的功劳,免得秦冠麟听了不舒服。

这个好友自从跟谢秀文在一起后,就完全成了宠妻狂魔,一切以她唯马首是瞻。

自己被人忽视了不会介意,如果惹到谢秀文,他肯定不乐意。

“没想到谢小姐还有这样的见识。”庄老爷子听后不由暗惊。“可惜她志不在机关,否则说不定会成一名出色的女干部呢!”

很明显,如果她想进机关,秦家早就安排进去了。

毕竟秦家三个儿子,没有一个能接秦老弟的班。

“我也这样可惜过。”秦老爷子跟着叹息一声。“否则我们秦家,就不会出现断层了。”

等他过世后,秦家就没有人在官场了。

这也是他冒险让儿媳妇救庄大哥的原因,只要他们俩还在,下一辈就不会断了联系。

等儿子媳妇和庄靖南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那以后一家经商,一家在官场,只要相互照应,就有机会等到孙辈再崛起。

可惜前面两个儿子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们的孩子也被耽误了。

程程倒是非常聪明,就是年纪太小了。

等他成年,自己都八十岁了,估计没机会看到他的成长。

除非阿文有能力让自己活动一百岁。

“对了,我们打算在镇上开一家食品公司,专门销售这边生产的农产品,到时我让人来找你——”几人聊了一会后,庄老爷子忽然想起这件事,就对吴泽远说道。

这家企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联系庄家和谢家的纽带。

所以得根据这边的养殖和种植规模,来确定食品公司的大小。

“好啊!”吴泽远一听,惊喜地叫道。“这样一来,镇上又能增加一家企业了。”

他感觉今天真的来对了,除了认识了一位大人物,又得到了大笔投资。

既然是庄家办的企业,规模肯定不会太小,对一个偏僻小镇来说,就是一项重要引资项目。

于是一起商量起建食品公司的事。

谢秀文原以为庄家开了很多宾馆酒楼,需要各种食材,所以在这边开食品公司,是共赢的结果。

没想到他家只有一家酒楼,还是庄家女婿开的,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材料。

她这时候才知道,庄伯伯开公司,完全是为了帮自己解决销售问题,就有些感动。

吴泽远也马上猜到了这个结果,就非常震惊。

谢秀文何德何能,能让庄家都主动示好?

难道是秦老爷子的面子?

又觉得不可能,秦家自从老爷子退休,唯一出息的就是秦冠麟,等于成了商人之家。

秦家本身不缺钱,为什么自己不建食品公司,代销谢秀文那边的农产品?

想了一会还是不明白,只能回头问父亲了。

中饭结束后,吴泽远就告辞回去。

一回到镇里的办公室,马上给父亲打电话,把今天遇到事,详细做了汇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