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暗访(1 / 1)

加入书签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有人跟这些聪明人合作,一起瓜分国家的财富,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急于摆脱麻烦,反正崽卖爷田不心疼。

谢秀文听了他们的条件,已经非常优厚了,完全没必要再压榨,所以直接拍了板。

“你有信心就好。”听了她的解释,秦冠麟也不是很在意。“那这边交给谁来管理?”

这是核心问题,没有一个合适的管理人员,只怕会非常麻烦。

“我来管一段时间吧!”谢秀文想了想,还是决定自己上。“等新的班子带出来后,我再离开工厂。”

反正制衣厂这边,还处于准备阶段,估计得一个月后,才能正式试产。

这么长的时间下来,足够自己把轴承厂的管理理顺了。

“行。”秦冠麟见她这样说,自然没意见。“现在你有车了,开过来不过四十分钟,应该问题不大。”

回到公司,两人把戴传信叫过来,跟他说了这件事。

接下来一个月,谢秀文会在那边的工厂,这边必须让他多分担一些了。

“没问题。”戴传信没想到两人出门一趟,就买下一家工人达六百多人的轴承厂,吃惊之余,又佩服两人的魄力。“制衣厂这边,最难的问题已经解决,后面会越来越轻松的。”

跟谢秀文一起合作的日子时,他发现她的大局观非常强,做事习惯从大到小,一步步解决。

不像自己,容易盯着某处细节,从而忽略了其它问题。

“那就这样定了。”秦冠麟见两人都没问题,马上做了决定。“明天我先转五十万资金到轴承厂,你先把管理架构建起来,然后安排生产。”

订单他同样不担心,最关键的还是管理问题。

这是谢秀文的强项,先考察原先的那套人马,看哪些人可以用,哪些人得调整。

厂长是县里安排的,肯定会离开。

所以关键还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技术人才。

制造业离不开技术人员,特别是轴承企业,加工难度比现在大部分行业都要高。

所以必须把原先的相关核心人员,全部叫回来并笼络好。

只要这些人能安心工作,其实人也会对企业有信心,工厂正常运转了,其它小问题就容易解决。

谢秀文开车来到轴承厂的家属区,找人了解工人们的情况。

看到小区里有十几个孩子,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在树下玩老鹰捉小鸡,还有几个老人坐在石桌前下象棋,后面围了不少看客。

这里是以前有钱是建造起来的,房子中间还有个小花园和广场,看起来一派详和。

可是谢秀文总觉得少了些生气,可能是工厂倒闭,大家对未来比较担心吧!

她在周围看了看,最后找了个坐在家门口纳鞋底的大娘,向她问起工厂的情况,特别是几个主要部门负责人的为人和能力。

从上面领导嘴里,听到的往往是官话套话,只有从家属这里,才能听到最真实的信息。

她来这边工作前,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技术型管理人员,作为自己的助手,来展开工作。

最合适的人选,无疑是各生产车间的车间主任,技术科科长,生产科科长这些人。

因为想管好这些部门,必须有真才实料,不像采购部、装配部、品检部这些,就算什么都不懂,只要下面的工人有经验,就不用担心出问题。

“你问这个做什么?”大娘见一个陌生的姑娘打听厂里的人,就有些警惕。

难道上面想调查这些,然后处理一部分人。

国企倒闭,肯定有很多人要负责任,那些有背景的人不怕这些,最后背锅的往往是那些勤劳肯干的人。

“大娘别误会,我家里开了家轴承厂,想招几个有本事的,所以过来打听一下。”谢秀文没想到她是这样的反应,愣了一下,只好这样撒谎。“如果你帮我介绍真正有本事的,到时我送你一台收音机——”

既然她怕自己不怀好意思,那就告诉她自己会给好处,这样一来,她应该愿意说实话了吧!

“你家开了工厂?”大娘仔细看了看谢秀文,最后神情才放松下来。“看你的样子,家里应该有钱,那我告诉你也没问题——”

工厂要出售,每个家庭都忧心忡忡,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虽然上级单位一再承诺,说工厂被人购买后,依然会用原来的工人。

可是说归说,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别的工厂倒闭后,谈判时也这样说,可是用不了一年,原来的工人就被辞退了大半。

就算去县里闹,也没什么效果,最多安排去别的私人工厂,做一天算一天,也不知道能干多久?

“是啊!”谢秀文只好继续编下去。“我想悄悄招几个人,你别说出去啊!”

如果实在不行,只能换个人打听了。

“要我说没问题,不过我不要收音机。”大娘狡黠地说道。“你把我儿子也招进工厂,安排个象样的工作,我就告诉你——”

她的儿子就是太老实,只会拼命干活不会讨好领导,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没问题。”谢秀文肯定地回答。“只要你把工厂的几个能干人全部说清楚,我保证招你儿子进去。”

就算他没什么本事,只要不是个无赖,她总有办法安排。

“行,那我说了。”见谢秀文态度真诚,大娘终于相信了。

于是把工厂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遍,又点评了几个中层领导,哪个是关系户,哪个是有真材实料的,哪个有本事却性格爱得罪人,反正全部说了个底朝天。

连他们家住在哪里,也说清楚了。

大家都是工厂子弟,天天没事说议论这个,谁不知道谁的底细啊!

“这么说来,技术科的科长刘奇志能力最强,生产科的科长孙金华排第二?”谢秀文听了她的介绍,大致有了底。“那几个副厂长有没有能力强的?”

一般来说,厂长是上面安排的,权力最大,却高高在上,真正在做事的是副厂长。

像这样规模的工厂,有两个副厂长也正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