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面包加工坊(1 / 1)

加入书签

司机早就发现了自家老板的小心思,不过不好说出来,免得自作聪明,惹恼老板。

只是在镇上的时候,故意开得非常慢,眼睛不断往两边张望,希望能看到她们。

直到开出小镇,也没有碰到他们,这才加快速度,往省城而去。

他们离开后半个小时,谢秀文和儿子才在镇里下了车。

“妈,我想吃鱼。”路过市场时,看到有人在门口摆摊卖鱼,谢锦程指着那条大草鱼说道。

以前过年时,大队水库的鱼会全部捞起来后,家家户户能分十几斤鱼。

大多是花链和草鱼,切成大块后红烧,过年用来招待客人。

以前还会准备一条碗头鱼,就是整条鱼煎好后,用来招待客人,一般不会随便吃,就是摆着装样子。

现在条件好了,就没人在意这种形式上的东西了。

最近两年水库承包给个人了,他们会把鱼卖到市场,再把承包费交钱给大队,村里人就分不到鱼了。

谢锦程这几天一直吃妈妈变着花样给自己做的面制品,吃得多了,突然有些腻。

看到鱼后,就想红烧后,就一碗大米饭,换换花样。

“行,妈妈给你买。”儿子这么简单的要求,谢秀文当然满足他。

于是把那条最大的草鱼买了,放进篮子,准备带回家。

这条草鱼起码有三斤多,肉厚刺少,可以做成很多种吃法。

切片炸酥鱼,切段红烧,去刺后做酸菜鱼,也可以做醋溜鱼块,这些做法家人都爱吃。

回到家里,谢妈妈看到她们这么早就回来了,猜测卖得很顺利,顿时觉得自己的想法可以实现,非常有成就感。

不过打新窑的事也不用急,一步一步来就是。

为了防止被进来串门的邻居看到,她考虑着,是不是这边打一堵围墙,把烤面包炉遮起来。

“中午程程想吃鱼。”谢秀文倒没那么激动,把鱼拿出来放在盆里,趁现在还活着,抓紧时间剖了。“我去做饭,顺便弄几个菜——”

她已经想好了,今天就做酸菜鱼和醋溜鱼块。

刺少的部位,肉片取下来后,切成薄片,和家里腌的咸菜一起做酸菜鱼。

剩下的骨头和头尾,就切成块,做醋溜鱼块,酸酸的非常下饭。

“行。”谢妈妈自然会满足外孙的小小要求,把烤面包的事交给儿媳妇,自己进厨房帮忙。

母女俩边烧菜,边聊着谢锦程这些年的趣事,时不时发生笑声。

谢爸爸回来时,饭菜已经做好,于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吃饭。

“大姐这鱼做得真好吃,就算开饭店,生意一定也很好。”宋建红对这个大姑的本事是越来越佩服,吃了一块醋溜鱼块后,忍不住夸味道好。“所以有本事的人,不管干什么,都能干得很漂亮。”

以前只觉得谢秀文年纪轻轻,就敢一个人去南方闯荡,胆子大,有手段。

这次回家后,看她弄了口面包窑,居然能烤出别人必须买机器才能做出的美味,非常佩服。

只是没想到,她随便弄几个菜,就这么美味,难怪老公对姐姐的手艺念念不忘。

这真的是会者不难,做什么都很轻松。

不像自己,除了老老实实干农活,什么都干不好。

“那是肯定的。”对自家的闺女,爸妈自然是觉得她千好万好。“你大姐她从小就主意正,想法多,只要想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

这也是夫妻俩这么宠着她的原因。

谢家几代人,都老实巴交,只会埋头在地里刨食,想过上好日子,想都不敢想。

女儿就不一样,初中时就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大人们听了,也觉得不可思议,根本不像这个年纪能想到的。

高中毕业时,想嫁给那个夏春忠的男人,就主动上门去找他。

如果不是夏家想让儿子娶乡长的女儿,死活拦着,只怕女儿已经搞定那个男孩子,嫁到夏家,并到供销社上班了。

这些年虽然吃了不少苦,可是她在南方大城市里,照样干得风声水起。

每年给家里寄这么多钱,还给家里盖了新楼房,村里有几个小伙子能做得到?

这两年也有人跟着去南方打工,还不是女儿帮忙介绍的?

“所以她天生是当老板的命。”宋建红见公婆对大姑是这样评价的,顿时又补充了一句。

从她回家后,指挥家人搭面包窑起,就成了这个家的主人。

其它人只能围着她转,当她的帮手。

如果让自己这样做,肯定会瞻前顾后,害怕做不成怎么办?

大姑就没这个烦恼,只要想干了,就能干成。

现在看来,一点没说错。

谢锦程小心地吃着鱼片,防止被刺卡到。

耳朵却竖着,听舅妈和外公外婆夸妈妈能干。

此时小脸上写满了得意和自豪,恨不得昭告全世界,这就是我妈,全世界最厉害的妈妈。

谢秀文见自己不过烧了条鱼,就被她们夸出花来,又不好说什么,只能陪着笑。

这样就能干了,那以后自己开公司赚几亿回家,不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了?

不过爸妈以自己为傲,她也不好说什么?否则她们就失去了夸女儿的乐趣。

又说起盖新窑的事,妈妈的意思是,就盖在旧窑旁边的空地上,然后在外面打一堵墙,安一扇门,有人来了,就锁起来,不让他们进。

爸爸觉得可以。

“如果这样,院子会不会太乱了——”谢秀文想了想,觉得这样安排虽然不错,但是会破坏院子的整体布局,就提议道。“,要不我们在东首弄一间房,以后专门用来烤面包。”

也就是说,这边以后就成了面包加工作坊,跟其它地方分开。

到时再在里面打几张柜子,用来放面粉和其它材料,再打一张长条工作台,用来揉面和发酵,这样有人来参观,也会显得比较专业。

“这个办法好。”几人听了,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现在就光秃秃一口土窑,看起来有些不上档次,照女儿说的改造后,就变成了正式的面包加工坊,到时做事也方便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