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1 / 1)

加入书签

赵晏视若无睹,提起裙摆下车,轻巧地站定。

一码归一码,他骗了她这么久,她晾他一时半刻已经是法外开恩。

等解决完西域使臣的事,回去再慢慢跟他算账。

姜云琛看着她波澜不兴的表情,提在半空中的心迟迟无法落下。

比起大婚那几天,她的态度堪称温和,但这副不显山不露水的平静,却让人愈发惴惴。

刑部的官员迎了上来,行礼过后,径直为两人带路。

姜云琛敛心神,微不可查地叹出口气。

-

与此同时,宋国公府。

嘉宁长公主令婢女点燃灯烛,将手中的信件凑上去,旋即,她望着焦黑的纸张碎片,淡声吩咐道:“让郡主来见我。”

少顷,明德郡主走进屋中。

嘉宁长公主开门见山道:“你即刻更衣,去东宫一趟,理由是为岁除之事向太子妃致歉。”

明德郡主一愣,顿时涨红了脸:“祖母莫非在说笑?我岂能给赵六娘那种……”

“只是个托辞而已。”嘉宁长公主没好气,“欲成大事,须得能屈能伸,本宫平时是怎么教你的?”

顿了顿:“有可靠消息,赵六娘在凉州那几年,曾经与旁的郎君关系匪浅,今日东窗事发,你猜她还如何坐得住?以太子那自视甚高的脾性,又能否容忍她心中另有其人?”

明德郡主听出她言外之意,大喜过望,却又不解道:“祖母,您怎知……”

“快去吧,仔细打扮一番,若赶得巧,或许还能见到太子。”嘉宁长公主不给她发问的机会,“切记要沉得住气,以打草惊蛇。观察她的言行举止,回府之后,立刻来向我禀报。”

明德郡主应下,匆匆告退。

嘉宁长公主看着她离去,不觉勾起一丝饶有兴味的笑。

广平王世子生辰那天,荣安县主试探归来,说太子对赵六娘百般维护,应是情根深种,明德想入东宫并非易事。但她却认为,越是如此,当太子得知赵六娘曾倾心旁人,才越容易恼羞成怒。

荣安那番话,八成已经在他心中埋下一根刺,今日之后,他必将与赵六娘夫妻离心、破镜难圆。

但愿明德争气些,能给她带回一个好消息。

-

大牢中光线幽暗,沿途走过,还能听到脚步声的回音。

行至通道尽头,空气里隐隐泛着潮湿与血腥味,那官员小心地看了赵晏一眼,见她面不改色,不禁心生佩服:“娘娘,犯人就在里面。”

“有劳了。”赵晏客气道,“既然他点名要见我一个,您就不必作陪了,我去会会他。”

说罢,殊无惧怕地走了进去。

姜云琛紧随其后,官员正待询问,便被他用眼神制止。

他顺势拿走了官员手中的灯,示意他退下。

一门之隔,里面的血腥气愈发浓重,赵晏借着幽暗的火光,看到那个被铁链禁锢的使臣,披头散发、浑身血污,早已不辨真容。

天晓得临川王用了什么方式,让此人甘愿承受重刑,也要忠心耿耿为之效力。

厚重的铁门闭合,那人听到动静,吃力地抬起头,似是笑了一下,用虚弱而沙哑的嗓音道:“赵娘子,别来无恙。我真没想到,你居然死里逃生,还摇身一变,成为大周尊贵的太子妃。可惜你那些同伴、你的小情郎,都已经葬身黄土,永远看不到你风光大嫁了。”

赵晏听到“情郎”二字,不由怔了怔,未及细想,就听姜云琛冷声道:“看样子,你是没吃够苦头,还有闲工夫在这拐弯抹角。废话少说,否则刑具伺候!”

那人却哈哈大笑,低头吐出一口血,意味不明道:“在下荣幸,居然引得太子殿下大驾光临。殿下对太子妃娘娘一往情深,可惜襄王有梦、神女无心,殿下有所不知,娘娘早已与他人互许终生,若非那位纪公子英年早逝,只怕您现在须得称她一声‘纪夫人’。”

他的音色无比刺耳,说出的话不啻惊雷。

姜云琛手指一紧,灯烛微微跳动,但旋即,他如梦初醒,迫使自己稳住心神。

他大致明白了临川王的意图,挑拨他和赵晏的关系,让他冷落她、与赵家君臣相疑,进而为临川王府和宋国公府提供可乘之机。

他偏不能让他们得逞。

那人见他面色如常,略微有些惊讶,叹息道:“太子殿下情深似海、不计前嫌,可也要问问太子妃娘娘是否愿意嫁给您。那日在上林苑,娘娘似乎并未认出在下,也是,您从火/药爆炸的现场活下来已是命大,失去一部分记忆,着实不足为奇。就是可惜了纪公子,竟被您忘得一干二净。”

他透过肮脏凌乱的头发看向赵晏:“赵娘子,你还记得我吗?我叫九箫,是西域来的商贩,我们在伊州遇到时,你和纪公子眉来眼去、情意绵绵,可真是羡煞旁人。但无妨,纪公子那么在乎你,心甘情愿为你而死,看到你飞上枝头,与太子殿下琴瑟和鸣,应当也会替你感到高兴。”

“你要见我,便是为了与我说这些?”赵晏的语气平静无波,衣袖下,却不由掐了掐指节。

那人笑得不怀好意:“实不相瞒,赵娘子生得国色天香,我在伊州惊鸿一瞥,便再也无法忘记,如今,我自知大限将至,想着临死之前能有你来送行,也能瞑目了。”

“至于纪公子,”那人惋惜道,“我只是于心不忍,顺带提醒你一句而已。现在你贵为太子妃,他却死无葬身之地,你若还顾念旧情,逢年过节别忘了给他上炷香。”

说罢,他悠悠闭上眼睛,脑袋耷拉下去,不知死活。

姜云琛按捺起伏不定的心绪,揽过赵晏的肩膀:“此地阴冷潮湿,不宜久留,先出去再说。”

赵晏没有反抗,却踉跄了一步,暴露了她的心不在焉。

“太子殿下,我对您深表同情。”那人突然再度开口,“您贵为一国储君,却众叛亲离,您的妻子心里装着别人,而您的叔父广平王,一心想要置您于死地。您不是一直想知道我效忠于谁……”

两人脚步不停,头也不回地走出牢房,徒留那人在身后语无伦次地叫道:“怎么,怕了吗?你们在怕什么?我告诉你们,这就是报应!你们灭了天渊也罢,还要贪得无厌、挥师西征,你们活该一个求而不得、孤独终老,一个断情绝爱、与心上人阴阳两隔!”

-

赵晏记不得自己是如何走出大牢,明知那人另有图谋,故意拿这种话激她,脑子里却还是不由自主地乱作一团。

她隐约记起,当年好像的确在伊州遇到过一队西域来的商贩,领头之人便是名叫九箫。

如果九箫没有骗她,纪十二喜欢她,而她也……

那她现在嫁给姜云琛、与他两心相许,又算什么?

在凉州的几年,她根本没有忘记姜云琛,怎会轻易移情别恋,对另一个人心生好感?

而她若是当真喜欢过纪十二,又怎么可能不留哪怕一星半点的印象?

赵宏说她只是把纪十二当做朋友,难道弟弟也骗了她吗?

她心中疑窦丛生,只想尽快回到承恩殿,理清混乱的思绪。

上了车,姜云琛轻声安慰:“那人是临川王的走狗,满口胡言乱语,你不必放在心上。”

他只字未提纪十二,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

赵晏垂眸,掩去眼底的茫然与无措。

她有太多的话想问他,却不知该如何说起。

一路沉默。

不多时,两人返回东宫,然而尚未进门,姜云琛就接到皇帝传召,说有要事相商,不得耽搁。

他料想是那使臣招认了广平王,可看着赵晏失神的模样,实在无法放心。

“你去吧,莫误了大事。”赵晏低声道,“而且我想自己静一静。”

说完,抬步跨入殿中,不容抗拒地掩上了门。

姜云琛听到落锁的声音,心神一滞,却别无他法,嘱咐锦书留意她的动静,适才随皇帝派来传令的内侍离开。

赵晏走进内殿,翻箱倒柜,找出了纪十二留给她的白玉佩。

她摸索着雕工美的缠枝牡丹纹,凝神思索,得到的信息却依旧有限。

记忆影影绰绰,貌似是纪十二非要留在她的队伍中,她为了赶他走人,便作势要吃住用,他身无分文,只能拿出这个自称是传家宝的东西,让她将来带着去洛阳找他,再把欠账悉数奉还。

那时候,他刚与她认识不久,应该不至于对她产生什么念头。

但他为何要把“传家宝”这么贵重的东西交给一个陌生人?她又是出于什么想法坦然接受呢?

犹如细密的丝线在脑中来回牵扯,她蹙眉抽了口气,被突如其来的叩门声惊醒。

锦书的声音自外面响起:“娘娘,明德郡主求见。”

明德郡主?

她来做什么?

赵晏面色不善,却不得不起身应付,盘算着三言两语打发她回去。

明德郡主走进承恩殿,还在遗憾挑选衣服耽误了太多时间,导致堪堪晚了一步,没有见到太子。

她心不甘情不愿地向赵晏行礼,等待她赐座,然而赵晏似乎并无此意,只问道:“你有何事?”

明德郡主心中暗恨,惦记着祖母的教诲,耐着性子道:“臣女冒昧打扰娘娘,是想为岁除夜与娘娘发生口角之事向您致歉。前段时间臣女卧病在床,是以拖到今日,还请娘娘见谅。”

“郡主的歉意我到,您请回吧。”赵晏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也望郡主是发自内心地反省,以后切莫再走歪门邪道,动不该动的心思。”

明德郡主被她单刀直入的话语噎住,看她并无反常,不禁怀疑自己是否上当。

可是……祖母骗她做什么?

赵六娘心里绝对有鬼!

她好不容易来一趟,难道是为了受这寒门武将之女的气吗?

不,她绝不能空手而归。

明德郡主心念急转,寻思着该如何多留一时半会儿,若能等到太子归来,那才是不枉此行。

这时,锦书再度走来:“娘娘,含章公主造访,您看……”

“请她在丽正殿稍等片刻。”赵晏知道姜云瑶不喜明德郡主,如此便可避两人遇到。

旋即,她望向明德郡主:“锦书,送客。”

“娘娘,臣女有事要告知于您。”明德郡主忙道,“您不妨接待过公主殿下,再来听臣女一言。”

她多大的脸?还赖着不走了。

赵晏本就懒得与她掰扯,怕姜云瑶那边着急,二话不说起身离开。

她走后,明德郡主静坐半晌,心念一动,悄无声息地走向内殿。

奉命进来服侍她的宫人企图阻拦:“郡主……”

“住嘴。”明德郡主呵斥道,“本宫是先帝赐封的郡主,还轮不到你们做奴婢的指手画脚。”

她径自步入内殿,这是她第一次涉足这间属于太子妃的宫室,她望着室内陈设,幻想将来自己也会成为此处的主人,胸中郁结才舒缓几分。

目光划过妆镜台,不经意被上面的白玉佩吸引。

她好奇地走近,定睛一看,登时睁大了双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