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4(1 / 1)

加入书签

是不要命,自己便从抱雪崖上跳下去,别作践自个儿徒弟,你做师父的舍得,我这作……”

“你做什么?”陆修凑上去,揶揄道。

沈约在一旁也笑嘻嘻地说道:“师娘是吧,徒儿懂得,徒儿懂得。”

蛊师没好气地看着刚才视若仇寇,如今却好得一起挤兑自己的师徒,说道:“你们一老一小,就成天气我了是吧?”

……

而另一侧龙君却久不动手,只是看着面前意气风发的中年道人。

中年道人双手笼在袖中,慢条斯理地说道:“龙君恐怕因着对诸般凡人下手,已是受了惩戒吧?”

龙君并不说话。

“神人有功于天地,是万物之长,但也因此,多受天道束缚,不可对弱者动手,便是其中一条,龙君,是与不是?”

龙君低垂着眼眉,静静地听着。

他看了一眼,两侧笑闹在一处的三人,与已经轻松场,摸着肚子躺倒在雪地上,看着这方的狸子仙。

对面的紫袍人仍在说着话。

“故而在山下,你便不曾对开明兽出手,到了现在也是袖手旁观,恐怕如今,已是内伤得厉害罢!”

龙君却扭过头,正迎上沈约的目光,他忽然一笑,远处的恋人也投来一个鼓励的目光。

那紫袍人说了一通,却没有得到什么回答。

他扬手一打,已是有一团混沌不明的气流,在他手中鼓荡而起。

龙君忽然开口道:“一击毁去三大洞天,我是受了天道惩戒,如今浑身上去,确实没了几丝法力。”

凌虚上人看着面前的男子,似是有几分畅快。

龙君却继续说:“但到底要驱散你蒙蔽的天机,倒是容易。”

说着,他随手一弹,天边忽然电闪雷鸣了起来。

“我乃天地神明,功在布雨行风,执掌天下雷霆,天地雷劫,犹在掌间。”

龙君对着沈约露出一个迷人的笑容,继续说道:“你要称雄人间,压制劫数,做个千年万年的道门领袖?

又要道法大成,可与仙法比拟?可笑,可叹,不知天道不可逆。”

龙君颇为讥讽地说道:“你若是渡过天劫,再来寻事,我许是奈何不得你,可你机关算尽,却仍想双全,可惜了。”

凌虚上人大声叫道:“不!”

面前的男子已是背过身去,缓缓往沈约一方走去。

凌虚上人抬起头,看到一道碗口粗细的雷霆,直直往头顶劈来,随后眼前一黑。

不知人事了。

……

灵山之上,电闪雷鸣。

山下却也是一触即发,所有人都紧张地看着对面的人手。

铁军与道门众人剑拔弩张。

张天师说道:“王将军,这又是何必?”

那中年儒将说道:“张天师,若不是有你这等道人存在,恐怕我等恐怕早已复佳梦关,万顷土地,重复我先帝之时的荣光了!”

张天师难以置信地看着面前的将领。

“如今朝堂之上,佛道乱舞,文臣把持权柄,肆意妄为,如今君上有意复关外,首要剪除的便是你们这些道门忤逆。”

白云道长说道:“那你们为何便要偏帮太清阁?”

王将军不屑地说道:“有人意欲献不死药,君上发话了留他在身边听用,正赶上你们这班聚会,自是如此。

话且说到此处,这里的人,一个不留,全杀了。”

“哦,王将军好大的威风。”从天边忽然落下来几个人影,为首的乃是一位身着金衣的少年道人。

“自十年之前一见,王将军风采依旧。”那少年说道。

“邪魔!??”王将军有点骇然地退了几步。

“哦,十年之前,你们便如此称呼,如今倒是没有半点长进。”盛金楠笑意盈盈地说道。

张天师与白云道长神色有点不自然。

他回过头说道:“两位不必介怀,在下不过来还某人一个人情。”

他又对面前的人说道:“如今,镇外有六万我教教众,王将军,咱们不如来谈谈如何?”

“乱臣贼子!”

“哦,你可别动这般大气,若是谈不拢,我便拼着这般教子不要,也要将你们这些铁军留在此地。”

那王姓儒将脸色阴晴不定,看着面前老神在在的盛金楠。

最后,气呼呼的一挥手,说道:“撤!”

……

次年的灵山,仙鹤灵鹿正饮水修羽,没成想,不知从何处窜出来一个一身青碧色道袍的少年人来,头上的逍遥冠戴得歪歪斜斜,

若不是他抽出手来扶住,恐怕便要被颠簸得跌落下来。

在他身后跟着三三两两个道人,如今也顾不上形制,大喊道:“掌门!掌门!长老们都在广场上候了多时了,你别让咱们为难啊!”

那冲锋在前的少年道人,却是向着一众师兄弟啐了一口,大声说道:“你们自个儿去苗疆找老杂毛去!他自己逍遥自在去了!留下一地烂摊子给我拾!”

说话间,脚步却不停留,已是跃出了山道,稳稳地落在了石阶之上。

随后,他双手一抬,从林子的地表,猛地窜出一道水幕,已是拦在了追兵跟前,少年道人这才松了一口大气,颇为得意地对着他们做了个鬼脸。

扭过头去,想看看,已是近在咫尺的九襄镇,想着接下来便可天高任鸟飞,便是说不出的快意。

可没成想,台阶之上,正站着一群目瞪口呆的道人,其中一个少女掩嘴轻笑,似是对这等猴戏,颇有体悟。

……

元嘉十年,自碧水神君沈清为临危受命,继任太清阁掌教以来,已有十年。

十年生死之劫,道门凋敝,但也因着朝中晋王与远在苗疆的龙亲王极力周旋,故而尚且留了一线火种。

只是佛门大势滚滚,京城八百寺,声势滔天,已成定局。

原本十大宗门之说,逐渐云消烟散,就连仰慕权势至极的神霄派白云,都解散了宗门,散入终南,不知去向。

四大洞天在此事之后,雨打飘萍,最终也化为不入流的小山门,虽有潜修,但终不如前。

代代受帝王器重的正一玄坛,除了执掌钦天监外,也逐渐退于幕后,

而人多势众的天师道却开始做起了漕运买卖,凭着本事,逐渐合入人群。

反倒是大劫正中的太清阁,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十年以来,沈约虽是挂名掌门,但手下事务却是全权委托给了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