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灵寿坟(下)(1 / 1)

加入书签

曹广弼虽为汉军武将之首,但他逝世后文人们也有得忙。礼部数日间议来议去,因听说曹广弼祖籍在真定灵寿,同侪中或有称其为曹灵寿者,且按曹广弼临终遗嘱亦是愿归葬灵寿,因此便拟了文书,追封其为赵国公,上奏请准。

折彦冲看到赵国公三字,勃然大怒道:“广弼随我草创汉部,开基之功与我等!河东之经营,陕西之进取,河北南部之囊括,皆出其力,拓土之劳尤在我上!他若在生,我便与他平分天下亦不为过!如今他为守黄河、定国本而逝,我竟只给他区区一个国公之名,天下悠悠之口,却该如何骂我薄情寡义!”

韩昉大恐,忙跪下道:“公侯之上,非臣等所敢妄议!”

折彦冲道:“议什么!赵王!”顿了顿又道:“将来我死了之后,他的牌位列我左右,让子孙敬他犹如敬我!”

群臣骇然,退了出来,纷纷来问韩昉此事可否。[www.69zw.com首发]。韩昉犹豫了片刻,先来问狄喻,狄喻沉吟道:“按规矩,这等大事应该是由政府议定,然后再递交元国民会议,元国民会议通过了再呈陛下,如今政府尚未议定,便来问我,似乎不合规矩吧?”

韩昉道:“封王之举,开国以来未有,所以礼部不敢擅决,恐遭物议。”

狄喻问:“丞相怎么说?”

韩昉恍然,顿足道:“我怎么忘了这一层!”忙回去拟了文书,飞马寄塘沽请杨应麒决断。<。名号上的事情,公家来办,尽量推崇;丧葬费用,我们兄弟几个来出,不入国库。你按我这个意思拟成条子,用我的名义奏禀大哥。”

折彦冲看了杨应麒的奏书后也觉有理,便命从私库中拨款。因曹广弼遗愿要归葬灵寿,又要择一个会办事的人在当地承办此事。韩昉便荐刘萼,折彦冲嫌刘萼地位不够高,韩昉道:“刘萼不但为人聪明通达,而且久为真定父母官,由他来理丧正是名正言顺。[www.69zw.com首发]。至于名声地位,刘萼只是承办理丧之实,理丧之名本该由陛下以及诸金兰兄弟领衔。”

折彦冲这才答应,又道:“刘萼这些年功劳不小,也该升一升他了。你让应麒他们议一议,若没什么意见,便加刘萼礼部侍郎衔,这样他办起事来兴许也方便些。”

刘萼听到消息,慌忙赶来谢恩,韩昉拦住道:“你谢什么恩!陛下给你加衔是因为你立了功劳,不是要你感恩!”

刘萼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一点就透,忙道:“那我马上就赶往灵寿,为曹元帅择一处绝好的风水,将事情办得热热闹闹的!”

韩昉微笑颔首道:“不错不错!”又低声道:“户部那些人为了省钱,竟提出了那等寒酸之议,陛下心里其实很不高兴。<

韩昉大喜道:“韩昉这番要自夸一声有眼光了!由刘大人来办这件大事,正得其人!”

刘萼忙道:“韩相荐举之恩,下官亦铭记在心,今后唯韩相马首是瞻,步趋不敢逾矩。”

当下礼部发下公文,命自大名府至真定之大小官员,当棺木到达时均须沿途迎送。刘萼又在河北西路秘嘱同僚属吏层层摊派理丧费用。刘萼让众官出钱,但众官又哪里会只出不进?到头来还是大压小,高欺低,官敲吏,吏敲民,一番被遮掩起来的骚扰在所难免。幸而刘萼的影响力毕竟有限,风气较正的州县官员群起抵制,甚至告发弹劾,才使这歪风邪气没有蔓延过甚。\

折彦冲等极尽悲痛之事,见到曹广弼二子一女三个遗孤后更是睹其子而伤其父,对刘氏道:“二弟只小我一岁,但成亲得晚,如今我长子也成人了,两个侄子却还是幼童。我想等他们再长大些,便由我带在身边亲为教养,不知嫂子舍得不?”

刘氏泣道:“陛下恩泽齐天,未亡人惶恐禀奏。先夫临终时曾道:‘陛下与我,虽则异姓,情胜骨肉。我既谢世,陛下必推兄弟之情以至于二孤子,此虽二子九世不遇之恩,但我大汉当开国之际,诸事纷频,陛下日理万机,若再分神教养二子,恐会因私误公,若因兄弟之情而误国家之事,却教这两个小子如何承受得起?’因此早已作了安排,愿长子十二岁后随其舅父刘锜学武,次子十岁之后由七叔安排名师学文,弱女待及笈后请皇后做媒婚配。(↑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