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8(1 / 1)

加入书签

郭嘉微眯着眼,半晌才暗藏机锋道:“哪里?得文远到来,嘉喜不自胜,只叹知情过晚,方才有失远迎。”

他慢慢悠悠地站起身来,领二人去到内室。

看到张虎与郭奕已然玩到一起去了,张辽很是放心,郭嘉则有点儿无语,等一落座,屏退下人,就看向燕清道:“好了,重光专程摆这副有话要说的模样,不就是要给嘉看的?我已洗耳恭听,请说罢。”

燕清半点否认的意思都没有,直接笑道:“果真瞒不过奉孝。”

张辽微愕,他是担心郭嘉又欺负燕清心善和软,才硬要跟进来行这保护事的,这会儿直觉自己不该再呆着,便起身道:“二位先生有要事要叙,那辽先”

“不必。”燕清理所当然地拽他衣角,让他重新坐下:“文远又不是旁人,避嫌作甚?只是这话出自我口,进了你们二人耳中后,还请保密才是。”

郭嘉敷衍地应了一声,燕清对他却不能更放心:这话其实只是说给张辽听的,只不好单拎出来罢了。

张辽闻言点头,慎重其事地保证道:“这是自然,请重光放心。”

燕清便将吕布有意诸葛亮做义子的事给大概说了一遍。

早知道他跟吕布之间的猫腻的郭嘉还好,只神色淡定地点了点头,张辽却眉头紧皱,欲言又止了半天,才有些语无伦次地道:“主公虽膝下单薄,却是因这几年里自主母意外身死后,以事务繁多为由,拒了劝他诸多娶妻纳妾的谏言……两位神医不是曾说,主公身体无恙么?何必急于一时半会的?”

郭嘉对此不置可否,只转了转手中茶碗,盯着那翠绿的茶梗看了半天,慢吞吞道:“此需从长计议。”

张辽没坐太久,就因兵营里吕布有事相召,匆匆告辞去了,张虎被拉在后头,不一会儿就落到了燕清怀里。

郭嘉似笑非笑道:“由这点看,主公待重光,倒也真有几分情深义重的意思了。”

燕清莞尔:“叫奉孝为清多有挂心,实在过意不去。”

郭嘉嘴角一抽:“重光愿少些折腾我,就谢天谢地了。”

张辽既已走开,郭嘉也不拐弯抹角的,直言道:“若主公执意达成此事,那整个天底下,也找不出拦得住他的人来。对于这点,你倒可宽心。”

燕清颔首,郭嘉又道:“只是文和明敏锐,怕已猜出你与主公关系不同寻常了,只是目前还缺了点真凭实据,又有我为你们遮掩一二,才不肯定罢了。”

在前不久贾诩在婚事上的试探后,燕清就对此隐有预料,嗯了一声:“不过文和素来明哲保身,即使知晓,这一时半会里,也应无大碍。”

郭嘉却道:“主公已近不惑之年,膝下却只得一嫡女,更被你这美人勾得连妻妾都不肯再纳了。你当这是桩能叫他安心下来,对主公内事继续不闻不问的好事?当日与你定下计策,将二位夫人铲除时,他可不是为了让你们感情顺遂的,而是为让主公续娶个强大妻族的。”

燕清淡淡道:“然纵观天下大势,诸侯已无力争锋,主公一统天下,计夺大业,已将成定局。他想图个稳固安逸,也无别处可去了。”

郭嘉摇了摇头:“他自不会对主公不利,只是你的话……罢了,他与你好歹相识于微末,受你举荐任用之恩,于你,定也怀有不轻情谊。观他往日行事,虽谨小慎微,也不似薄恩寡义之人。事到如今,我们且竭力促成义子一事,解此燃眉之急罢。”

看燕清还是笑盈盈,好似无忧无虑的模样,郭嘉只觉头痛欲裂:“重光好歹聪明一世,怎就在主公身上糊涂到底,就不能对自己的安危稍微上点心?”

燕清想要辩解一二,郭嘉就一手揉着眉心,一手将他挡住了:“嘉知重光早有舍身取义之心,行事也未曾想过要留有余地。”

郭嘉用那双风流多情的狐狸眼气势十足地瞪了燕清一眼,语气不善地强调道:“只是嘉亦曾说过,只要我在一日,就不少护你一天,未尝有半分食言之意!”

“你自以为孓然一身,却不能少给我拖些后腿,多替你那尚未开蒙的弟子牙儿想想么?”

燕清缓缓地吐出一口气来,只觉心都快被感动的暖流给化开了,少顷,才笑容灿烂道:“若是奉孝愿让牙儿认清做义父……”

郭嘉脸色骤黑,冷酷无情地拒绝了:“想都别想!”

燕清满怀遗憾道:“好罢。”

要是吕布真把神一般的诸葛亮认作了义子,那他恐怕得想方设法将同样早年丧父、也是世家大族出身、才华横溢的江东纵火犯陆逊骗到自己这来,才不算落于其后,旗鼓相当。

第150章打击报复

燕清向来是说做就做的性格。

他还清楚记得,当初为了安抚职位被平调的陆逊从祖父陆康,也是为了提早将眼馋的东吴大都督网罗至吕布麾下,许了封举荐至蔡邕的信去。

之后的动态,他并没太过关心,可只要陆康还没老严昏聩到看不清局势,就不可能拒绝这份补偿的好意。

燕清回到宅邸后,第一时间就去了书房,写了一封让蔡邕敬启的信。为了不惹人注目,他在信里头主要问起周瑜与蔡文姬的婚事安排,又杂七杂八地提了这边学舍的发展状况,才稍微提了这会儿还叫陆议的陆逊几笔。

连信一起送去的,就是一份早已备下的厚礼了。

具体在官爵方面的封赏,自然当由吕布亲自写下表章,再经皇帝之口许下。但对这位文武双全、通音律的美丈夫十分欣赏的燕清,早在初初听闻此事时,就在筹备贺礼了。

就是听惯了大小乔嫁江东双璧的妙闻,却阴错阳差地佐就了文姬公瑾的美事,燕清直至现在,都感到很是奇妙。

而对能不能把陆逊要来当自己义子一事,他大约有六成把握。

尽管一开始的平调难惹来陆康不满,可有结下善缘、名满天下的名师蔡邕在中间说和;他自己膝下空虚无子,后宅无妇,如今的声誉地位也完全当得起一个如雷贯耳;再加上陆康依然身体硬朗,其尚且年幼的儿子陆绩就不需如史上那般难以苦撑家业,还需陆逊帮衬……

陆康不是忠君么?要得到陛下的诏书,对燕清而言,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横竖燕清不打算娶妻纳妾,要能养那与诸葛亮一般命运坎坷、早早就丧了近亲、除个血缘到底隔得颇远的从祖父外可谓是孤苦无依的陆逊,还能以此做台阶,给予对他们隐有不满、却不敢言说的以陆家为首的江东大族一些安抚和便利。

在这东汉末年,除了对“虎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这类诗句烂熟于心的燕清外,又有谁能看出陆逊这不过实岁十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