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再起烽烟 (三)(1 / 1)

加入书签

“大汗,大魏如此瞧不起我北耳弥,简直欺人太甚!”

大魏太子独孤朝宣,未事先得允诺,也未通传一声,便擅闯北耳弥的领界,滥杀无辜伤及性命,兹事体大,村落长老亲自来到塔兰向天瑰禀报,天瑰听了,只能皱眉。

和天瑰一同听闻此事,左贤王慕烈,气的握拳,“就说了,大魏根本没有将我北耳弥放在眼里,一点也没有与我和平共处的诚意。”

“从独孤朝宣这样的态度,便可见之。” 他嚷嚷着,向天瑰气的说道。

塔兰王宫的大殿上,天瑰与左贤王和各大长老,一边听,面色都是沉着,

“大汗,以昆仑神以及北耳弥之名起誓,我部落人民,绝无作出伤害大魏兵士的情事,” 事发之地,部落的长老起身,对着所有人振振说道,

“三条人命!”

“大汗一定要让大魏还北耳弥一个公道,让独孤文德给我们一个说法!”

长老的愤怒,众人听在耳中都点着头,包括尚不满三十岁,身受天瑰信任,颇有手段,年轻的左贤王慕烈,他方才听着长老一字一句,诉说如何血溅屋内的情景,满腹怨恨是难以再忍。

“照我说,” 慕烈起身,站在长老的身旁,看到天瑰,“就该让令人闻风胆寒,骁勇善战的骑兵一举南下,这笔帐,要大魏血债血偿!”

“不只要偿,还要加倍奉还!” 几个长老齐声,对左贤王所言表示认同。

同仇敌忾,所有人,三十几只眼睛盯着自己,等着回答,天瑰屏气凝神,还是想先弄清事情的经过,

“此事,本汗会和独孤文德问个清楚,” 她冷静而道,尽量按住大殿之上的沸腾之气,

“不过本汗答应诸位,绝不将我北耳弥人的尊严,放在大魏脚下,任其践踏。”

北耳弥人的凶狠血性,就像天上嗜血的飞鹰,望着冒着鲜血之红,熊熊火光的雄鹰利眼,天瑰给出了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立场。

“大汗,” 慕烈出声,“要问可以,可在此之前必须先将大军集结,”

不愧是左贤王,心中所思虑的极为应该,北耳弥是为部落政治,趁着现下所有长老都在场,又难得全都所见略同,绝对是要趁着势头,团结北耳弥自身。

他振眉,仰望高台位上的昆仑汗,“以命抵命,除非见大魏太子的项上人头,否则一定出兵,与之决战。”

“左贤王所言极是”

“好”

众长老赞同慕烈所言,与他一同看向天瑰。

天瑰沉默良久,“好,依左贤王所说,各部落立刻将兵力集结於塔兰,听从本汗的号令。”

“诺”

举然之声,震着大殿,年轻气盛的慕烈,还有几个不想与大魏修好的长老,决定要利用这个大魏所赐的大好良机,正好可以逼着大汗改变对大魏的态度。

当年,就在这个大殿,昆仑汗塔塔尔被独孤文德砍下了头颅,这个仇,北耳弥忍了这麽多年,终於是可以报了。

xxx

人在锡安,发生这样的事,文德简直无法置信,看着跪在眼前的二人,朝宣和马膑,她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只能扶额沉思。

三条北耳弥人的性命,且非士兵仅为良民,是件大事,安康在旁,也是低头。

赵承也在,文德侧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将军,“太子,你说是北耳弥人先向我大魏挑衅?” 她眼神中的意思,是要赵承仔细听着。

“是” 朝宣将手臂上的伤口露出,“儿臣当时正在天陵四郡周围巡视,突有一箭射出,几个亲卫为了护卫儿臣,这才命丧,” 他说着,向旁边的马膑给了暗示,

“是马膑舍身,这才保了儿臣的性命,不然儿臣早死在了那无人之村。”

马膑点头,“太子所说,句句属实。” 他俯首在地,跟着说道。

大魏将士向来忠直,其心可鉴,马膑的说法令文德无法质疑朝宣,“先退下吧” 她沉声,让出事的两人先退了下去。

“安康,你先带朝宣和柳远回大凉,” 帐中剩下赵承和安康,文德想了想,抬头说了,“一回大凉,就让续卿把朝宣看着,不许他踏出东宫半步。”

文德的话中有话,显然朝宣所说她没全信,可由於摊上自家将士,几个亲卫还有北耳弥人全死了,死无对证,身为大魏皇帝,顾及与北耳弥的关系,此时反而不敢有所动作。

“你想做什麽,” 安康当即回道。

会将自己和其他人都送出锡安,唯独漏了尚未抵达的文礼,犹记当年文德与赵承发兵亲征,这一回,和文礼赵承三个人又掺在了一起,一股不祥之气充斥在安康的脑中,令她感到万分不安。

“该不会又要带兵出征?” 文德心里想什麽,安康早已猜透,肩伤,加上还没康愈双眼,此时的文德,哪里能够领兵。

“你不回宫,休想让本宫先回。” 斩钉截铁的语气,安康这句话,也是说给赵承,眼下的时刻,她是让这个大魏的镇北大将军,明白自己的立场。

若真要打仗,要去也是赵承,文德,绝不可身陷危险。

“这事情太大,朕要等天瑰的消息,是回不了大凉。” 不是没有打仗的可能,锡安是对北耳弥的重地,文德试图用理劝说着她,“你先回,不然到时还要顾及你,反而容易坏事。”

“是阿,长公主,” 赵承一路听着,对文德所说也是同意,

“北耳弥的骑兵要是真打过来,来势迅猛,长公主待在此,依臣所见,并不适当。”

“赵将军,本宫再说一次,” 安康起身,走到赵承的面前,“要本宫回宫可以,除非皇上也跟着,否则皇上在,本宫也在。”

锡安大帐中,独孤文德,独孤安康,还有赵承,他们三人代表着是大魏,他们脸上的愁容,足以说明事情有多麽难解,

“赵承,让朕和安康说说话。” 文德还是扶额,闭眼说道。

赵承应了声,拱手便退出帐外。

大魏尚武,北耳弥民风骁勇,烽火交战数十年,当时文德与天瑰两方决意和睦共处时,尤其天瑰,是努力压下了自家反对交好,主战的意见。

虽然怪离,文德还是相信天瑰不会藉此引战,可她自己也明白,两边战事恐要再起,且这把火,一发不可拾。

安康想的和文德不同,她想着,是朝宣。从文德落马,到现在的情势发展,所有的事情未莫名了些,过於巧合。

帐中,除了女子的轻声叹息,再没别的声音。

“安康,” 良久,文德还是先开口说话,打破寂静,“你是真想陪着朕,还是只是担心,不想朕领军出征?”

烽火一触即发,两军交战会有多麽危险,文德知安康心里是清楚的,“朕是皇帝,是独孤氏的子孙,除此之外,还是一个魏人,”

“有些事情,是不能躲在後头。”

她的心情,安康全然理解。自为太子,文德从来没有置身於任何一场战事之外,只是随着年岁渐长,此一时彼一时,身上又有着伤,安康不会冒险。

“那太子呢,你打算怎麽处置?” 没有当下应道文德,安康先向她问了朝宣。

“无论事情真相如何,都死无对证,朕是怕,北耳弥会要他杀人偿命,” 文德将心中所虑,坦承说与安康,

“为今之计,是让他先回大凉,圈住他,至於如何处置,等朕回宫再说。”

当下最重要的,是天瑰,是北耳弥,文德只想将朝宣赶紧送走,得他在锡安又惹事端。

“本宫既然来了,没有你,绝不独身一人,回到大凉。”

心头上的乌云,笼罩着,挥散不去,安康下定决心,非跟文德待在一起不可,

“若是不放心,让文礼带着朝宣回宫便是。”

安康的坚持,她眼中的坚定,或许是因为年岁,也或许是因为不舍,文德不再坚持,

“也罢,宫里有续卿,有文礼,应是无碍。” 她颔首,是同意让安康留下,陪着自己。

明明是将自身置於险境,可安康听了,却还是露出她那令人心醉的,美人一笑。

的确,她是太了解文德了,就算大魏与北耳弥真打起来,只要自己身在此处,文德是绝不会抛下她,像上一回一般,领兵出了这锡安城。

凭大魏军力,还有赵承,只要不出锡安,北耳弥就算是倾全力攻来,也是绝伤不了文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