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1 / 1)

加入书签

元隆十一年,秋,大魏两朝丞相,皇后之父,永国公尹堂逝世。

失去唯一至亲,续卿悲痛万分,连着几日守在灵堂前,食米未进,难以入眠。文德不舍她这样,安静在旁,陪伴着她。

按尹国公生前所荐,文德拟由御史大夫姜玗祥,接替其留下的丞相之位。在颁布诏书之前,为求审慎,她将姜太师召来了正殿。

“太师,朕会任命姜玗祥,为我大魏新的丞相。”

与姜启堂,文德始终无法像与尹国公那般亲近,她简单道,将诏书交到太师的手里,请他预先过目。

虽是意料之中,可姜太师还是睁大了眼,仔细看着手上刚写好的圣旨。

“臣为玗祥,谢皇上的知遇提拔之恩。” 他摆了衣摆一跪在地,仰望御座上的文德,朗声答谢。

文德凝视着他,眼神却是复杂,她玩着手上的玉佩,“太师,这道任命要能颁布,不该是谢朕,” 她的目光,没有移过分毫,然後自座中站起,

“而是要谢你。” 看着地上跪着的姜启堂,文德眼中只有帝王的威仪,她就站在太师的身前,直声说道。

“朕的意思,太师明白吗?” 盯着他的後脑,文德低声,明明是道高升令,可她的语气,是不能再冷。

皇上的目光,如鹰攫兔,汗珠,自姜启堂年老斑白的双鬓,滴在了地。

“臣姜启堂,无才无德,蒙皇上不弃,忝居太师之位,” 他心里,双眼一闭,曾在官场掷过多少个年头,他心知,此时此刻,便是自己离去之时。

姜启堂,与尹国公是同一年站上大魏的朝堂,他一口一字,道出皇上心中想,

“臣已年老,力有未逮,请皇上准许臣,辞去太师之位。” 额俯在地,姜太师恭敬,重要的时刻,不敢有丝毫的差池。

他心知肚明,自己的儿子,姜玗祥,要能登上丞相之位,立於百官之首,就差自己的这句话。

“朕明日,便会将这诏书,在早朝时宣达於众臣。” 果不其然,文德点了头,她走回座,姜太师去职,如此一来,终於是稍微安心了些。

姜启堂的手心,直冒着汗,没听见皇上让他起来,他还是跪着,动都没动一下。至於自己留下的太师之位,将由谁所任,他连问都没有敢问文德一声。

“太师,朕谢谢你。” 姜启堂也是老臣了,文德知道自己这样的作为,是过分了。

可尹国公已然去世,也只能如此,文德看着在自己面前,宛若惊弓之鸟,态度是这般谨慎谦卑,唯恐稍有不慎便会激怒自己的太师,心里一软,缓和了语气。

“皇上这声谢,臣愧不敢当。” 姜太师这才抬头,拱手而道。

既已辞去官位,姜太师没有多留,一说完,看向文德默许的双眼,行了在这正殿中,最後的一次的大礼,“臣此生何其有幸,逢大魏盛世,为皇上分忧。”

对这个太师之位,若是有多馀的留恋,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世声名全毁,这样的万劫不复,姜启堂是见过世面,再清楚不过。

坦然放手,皇上觉得有愧,反而会给予姜家更多的恩典。

这一拜,文德坚着自己的心,直直看着。直到姜太师离去,她才终於撑不住,靠在龙椅之上,仰头一叹。

过了许久,文德起身走出,“去姑母的府里。” 没什麽神,对着琉璃,她下令道。

xxx

夜已深,烟风之中,胡杨暗浮,文德在安康的房中,什麽话也没说,低头沉思。

身边的气节,全是沉的。

尹国公离世,失去最得力的能臣,文德一时难以接受,安康知她心里不好受,没出声,静静坐在一旁。

“安康,” 连头也没抬,文德唤道了她。

丞相一职,将由姜玗祥接任,文德相信以安康的能力,早已得知,“有一事,朕想听听你的意思。”

“何事?” 安康靠她近了些,关心着问。

“方才,朕解去了姜启堂的官位,” 回想起前刻的情景,文德像是烦了,忍不住大手一挥,理着自己的袖摆。

“丞相与太师,并不来自同一宗族,为我朝惯例,本是应该,何须这样烦扰?” 文德的话,安康听着,疑惑问道。

文德站起,走到窗边,紧锁双眉。她心里想到的,是尹国公临死之前,与自己说及,有关姜灵宛的那段谈话。

虽然,仍是盛年,且非到不得已,文德是绝对不会下这个重手,可这几日,每当想起令人放不下心的太子,尹国公的话,就会盘旋在她的心中,挥之不去。

不知何故,就是无法信任姜家,文德对这样的自己,感到气恼。

“丞相死前,与朕说道,若日後即大位者非为朝宣,他劝朕去母留子,以除後患。”自窗边转身,对着安康,文德卸下所有,抒发自身。

闻此一言,安康睁眼,是全然的震惊,没想到尹国公竟会说出这样荒唐的话。

“文德,他老人家临终之时,这样的胡话,你不会当真吧” 她走上前,近看着文德的双眼,想确认她此话之中,究竟是何意,

“再怎麽样说,灵宛有功於大魏,她何罪之有,怎可无缘无故,就说出去母留子,这样可怕的话?”

安康见文德闭着双唇,没有回答自己,揪了心,拉住她的袖摆,“文德,那可是灵宛阿......”

眼前的文德,眉宇之间,隐约散发出的犹豫,安康看见了,她颤抖着,还是紧抓着袖摆不放。

曾几何时,文德竟成了这样狠心......

“朕知道,” 文德的语气,安康还是陌生,“朕会想尽办法,尽量不让此事发生。”

听见她用这句话,回答自己,安康松了手,向後退了几步,执声道,“什麽叫做尽量,”

“文德,你为何就无法像对待尹国公一样,视姜家为我大魏股肱之臣?”

“当初朝宣会过继,也是如此,你宁可将太子交给尹国公,交在皇后的手上,也不愿让太师一门,对他有插手的机会。”

一言一句,安康步步进逼,质问着文德,“文德,你是从什麽时候,变得这样疑心?”

大魏皇帝,独孤文德,这个自己深爱了多少年的女子,眼下,却彷佛不认识了一般。

“朕疑心?” 文德摆过头,也看着安康,“你倒是说说,朕如何能不疑心?”

“姜启堂与姜玗祥,父子同朝为官,皆官列一品,姜灵宛又为我大魏生下三个独孤氏子嗣,你说,如此情势,朕如何能不将太子过继给续卿,由续卿带着?”

“你竟还说朕疑心”

文德拉住安康,在她质疑自己的眼神之前,重复说了一回,“朕敢说,自己从没疑心过灵宛。”

安康盯着她,神色漠然,“自然不是灵宛” 明知道会激怒文德,可安康只顿了一顿,还是说出深埋在心中,许久的话,

“你猜忌的,是姜玗祥。”

“一直以来,你就是无法像信任尹国公和皇后一般,信任太师和玗祥。”

玗祥......要不是听见安康这样说到姜玗祥,文德都快忘了,从前,安康就是这样与姜玗祥互相称呼。

她抬头,怒瞪着安康,“姜御史。” 任命姜玗祥为丞相的诏书,还未颁布,此时他还是御史大夫,文德沉声道,是要让安康改口。

文德的双眼,是油然而生的醋意,当年种种,拂不去的过往,又重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

安康被她这样一提,冷笑了道,“你在本宫面前,都是直唤皇后的名字,为何本宫就要为了你,改这个口?”

“续卿和朕是成了婚的,和姜玗祥能一样吗?” 安康就是不愿,文德怒了,大声喝斥。

“在本宫看来,是一样的。” 安康抬头,无惧於她的怒意,“你以为本宫就不在意?”

“你能,本宫也能。”

说到姜玗祥,文德压不住怒火,“你和姜玗祥,当年是如何,” 望着安康,文德握住她的手,

“朕不是没看过,他进你的房。”

以前,文德还住在安康府,她亲眼看着,姜玗祥和安康,成日谈笑,甚是亲密。於檐廊之下,於院中,文德不知伤心难过多少个夜晚,可自己还年幼,也只能视而不见,暗中隐忍。

摊开过往。安康不语,虽是沉默,可没有逃避文德的眼神,

“你不要告诉本宫,你没带人回过房。” 思了许久,安康说道,她用力,抽出文德握住自己的手。

“何况,本宫也没与他如何。”

竟要为了姜玗祥,解释至此......文德那双深邃的眼睛,曾经打动着自己,可如今却是那般陌生。

“从他的眼神,朕便知道,他从未忘情於你,” 文德沉声说着,移开目光,一手握住桌案上的空杯,

“而你为了他,竟然不惜与朕如此。” 她将手上的空杯,紧紧握着。

原本,介意姜玗祥也没什麽,可安康被文德的阴阳怪气,是气到了,

“本宫不只是为了他,更是为了灵宛,” 她同样凛然,语气之中没有一点的退让,“本宫告诉你,你要杀灵宛,除非先杀了本宫。”

文德听着,抬起头,几乎是全身都在发抖,“朕没有想伤害灵宛,朕一直在想着办法,” 她说道,

“你为何要这样误会朕?”

今日前来,就是想和安康商量,不想竟是僵成如此,文德觉得安康是误解了自己。

“你会说与本宫,便是动过这个念头,” 这样的说词,安康不接受,没有给文德一丝一毫闪躲的空隙,

“这些年,在姜尹之间,你是如何偏心尹国公,本宫都看在眼里,没有说过一句话。”

“可这一回,玗祥和灵宛,本宫不会让你擅自作主。”

“你还提他” 听见安康又提姜玗祥的名字,文德双眼冒的,全是火光。

一气之下,将手中所握的空杯,举在空中。

“文德,劝你不要,” 安康知道她想摔杯,认真看着她,“这世上还没有一个人,可以在本宫的面前,这样放肆,”

“就算是你,也不行。” 安康冷言,双眼之中,没有留下一点的情面。

文德咬着牙,看着她,举在空中的手,最终还是放了下来。

“朕知道了” 她低声道。

“文德,本宫不是皇后,不会像她那般,对你百般顺从。” 站在远处,安康没有迎上前,她看着未消气的文德,还是冰冷的语气,

“你先回宫吧,本宫今日不想见到你。”

“不用你说,朕也是此意。” 只看了安康一眼,文德将空杯用力一放,踏出房门。

临走前,大力关上了木门,“朕就不该和你提这件事。” 从房门外,她边走,边大声说道。

安康哪里示弱,“沉香,熄灯。” 知文德还没走远,她直接唤进沉香,灭下房里所有的烛火。

文德在院中,看着瞬时一暗的房内,气得转头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