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1)

加入书签

马邑山道北缓南陡,终年迷雾缠绕,冬天刚过,道上积雪未融,湿滑难行。文德要从陡峭的南侧登山,一路上还要走得快,不能暴露行踪,确实是一大难事。

“启禀太子,前方积雪太深,山道过於崎岖,我军的装备怕是无法顺利运过。不过,二十里内没有见到北耳弥军队的踪迹。” 探子向文德回报,口里冒出白烟。

文德点点头,回头看向身後一路绵延的兵士。他们没日没夜赶了好一段山路,大军驮着粮食和御寒的衣物,拉着马,另外加上三十万支的弓箭,每个人手都冻红了,却仍踏着稳健的步伐,往前挺进。

文德想了想,对身旁的副将说道,“让大家歇息一下吧。”

副将称是,传令而去。

将士们身上沈重的行囊,怕是会拖慢时程,弄不好,还会影响战局。文德犹豫了一下,也只是一下,心里很快就有了决断。

“传令下去,全军只留三日的粮食,减轻行囊,休息过後我们便要全速前进,必须要在天黑之前,越过山头。”

“末将遵令。”

舍弃军粮,在严寒的山上是多麽冒险的决定,然而副将们对太子下达的命令没有丝毫质疑。只见全军上下调整装备,为即将来临的疾行准备着。

文德看着笼罩在马邑山山顶的一团迷雾,眼神若有所思。

xxx

锡安城外,大军鸣鼓进攻,由赵顾领大魏主力兵,杀向舒乐道。赵顾的儿子赵承则是领着剩馀的兵马,约一万多人,偷偷摸摸地往舒乐道的後方移动。

赵顾打算唱一出计中计。

赵承的部队只是佯装行动,目的是让胡胡儿以为大魏想声东击西,看起来是要正面突破,实际上是欲断他们後方粮草。如此一来,即使发觉赵顾的突进有异,也会认为是在掩护赵承,不会多做联想。

算算日子,太子也差不多该到了,赵顾心想。

马邑山上,文德的部队顺利在天黑之前翻过山头,来到至高处,此地不只空气稀薄,全军还身陷在大雾之中,几乎伸手不见五指,过程中几十匹马冻死折损,即使是还活着的,也越来越虚弱,整体战力大受影响。

文德举起手,示意大军停下。

这里是马邑山雾霭最浓之地,可以形成天然的保护网,接下来几日要他们要守着的,就是这片被浓雾包裹的山头。

文德下了马,来回巡视周遭的环境。。

“北耳弥的二万锐就在山下,随时可能出现,未行踪暴露,我军即使入夜也不许生火。” 文德说。

“启禀太子,山上极寒,将士们衣服也湿了,若不生火取暖,怕是难以撑过夜里的低温。” 副将们回答道。

“我们有两千匹马,让将士们把较为虚弱的一千匹马杀了,马肉取出作为备粮,以维持体力,若是有受不住严寒的,便脱了湿冷的衣物,挤在马尸内,抵御夜里山上的寒气。”

原来,杀马取肉,再以其尸取暖,这才是文德为什麽要辛苦拖着几千匹马的原因。

副将们露出钦佩的目光。

“让将士们养足神,耐心等待,” 文德拔草测着风向,俯视眼前一片雪白苍茫,

“待孤令下,全军出击。”

年轻太子的声音铿锵有力,气魄万千。

舒乐道的战场上,赵顾杀进杀出,赵承依旧往後方佯动,掩护马邑山上埋伏,太子的五千兵。

隔日清晨,探子前来向文德禀报,在山脚下的一处茂林,发现了北耳弥的踪迹。

“知道了,” 文德在地形图上作了记号,放入怀中,“你们继续盯着,有什麽动静立刻回报。”

探子应声,转头退了下去。

“敢问太子,是否要命大军出击?” 副将问道。

“不...再等等。” 文德沉沉答道。

这几日马邑山上总刮着北风,文德戴着头盔,长发飘逸,口中吐着白烟,望向大风中飘摇,细细的树干,一如既往的深邃双眼,凝视着。

副将心中不感到疑惑,自从到了山顶,太子就像是在等着什麽,原以为她是在等探子回报北耳弥的所在之处。可如今看来,似又不是如此。

不同於马邑山上的宁静,舒乐道的战场上,赵顾与胡胡儿主力的交战,情势出现变化。

左贤王胡胡儿突然率军,大举向赵顾所在的锡安城攻来。

两边在兵力上势均力敌,可是赵顾一边应战,一边还要顾及两万埋伏在马邑山脚下,虎视眈眈的北耳弥伏兵,又要掩护太子和赵承,相对来说是比较辛苦一些。

“莫非是北耳弥识破了赵承并未真正绕向後方,这才敢直接朝锡安攻来?” 赵顾在心里揣摩。

事到如今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全力守住锡安。若北耳弥主力久攻不下,势必会有其他动作的。

至於赵承...,赵顾很快让人给赵承的一万多兵马下了一道密令。

赵顾登上城门,这位老将军面对即将来临的血战,脸上毫无惧色。鸣鼓过後,城门开启,大魏旌旗蔽日。赵顾骑在马上,一马当先冲了出去,将士们跟在他身後,杀声震天。

眼见锡安城外,赵顾和胡胡儿正面交锋,文德在马邑山上俯视着一片尘土飞扬,不为所动。

连日来,她的眼睛都紧紧盯着山下的茂林,也就是北耳弥伏兵的所在之处。

根据副将的回报,全军粮食所剩无几,不出几日,怕是要一起饿死在这山头上了。

焦急,等待,是埋伏最煎熬的时刻。文德按住性子,等待良机。

xxx

李将军府内,李范和岳父高道远正谈着话。

高道远从海棠口中得知李范近日的消沉,李范的委屈,他在朝堂都看着,这几年,皇上的确是有些过分了。

这种无力感,高道远感同身受。

高道远和丞相尹国公丶姜太师同是老皇帝禾昌的书熟同窗,却不受重用。他眼看着别人飞黄腾达,官拜一品,而自己年过半百却仍只是一个三品侍郎。如今再见到女婿受到与自己同样的冷落,自然心生感慨。

李范即使在丈人面前,还是那样豪饮着酒。

“将军如此饮法,伤身子。” 高道远劝道。

“丈人您别拦着,我的处境您是全知道的。” 李范对丈人还是尽量维持尊敬的,他又斟满酒杯,晃了晃道,“如今,我也只剩这个了。”

高道远看着他,嘴巴微微动了动,像是有什麽话想说。

李范见他欲言又止,很不乾脆,有些不悦。

“丈人有话不妨直说,无须这样顾虑,瞧着别扭。”

高道远在李范的催促下,道出心中所思。

“将军觉得,北方战事如何?” 高道远压低声音,小声问道。

没想到丈人想讨论北方战事,李范敏感地警觉起来,眼里闪过的,是平常不见的审慎。况且,高道远是在礼部任职,照理说,是不该对这些战场上的机密发表意见的。

“丈人是醉了吧,皇上还没让本将军带兵呢,既没带兵,岂能对战事妄加议论。”

可是高道远神色认真,不像是酒後妄言。

“我是听说,赵顾的大军在锡安城外,和北耳弥陷入胶着,而太子...,似乎没了消息。”

“什麽意思!什麽叫做没了消息!”

李范不自觉大声起来,高道远连忙示意他小点声,好不容易才压住了他。

“丈人的意思是,太子情况不妙?” 李范回过神来,低声说。

高道远点点头。

“此番作战,本就不易,当初皇上不听我的建议,执意派太子亲征,如今当真要应了我当日所言,若太子真的...我大魏怕是要乱了。”

高道远纠正道,“不只是乱,是要大乱。”

“将军可曾想过,太子真的不敌北耳弥,该如何?”

高道远意有所指地问,眼里露出凶光。

李范会过意来,不敢相信平日里安於现状,对丞相和太师唯唯诺诺的老丈人,竟然会有此大逆不道的想法。

“高大人,此事不可再议。”

李范正色道。

高道远见李范认真了,随即恢复笑容,接着他的话说,“你看我这是醉了,都说些什麽呢,请将军海涵,我老了,不胜酒力,这就先告辞了。”

高道远站了起来,转头准备离去。

李范没起身送他,似乎还没缓过刚才的震惊。

“将军若闲来无事,可好好琢磨,我方才说过的话。”离去前,高远道悠悠地说。

李范让海棠送走了高道远後,虽然仍喝着酒,但脑海里陷入沉思。他不会看错的,方才高道远向自己说话时,那似乎在图谋着什麽的眼神...

马邑山上,冬春交替之时,总是刮着北风,就是这强劲的北风,让胡胡儿大胆地把伏兵隐蔽在马邑山的山脚下。

文德位於下风处,耐心潜伏,不顾大风刺着她的脸,聚会神地思考着。

应该...快了...

一般人不知,马邑山气候诡谲,北风再强,总会穿插几日,刮起风向完全相反的南风,走山人若不熟悉,便会迷失在阴险的山道。可文德和赵顾在马邑山摸索多年,深谙此事,文德在等的,就是风向转变的瞬间。

终於,翌日清晨,原本强劲的北风转了向,霎时间,刮起了阵阵南风。

文德立刻召集全军将士,要在山下北耳弥的伏兵注意到风向改变之前,杀他个措手不及。

马邑山上燃起黑烟,这是文德给赵顾的信号。

“将士们,北耳弥的两万伏兵就在这山脚下,让他们看看,我大魏的将士是怎麽打仗的!”

将士们的喊声震耳欲聋,

“誓死保卫太子,护我大魏!”

文德骑在马上,几个副将紧跟在後,明知兵力悬殊,却没有丝毫畏惧,眼神坚定,视死如归。

在众人所望之下,太子再无二话,举起剑,冲了出去。

“杀—”

数千将士自浓雾中杀出,像是潜伏已久的猎鹰,看准猎物,杀上前去。

很快地,北耳弥的士兵从茂林中窜出,整着队伍,仓皇应战。

大魏的将士在马邑山上待了许多天,饥寒交迫之下,非但不见耗弱,还杀红了眼,见人就砍,见马就抢,如饿鬼肆虐,浑然不知死亡为何物。

然而,北耳弥毕竟不是软柿子,迅速整装,朝大魏兵士展开反击。

这时,一个魁梧的身影斗然矗立在文德眼前...那张脸,文德虽然没见过,可是那壮硕的体格,身旁彷佛有千军万马护卫气势,以及一扫千军,那狂傲的眼神...不会错...那就是北耳弥新的昆仑汗,塔塔尔...这头年轻的北方雄狮,亲自上阵,领军出征了。

塔塔尔竟然亲自领兵,埋伏在这马邑山脚下,这倒是文德始料未及...

北耳弥在塔塔尔亲掌军旗,指挥坐镇之下,很快集结,重新摆开阵势。文德的兵力远不如敌军,就算神加成,也慢慢杀不动了。

见状如此,文德果断下令後撤,往马邑山上退去。

塔塔尔很快判断情势,领着巨大的兵力优势,率兵追了上来。

塔塔尔所领的这支亲兵,当初是为了快速截击大魏位於锡安的主力,故以骑兵为主。在上了马邑山的山道後,没想到一时之间竟追不上文德敏捷的步兵,卡在半山,全军进退不得。

就在此时,挟南风之助,箭雨自浓雾中射下。

是文德事先安排的伏兵。

不过弹指间,北耳弥的骑兵便遭受重创,塔塔尔见情势不妙,赶忙调了头,撤回山脚下的大营。

这次突击,在文德的领军之下,大魏一方共杀敌五千,斩获两百匹战马,军粮无数。首战告捷,全军士气高昂。

位於锡安的赵顾看到了文德信号,按计画,倾全力朝左贤王胡胡儿发动夹击。马邑山脚下的昆仑汗塔塔尔似是与左贤王胡胡儿之间有了联系,胡胡儿立刻将主要的攻击力道转移向文德所在的方向,塔塔尔也很有默契地朝文德发动猛攻。

但是,碍於强劲的南风,还有四周弥散的浓雾,塔塔尔始终无法顺利攻上马邑山头。不过双方兵力实在悬殊,文德死守了好几天,弹尽粮绝之下,是有些撑不住了。

“赵顾...还没来吗...” 文德皱着眉,心里想着。

终於文德的前线被突破,昆仑汗塔塔尔攻上山顶,双方近身肉搏,是一场殊死战。

“活捉大魏太子!” 北耳弥的杀声震耳欲聋。

文德披着长发,高举长剑,“大魏太子,独孤文德在此!” 大吼一声,杀上前去。

身穿黑色战甲的大魏将士倾巢而出,以一挡十,副将们更是誓死保卫他们的太子。

倾刻间,一支箭朝文德直直射来。文德斜身一闪,没闪过,箭矢就这样在她的右肩上。

文德用力将牙一咬,弯下了身,用剑撑着身子。

“太子中箭!保护太子!” 大魏将士一拥而上,围在文德身边。

塔塔尔虽也损失惨重,但见大魏太子重箭,“第一个砍下独孤文德人头的,赏万金!” 塔塔尔大喊,北耳弥士气大振。

塔塔尔骑在马上,盯着文德,双手战斧一挥,全力杀了过来。

就在此时,危急关头,文德右方的阵线上,一阵尘土飞扬。

“保护太子!!!”

文德有些无法动弹,只能勉强地朝喊声看去。

是赵承...

赵承接获父亲赵顾的密令,在文德发动夹击时,率自己的一万兵马全力驰援。

赵承挥舞着长剑,只一眨眼,便砍下了文德身边好几个北耳弥军士的头颅,直接冲到文德身边,扶住文德。

塔塔尔见大魏援军杀至,想到後方又有赵顾夹击,若坚持进攻,情势将对自己非常不利。

“只差一点,便能拿下独孤文德。” 塔塔尔忿恨地想,眼神锐利地扫过文德和赵承。

终於,铜锣声响起,在塔塔尔令下,北耳弥朝北方快速撤退,赵承本想追,但文德受伤,他不能冒险。

马邑山上,文德五千兵马仅剩百馀人,不过赵顾在锡安外大败左贤王胡胡儿,塔塔尔出师不利,北耳弥十万雄兵遭受重创,反倒是大魏底气未伤,可说是着实给了北耳弥一记重击。

经此一役,北耳弥元气大伤,短时间塔塔尔怕是不敢再进犯了。

此时的独孤文德十八岁,塔塔尔二十一岁,两人都没想到,马邑山一仗,竟开启了两人之间长达二十年的烽火交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