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1 / 1)

加入书签

农妇被他的这个笑容震撼了一把,哆哆嗦嗦地搓着手深深弯下腰,嘴里喃喃念着一些听不清的话,显然是将梵行当成了道法高深的佛门尊者——虽然这个理解并没有错,但是显然过程出了点问题。

他们的对话被不远处车架中的人听见,坐在车内低着头看一卷书的男人抬起头,沉思了片刻,忽然问一直跟随在车边的侍从:“河西郡到梵音寺的路上,是不是有一伙啸聚山林的逆匪?”

侍从应声答道:“是有那么一伙人,大约二三十人,都是前朝溃军,散入山林劫道为生,对本地地形熟悉非常,官府剿了几次都剿不完……”

他说到这里,和方才农妇的话一联系,瞪大了眼睛:“不、不会吧……那可都是刀口舔血的亡命之徒……”

车辇中的男人低下头,将压在小几上的几张纸抽出来,那是河西郡郡守写的信,上面正好说了一件奇事,前几日清晨,二十三名鼻青脸肿的流匪自缚双手,来到郡守府前自称投案,他们每个人都神情安详,五大三粗肌肉虬结的身躯被可怜巴巴的小麻绳扎住,堪称乖巧地排好了队走进郡守府大牢,其间还因为嫌弃狱卒动作迟缓自己抢了钥匙开了牢门。

他本来是当成一件玩笑事看看便过了,现在看来似乎……

男人抬手撩起帘子,从狭小的窗口中看出去,尚未将那个和尚看个明白,对方便已经极其敏锐地望了过来。

——好一个俊秀儿郎,佛前白昙。

他在心里低低地赞叹了一声对方身上的气度,脸上也露出了平和的笑容:“大师要往城中哪里去?可有落脚地?”

梵行朝他施礼,垂着眼帘,不好意思地回答:“未曾有什么确定目标,不过是随意走走看看罢了,还是要回梵音寺去歇脚的。”

车里的男人已近不惑之年,但面容仍旧如而立青年一样儒雅随和,一头乌发束在冠内,眼尾有了些许纹路,他看人的眼神很利,脸上无时无刻不带着的笑容又掩盖了这种令人不适的犀利,岁月赋予他醇酒一样厚重的气质,依稀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他年少时意气风发的模样。

“鄙姓燕,敢问大师法号为何?”他笑吟吟地问。

梵行紧张地一只手攥紧了手里的佛珠,定了定心:“不敢称大师,贫僧法号梵行,不过是一小小游方僧而已,燕施主拦下贫僧可是有什么要事?”

车里的男人沉吟了半晌,视线在梵行攥着佛珠的手上一扫而过,心中不由失笑——还是个会紧张的孩子呢。

那点警惕心被这个小动作驱得烟消云散,他还是决定单刀直入:“方才我听见您与那位大娘交谈,提及了河西郡的流匪,正巧我有友人在衙门当值,写信给我讲到此事,说前几日有二十三名流匪自缚投案,这些人师父可识得?”

梵行想了想,双手拢住了念珠:“阿弥陀佛,二十三人?那应当便是贫僧遇见的那些施主了。”

他高兴地笑起来,一脸满足:“太好了,他们果然为我佛所感化,大彻大悟了。”

男人的指尖在小几上弹了弹,脸上露出了一点好奇:“敢问梵行大师,与他们谈论了什么经义,效果如此之好?”

他的视线在对方纤瘦修长的身体上转了一圈,就听得悲天悯人的年轻僧人叹了口气,脸上微微一红:“惭愧,梵行说法功力不到家,他们刚开始不愿意听,贫僧只得使出了‘当头棒喝’之法,使他们顿悟……”

当头棒喝之法。

男人叩着小几的手停下了。

佛门常常以当头棒喝之法使初入佛门之人顿悟,具体施行方法正如字面意思所言,就是拿根棍子对人脑袋一击,十分简朴,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成分。

但是简单的一击能让那些穷凶极恶的匪徒自缚投案么?

男人又想起了信件中被他忽略的轻描淡写的“鼻青脸肿”四个字,目光迟疑着落到年轻僧人身上,在他手中那根沉甸甸的降魔杖上停留了好一会儿,脑中不期然地冒出一个念头:

被这根降魔杖打的话,应该会很痛吧?

梵行朝他无辜地眨了眨眼睛,不明白他怎么忽然沉默了,有些不安地动了动脚。

男人眼看着面前这个模样乖乖巧巧的小和尚从耳朵到脖子根都泛起了红,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从他心头掠过。

谁能想象到,这样一个看起来就好欺负的和尚,居然会是个武僧呢。

想必那些匪徒挥舞着刀志得意满地向着他冲上去的时候,也没料到世事会如此无常吧……

作者有话要说:匪徒:一个和尚!虽然和尚油水不多,但是他看起来就好欺负!小的们随我上!

梵行:……【好多人好多人好多人都不认识啊啊啊】【紧张到失语】

匪徒:交出买命钱!

梵行:……【鼓起勇气】【快要紧张到哭出来】等一等,打劫是不对的,我佛慈悲,施主……

匪徒:呸!逼逼叨些啥玩意!臭秃驴交出钱财!那根棍子也留下!还有你的念珠!上头的玉看起来值点钱。

梵行:……【好多人好多人好多人他们在对我说话!】【快窘到窒息】【降魔杖感化匪徒 】【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那就礼貌性问一下吧】施主,皈依我佛吗?

匪徒:#%……*#皈皈皈!都听你的还不行吗!

梵行:太好了!果然佛法魅力无穷!

匪徒:……【你强你说什么都对】

我们的佛子,法会上很能说,法会外很能打,这些匪徒突然冲出来就对他说话,把社恐佛子给吓到了,一时间组织不好语言走正经感化的路,只好……降魔杖警告

第88章 莲华(三)

“那是什么人?”不生睁大了眼睛问, 他毕竟是个小孩子,对于外界充满了丰富的好奇心, 一听梵行的形容便知车中的人不是什么寻常人物。

正站在车外的白衣僧人听见这个问题,和顺地垂下了眼帘,按常理来说,此刻的梵行不应该知道面前这人的身份,但是不巧,他还真的知道。

那个在正常历史上已死去多年的邵魏王朝末代太子生前礼贤下士,喜欢拔擢寒门士子,面前这人虽然不是出身寒门,但是被末太子注意到的时候, 也正处于节衣缩食的窘迫状态。

坐在净土佛宗的梵行与站在百年前西直门前的梵行同时双手合十,低诵了一声佛号。

趺坐蒲团上的僧人轻声回答:“他是楚魏朝户部尚书, 燕凭栏。”

站在熹微晨光中的僧人婉拒了对方的邀请:“多谢燕施主相邀,贫僧此行只是为了见识一番京都风光,不欲多加叨扰。”

燕凭栏没有强求,留下了自己的住址和名帖,便示意侍从驱车进了城门。

梵行望着马车遥去的背影, 心中有了点模糊的感叹。

原来以前那个事事唯太子马首是瞻的青涩青年,成熟起来之后居然是这幅样子……

正如法则所言, 两处时空的时间在两个梵行看来是并列而行的, 但楚魏的历史于净土佛宗的梵行而言又早已是过往的既定结果,他一边行走在百年前京都的直道上,一边坐在山岚的清气中给不生讲故事, 如果他不是天道,这样割裂精魂的冲击力足够让他在一瞬间内七窍流血而亡。

趺坐的僧人捻着佛珠,感受了一下创造历史和阅读历史同线并行的新奇经历, 正在漫步的僧人也停下了脚步,顺着心意抬头去看两边的楼宇。

和巫族那样大手笔地建造通天高楼不同,京都的楼宇尽管精妙,到底还是属于凡人的范畴,楼高最多三层,阔气的酒楼和狭窄阴暗的煎饼摊混杂,高低错落的建筑挤挤挨挨铺满了长长的街道,来往行人布衣单衫,衣着灰扑扑的。

茶坊酒肆悬起了布幌子,将就点儿的在门脸上挂个招牌,简单的小生意索性就只用白布画着抽象的图案,酒肆便画一个酒壶,当铺画个钱串子,市井里多得是不识字的小民,看图才是他们主要的认店方法。

梵行仔细辨认了一下方位,记住周围的景物后又往里走,清晨多数商家还没有开张,菜市倒是热闹起来了,系着攀膊的妇人们提着菜篮子熟练地在每个摊位前停留穿梭,脸上带着一种精明的神气,掂量菜蔬的手法老道如玩弄古董数十年的老朝奉。

在这样充满市井烟火气的氛围里,一个缁衣闲适的僧人就显得格外的突兀了,尤其是周围的人脸上或多或少都有被艰苦生活磨得粗糙苍老的痕迹,只有他脊背挺拔,面目秀美,活脱脱一个不食烟火的富贵小公子。

一名行色匆匆的少女正从一处菜摊子前抽身出来,步子跨得大了些,迎面就撞到了梵行身上。

年轻僧人慌忙致歉,明明不是他的过错,整张脸也涨红了,睫毛簌簌乱动,声音里都带着慌乱茫然的紧张:“阿弥陀佛,对不住女施主,贫僧——”

他的话没有说完,那少女飞快地抬头看了他一眼,她穿着一身洗的脱出了毛边的简陋布衣长裙,青灰色的葛衣裹住少女纤细的身段,一头乌黑的长发草草扎成一条大麻花辫垂在背后,容色平凡,却有一双鸟雀般敏感灵活的眼睛。

她只看了梵行一眼,似乎被这僧人的样貌惊了一下,有短暂的片刻失神,很快就推开梵行站定了,一只手拢了拢臂弯间挎着的竹篮。

梵行顺势看了那竹篮一眼,这种篮子都是家里女人手工编的,用竹篾一条一条系起来,用处很多,这只竹篮已经很旧了,一部分竹篾被磨烂,支棱着尖锐的角,篮子上面用一块看不清颜色的破布头盖着,遮住了篮子里面的内容,梵行只看见一颗干瘪的白菜头。

注意到了梵行的视线落点,少女猛然往后退了一步,像是含糊地说了一声“不用”,扭头就挤进人群跑了。

梵行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摸了摸自己的腰,那里已经是空荡荡一片。

不生闻言惊异地坐直了身体:“那姑娘是个偷儿?”

梵行想了想,点点头,又摇摇头。

站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中,被偷了钱袋的和尚迷茫地左右看了看,拄着降魔杖思索了一番,深吸一口气,拦住了一名经过他身旁的中年男人。

他闭上了眼睛,双手合十,一口气将打好的腹稿背了出来:“贫僧梵行,方才在此地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女施主,那位女施主遗失了东西,贫僧想还给她,她年约十七岁上下,梳一条麻花辫,穿青灰色麻布裙,请问施主是否认识那位女施主?”

男人被他拉住,还没反应过来,面前的僧人就叽里咕噜一大串砸到了他头上,他只来得及抓住最后一句“是否认识那位女施主”,于是张开嘴:“嗄?”

梵行:“……”

可怜的僧人蕴在胸口的一股气登时散了,连合十的双手都抖了起来,整个人显得弱小又无助:“贫僧……贫僧……”

被抓住的男人脸上显出了不耐烦的神色,若不是看梵行衣着相貌良好,怕是早就骂他一句然后走人了。

但是他越盯着梵行,梵行越是说不出来话,憋得整个人都开始哆嗦,便听得一旁“噗嗤”一声,坐在个算命摊子后的老算师用干枯的指节骚了骚毛发稀疏的头皮:“你这小和尚倒是有趣,来来来,小老儿认识你说的那个姑娘,你来算上一卦,小老儿便告诉你上哪里去寻那姑娘。”

中年男人两厢里看了看,从梵行手里扯出自己的衣袖,嘴里骂骂咧咧了一句什么,转身走了。

梵行还规规矩矩地朝着他的背影鞠躬致谢,那个算命的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一板一眼行礼:“小和尚,人家早走啦!”

梵行回头看他,终于有个他能回答的问题了:“礼不可废。”

他回答得认真极了。

算命的朝他招招手:“来来来,你让老道给你算一卦,老道就告诉你那姑娘在哪。”

梵行没有动,神色还是一如既往的诚恳:“可是贫僧现在身无分文。”

算命的咂了一下嘴巴,吸了吸腮边松垮的肉,露出一个有些牙疼的表情:“你该不是梵音寺的和尚吧?”

梵行想了想:“贫僧游方,挂单在梵音寺。”

算命的叹口气:“好吧,除了梵音寺的和尚,也没有哪个庙的和尚会这么穷了。那就算老道同情你,给你点免费消息吧。”

他眼珠一转,指指一侧的街道:“那条岔路进去,找第三个门脸儿,那姑娘的弟弟这个点应该在那里跑腿,你去,就说找九爷,一准就是了。”

梵行听完了,点点头朝他施礼:“阿弥陀佛,多谢道长告知。”

第一次被称呼为道长的老头儿眼周的皱纹都堆起来了,他不过是个打着算命幌子骗钱吃饭的,连举着道士名头叫和尚来算命这种猎奇事情都干得出来,本也不是什么正经人。

而梵行性格天然,对于被道士叫去算命也不觉得哪里不对,道了谢就高高兴兴走了,全然不知那个算命老头此刻心里难得的……有了点愧疚。

他本是想戏耍一下这个没钱的和尚,见他这么好骗又有些于心不忍,想了半天,索性安慰自己,反正只是走一趟冤枉路而已,又不会吃什么亏。

梵行老老实实地根据算命老道的指引走进了那条岔路,一拐进这里,他就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太对劲。

方才的街道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但是这条路却人丁稀疏,两侧建筑多是三层的楼宇,修建得美轮美奂,檐牙高啄,悬铃叮当,朱红的门柱上缠着或浅红或粉红的纱,多数楼宇都紧闭门扉,少数几家开着门,神色疲倦的男人站在门口,见到梵行走过来,眼睛都瞪大了一圈,睡意顿消。

“和尚?!”

几个男人头凑着头嘀嘀咕咕了起来,时不时看看梵行,随即便有意味怪异的笑声传出来。

梵行抬头数了数门脸,这些楼宇倒是专门接待富户的多,门上都挂着牌匾,他一一看过去,寻芳楼、捻春阁、暖香楼、艳春楼……

这些名字都带着一水儿的暧昧怪异气息,缁衣素服的僧人看了一圈,头顶冒出一个小小的问号。

正数第三家门上的牌匾写着捻春阁,这家正巧开着门,门里两个青衣小厮扶着一名宿醉的青年跌跌撞撞跨过门槛,将他往门外一辆马车上扶。

“少爷!老爷在家等着您呢,夫人要拦不住他了……您路上快醒醒……”一名小厮愁得焦头烂额,把自家少爷在车上放好,跳上去抖开缰绳驱马,“驾!”

一名衣衫些许凌乱的年轻女子忽然从门里追出来,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脸上的表情有些呆滞,鬓发散乱,一直瞧着马车远去了,才怏怏地垂下头,正要走回楼里,一双洗的雪白的布鞋就映入了她的眼帘。

一把清越温柔的嗓音响起来:“女施主,请问此处是否有一位叫九爷的公子?贫僧有要事寻他,可否请女施主行个方便?”

窈春愣愣地抬起头,站在她面前的僧人低眉敛目,一双形状漂亮的眼睛半阖着,身形清瘦挺拔,好似一把俊秀的青竹,素净贫寒的白衣穿在他身上也有了缥缈脱俗的味道,他眉心一点观音痣,背后拢着朝阳浅淡的光晕,像是救赎苦难的菩萨从光里前来渡她。

被胭脂红粉捏得支离破碎的女人瞧着面前干净的僧人,他没有看她,视线落在地面,但是那个眼神,明明望着尘埃,却像是望着卑微的她一样,不知怎么的,忽然满心的酸涩再也堵不住了,她深深弯下腰捂住脸,失声痛哭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