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百变歌后(1 / 1)

加入书签

蓝洁英一见到秦煊就缠上了他,虽然之前对秦煊看不顺眼,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对方的真心相待她如何体会不到?早就在内心中将他当作了一个亲近的人。

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正是好玩闹的时候,顿时就娇憨地吵着要秦煊带她出去玩。

秦煊拿她没办法,想着今天反正没事,就答应了她。

于是两人叫了辆计程车,前往荔枝角的荔园。

荔园是香江的第一个游乐园,49年由商人张军安投资建成并营业。

内设的摩天lún、碰碰车、旋转木马等都是很多人前所未见的,可想而知,这么一个玩乐设施丰富多样的游乐园对于当时没什么娱乐方式的香江民众来说有多大的吸引力。

特别是小孩子,基本上整个的50-70年代,小孩子们最高兴和最期盼的,就是周末爸爸妈妈可以带着他们去荔园玩一天,所以当时很多父母都是用这个条件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的。

而且荔园可不只有儿童乐园,还包括了一个很大的剧场区域,唱歌、杂技、魔术等等,都有专场。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从荔园的唱歌剧场里面,将会走出来一位香江本土第一的超级女歌后。

她的名字,

叫做

梅燕芳!

然后荔园还有一个动物园,山羊﹑骆驼﹑雀鸟﹑狮子﹑黑豹、老虎等许多动物都让人看得目不暇接,连大人都觉得长了见识,更别说孩子们了。

特别是镇园之宝——大象“天奴”,非常受欢迎,是50-70年代的香江人的重点集体回忆之一。

有着这么多的项目,荔园的占地面积自然不小,足足有160万方呎,差不多算15万平方米了,这在内地都算是比较大的游乐园了,更别说是在香江这个弹丸之地的市区里面。

所以每年荔园都是迎来大批的客人,赚钱赚得手抽筋。

在61年,荔园被远东集团的董事长邱德庚彻底买下,野心勃勃的邱老板并不满足于荔园目前的规模,同时也知道比荔园更大更好的香江海洋公园正在修建,深感于荔园吸引力尚显不足的他毅然决定了在荔园游乐园的后面,新拓展一块差不多50万方呎的土地,拿来修建一个古装文化城。

这座古城将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照北宋首都汴京而建,故此取名“宋城”。

宋城的修建,在当时也是引起了很大热议的,这样高度仿制的庞大古城在香江是从所未有的,大家都很是期待。

只不过它足足修建4年时间才完工,甚至至今都尚未开业,让香江民众颇有些耐心耗光的感觉。你看看人家海洋公园,那么大的规模,也就是三年便开业了,多爽快?

说这些话的人,纯粹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知道海洋公园是谁修建的么?

香江赛马会!

这个雇佣香江人最多的非营利机构,这个香江最有影响力,也是最有钱的赛马会,想要做什么事情,直接豪气万千地用钱砸出来就行了,简单粗bào。

而宋城却全都是邱德庚一个人投钱的,速度自然也就慢了。

好在赶紧赶慢的终于是在今年上半年完工了,预计暑假的时候就会开始营业。

当秦煊和蓝洁英赶到荔园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正逢周末,不管是游乐园还是动物园,游人都不少。

不过这都消减不了蓝洁英的热情,随便买了点吃的后,就拉着秦煊兴冲冲地往旋转木马跑去。

看着坐在木马上,笑容灿烂如鲜花绽放的纯真少女,秦煊心头一柔,丫头,愿你这一世无忧无灾,安康幸福。

这一天,两人将整个荔园都玩了一遍,少年的耳边满溢着女孩银铃般清脆动听的开心笑声。

天色渐暗,两人吃完云吞面,蓝洁英兴致不减,拉着秦煊又往剧场区域走去,先是看了一场惊险刺激的蒙眼飞刀表演,然后再去看粤剧演出。

此时观赏粤剧是香江民众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拥趸众多,虽然台上的演员不是名角,但整个剧场还是坐满了观众,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荔园的这个剧场虽然比不上利舞台这样首屈一指的大舞台,但也算是比较有名的,粤剧名家白雪仙和任剑辉就曾在这里演出过《帝女花》《紫钗记》《再世红梅记》等名剧。

两人的接班人龙剑笙、梅雪诗等组织的「雏凤鸣剧团」也是这里的常驻当家戏班之一。

只不过蓝洁英年纪尚小,对粤剧不怎么感兴趣,而秦煊作为一个被二十一世界的娱乐大爆炸熏陶过的90后年轻人,连国粹京剧都不太欣赏的来,更别说节奏更慢的粤剧了。

所以看到一半,两人就偷偷溜出了剧场,跑到了对面的唱歌剧场里面。

找了个位置坐下,此时台上正有两个年纪不大的女孩子在唱着歌,秦煊听了一下觉得有点熟悉,思维一转想起来原来是徐晓凤的《人生满希望》。

可能不少的80、90后已经不太熟悉这个名字,但在那个年代的香江,徐晓凤可谓是流行乐坛无可争议的大姐大,香江真正的第一代歌后!其醇厚低沉的“豆沙嗓”和招牌的“波波裙”造型深入人心。

并且其在歌唱生涯中曾创下了无数的辉煌纪录。

比如在1992年,徐晓凤在香江红磡体育馆举办的“金光灿烂徐晓凤演唱会”,由于太受欢迎,再加上其他歌手的参与竞争,导致主办方不得不不断加场,最后竟马不停蹄地开了43场,赢下了所有对手,徐晓凤因此被歌迷称为“徐四十三”。

这个惊人纪录到今天都没有其他歌手敢于挑战,也很可能就此成为永恒的歌坛神话。

七十年代中期,香江流行歌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许观杰以《铁塔凌云》、《半斤八两》等歌曲的推动,粤语歌曲跻身主流流行音乐市场,从而开启了粤语流行乐30年的辉煌时期。

徐晓凤在1978年以一首由顾佳辉作曲、黄沾作词的《大亨》赢得满堂彩,从此也正式开启了她的粤语流行曲时代。

她是香江乐坛少数几个横跨了多个时代的歌者之一。

如果算上以模仿她踏上演艺界的梅燕芳以及师承梅燕芳的何韵诗等人对她艺术生涯的延续,徐晓凤本人就可算是一本完整的香江流行音乐史,无疑是真正的传奇人物。

而巧合的是,虽然年纪尚小,衣着打扮也很朴素,但秦煊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台上的两个女孩子中,左边那个比较瘦弱的就是未来的歌后——梅燕芳!

那么旁边那个应该就是她的姐姐梅爱芳了吧。

看着舞台上那个台风生涩、稚嫩腼腆的小姑娘,很难把她与以后的那个霸气耀眼的“百变歌后”联系起来。

梅燕芳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她的歌曲,她的风姿,她的魅力,都是一代人最深刻的记忆。

这是一朵摇曳在红尘中的“女人花”!注定将在舞台上高傲地绽放与凋零!

叹了口气,少年想到她为了维持生计,在四岁半的年纪便不得不与姐姐一起登台表演,心中顿生同情,可转念再想到她未来的所作所为,又不免摇了摇头,怒其不争。

身为娱乐圈人士,牵扯到政治里本就是不明智的行为,而身为一个公众人物,在香江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还跳出来搞反对,倡皿煮,这就很难令人认同了。

而且她还不仅仅是公开支持民运那么简单,她还帮“黄雀行动”捐过钱,这种行为放在内地都可以判刑坐牢了。

香江娱乐圈最坚定的皿煮分子就三个人,岑建勳、梅燕芳和邓光容,后面两人都实际支持过黄雀行动,邓光容甚至亲自出面花钱找帮会分子偷渡接人。

在秦煊看来,岑建勳和邓光容他固然不喜欢,但他们的行为也好理解,他们都是电影公司的老板,为了宝岛市场反对大陆很正常。

但是梅燕芳就纯属吃饱了撑的,你一个小歌手而已,看了几张报纸,听了别人一通忽悠,就又是捐钱、又是义演,还真把自己当成皿煮斗士了!难怪后面直接被内地找了个借口封杀,也真的是没有冤枉她。

当然,和谐社会,有些话不能深入说。

总而言之,对于梅燕芳的努力和成就,秦煊是非常欣赏的,但对于她不明智的行为与立场,少年却无法认同。

所以对她的态度,秦煊就是本着不招惹,不理会,敬而远之,顺其自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