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邵氏片场与王胖子(1 / 1)

加入书签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秦煊来到了清水湾半岛。

如今的清水湾半岛上还是一片荒山野岭,整个半岛包围着东面前后两个海湾即清水湾和大庙湾,西边是佛堂洲岛和将军澳水域,清水湾半岛将东面的牛尾海与西面的将军澳水域分隔开。

后世位于清水湾半岛与佛堂洲岛之间的将军澳堆填区,现在还没有堆填出来,仍是一片大海。至于未来会坐落在其上的无线电视城片场,目前更是没个影子,就是tvb总部也还在广播道没有搬过来呢。

从清水湾半岛向西北远望就是九龙半岛,向西远望是维多利亚港,向西南远望就是港岛,北面则连接着新界西贡和清水湾郊野公园。其上的荒山每年夏天为维多利亚港挡住了十级台风,也导致山上不适宜人居住,受台风的影响,清水湾半岛的港口也不堪使用。

地价的低廉也是邵一夫将邵氏片场建立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说一下邵氏片场和邵氏电影公司,因为这是一个在香江电影史上永远绕不过去的名字,是香江电影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可以说未来几十年香江的电影得以如此辉煌,邵氏功不可没。

这也是为什么邵一夫先生在香江,特别是影视圈中拥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

1957年,为开拓上游制片业,当时还在新加坡与兄长开拓电影市场的邵一夫只身回港,着手在香江发展制片业务。当时的邵一夫为打开市场缺口,倾向发展拍摄大型题材电影,但苦于没有自己的片场,一直不得不租用“坚成片场”。

与此同时,老对手陆云涛掌舵的国泰机构旗下的“国际影片发行公司”与李祖永的“永华片场”,也就是后来被嘉禾租用的斧山道片场,两者合并为当时香江乃至东南亚最大的电影公司——国际电影懋业公司!

并引入当时先进的彩色电影摄制技术拍片及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进行片场管理,风头一时无两。

于是,有鉴于此的邵一夫也计划筹建邵氏自己的片场。大魄力地斥数百万巨资买下了清水湾一块65万平方呎的地皮,开山填海,兴建邵氏影城。

邵一夫初到香江就大兴土木、挥金如土、大刀阔斧的豪爽做派,让当时香江的电影人也为之咋舌。

针对“电懋”的优势,曾经在新加坡游乐场工作过的邵一夫做出的对策是典型的游乐场思维。他提出,邵氏必须要“大”——建大厂、拍大片、挣大钱。

1958年,邵一夫宣布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当时清水湾片场已经建成了四座摄影棚。由于时装片无法拍大,邵一夫就拍古装片。1959年的《江山美人》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维下拍摄出来的。

1961年12月6日,邵氏片场一期落成并正式启用,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1964年,邵氏片场全面落成时,建有6个独立的摄影棚,2条布景街道;1967年的扩建中摄影棚数量达到了12个。

清水湾邵氏片场占据了整个山头,搭建了十几座房屋群,同时前山后山还修建了无数的街道、城墙、吊桥、堡垒。在六七十年代古装武侠片盛行之时,每一日,在邵氏片场里开工的台前幕后人员,数以千计。

正是通过建立大量的摄影棚,邵氏保证了多片同时开拍的能力,并以流水作业形式发展出影片投资、制作、发行、上映独立包办的运营结构,各业务环节的管理权统一由邵一夫负责,这也正是他凭借超前的眼光,仿效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建立的“大制片厂制度”。

简而言之,一部影片从剧本策划到最终发行拷贝的各个步骤,都可以在邵氏片场内完成,完全不需要借助外力。

邵一夫对于电影是真正的热爱,他的梦想,就是把邵氏打造成“东方好莱坞”。为此致力于发展有声电影的他,特别为邵氏片场的硬件设施花下重金,使得邵氏片场内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影设备。

他从美国重金引进先进的电影器材,全面提升邵氏影片的画面音响,并使用了当时美国流行的彩色宽银幕技术,取名叫做“邵氏综艺体弧形阔银幕”,为香江首创。

可以说香江能够从黑白电影普及到伊思曼七彩电影、从普通银幕普及到“邵氏综艺体弧形阔银幕”,都是在邵氏的引进下完成的,邵一夫居功至伟。

邵一夫通过邵氏片场的建立,成功创立了香江电影的制作规范,使得邵氏成为香江电影业的巨擘。

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邵氏的“大片厂制度”不可避免地被时代所淘汰,邵氏也随之衰落,逐渐被以嘉禾和新艺城为代表的独立制片公司所取代。

但无可否认的是,邵氏电影对后来香江电影百花齐放的八九十年代的影响,恰似好莱坞黄金时期与“新好莱坞”电影人之间的传承。

尽管后辈们未必都经历过邵氏前辈的耳提面命,但他们是看着邵氏电影长大的,就好像斯皮尔伯格和马丁·斯科塞斯是看着约翰·福特与希区柯克的电影长大的一样。

后来的新浪cháo导演如徐可、吴雨森、林翎东等人,无一不是继承了邵氏电影为了展示一个大优点而不惜同时bào露一个大缺点的生猛鲜活之风!

回到眼下。

这个时期的邵氏已经开始没落,而靠着捡漏,也就是李晓龙和许观文兄弟这两块邵一夫走眼的“瑰宝”而崛起的嘉禾却在迅速发展。

不过虽然已有些日薄西山,但虎死不倒架,邵氏依然是香江电影业无可争议的龙头老大,每天都要同时开拍多部影片。加上无线的电视剧,所以片场内还是很热闹的。

秦煊路过一条古装街,正巧有一个剧组在拍戏,不由有些好奇地停了下来,驻足在外面安静地看着。

对于拍戏,他上辈子到横店去玩的时候也看过,此时不由对比了一下,虽然在服装、道具、设备、化妆等等方面都落后了许多,但感觉总有那么一股子难言的jīng神头是自己那个时代的剧组所没有的。

非要类比的话,就好像将后世的流量明星与那些从艰苦年代磨砺出来的前辈们放在一起,可能他们也很努力,但终归感觉少了一分坚持,多了一分浮躁。

正在这么想着,突然旁边传来一个声音。

“喂,后生仔你在看什么呐?还不快过来帮忙!”

秦煊转头看去,只见一个肉嘟嘟的胖子正好像球一样地滚了过来,一把拉住他的胳膊就往回拽,嘴里还不住地嘟囔着:“你个衰仔真不醒目,还敢躲懒?小心被监制骂死!”

秦煊没有挣扎,因为他已经认出了对方,虽然年轻了很多,但那张大胖脸实在太有标志性了。

要说从八九十年代的香江娱乐圈中选出三个最著名、成就最大的胖子,那很多人一定会选择洪京宝、郑泽仕,以及眼前这个正死皮赖脸地拽着他的小胖子——王京!

没错,就是那位香江最著名的喜剧导演、最会赚钱的商业导演,也是被人骂得最惨的香江导演。

要说秦煊前世欣赏的香江导演有很多,徐可、许安华、林翎东、陈菓、张宛婷等等,但单纯从商业性上来说,他最佩服的还是这个猥琐的胖子。

凡是要说到香江电影,都绝对绕不开王京。

“我拍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无疑这是一个很纯粹的真小人。

说实话,对于这样的人秦煊并不反感,至少他够坦诚,比起那些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向外国传播祖国落后一面的“艺术大师”们,少年更欣赏他这样的“电影商人”。

一个国家的电影业想要崛起,仅靠文艺电影无疑是不可能的,欧洲的电影人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像好莱坞那样文艺电影与商业电影两者并举才是真正正确的发展道路。这也是秦煊一直主张的华语电影要学习的目标。

总之无论是说他好也好,坏也罢,王京对香江影坛的贡献,以及他在70、80、90后内地影迷们心中的地位,都是不容抹灭的。

《jīng装追女仔》、《赌神》、《鹿鼎记》……他拍过的经典有很多,当然,烂到想打人的屎niàopì电影和在和谐社会只能用xxxx符号来代替的3级电影,他王胖子也同样拍过不少。

这样的神经刀确实是令人又爱又恨。但不管怎么说,能够纵横影坛40年,就算到了2019年也依然是活跃在华语电影圈的少数一线香江导演之一,没人能否认他的能力。

反正秦煊是挺喜欢他的,小时候在福利院里,王京的电影也是他最常看的,对小孩子来说,能够让他放肆欢笑的就是最好的东西。可以说,王京的电影在他孤独的人生中陪伴了他一路的成长。

还有一点是秦煊非常欣赏的,那就是王京是一个十分支持内地的人,不但早早地就把家搬到了京城,还在后世香江愈演愈烈的恶心风cháo中,用最直接的态度,毅然断绝了和政治立场有问题的黄秋笙、杜文泽那些人的关系,用实际行动力挺两地团结。

就跟程龙一样,你别管他人品怎么样,至少人家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糊涂,纵使小节有亏,但是大义不负,哪怕自己的电影被香江和宝岛封杀,依然昂首对世界说:我是华国人!

就冲着这一点,只要未来自己有所成就,都一定会捧这两个人!

不为别的,就因为人不可以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