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1 / 1)

加入书签

军事力量。

按照李奇微那份共产党的答复文本,中国人愿意举行谈判,并愿意在谈判期间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这

本是一种善意的姿态,而不是一种欺骗,以掩盖为新攻势集结兵力。此后中国人在朝鲜没有再发动攻势,

这一点便是证明。自打他们宣布愿意停止军事行动时起,他们的军事态势就是防守现在的战线。

当然,李奇微无从了解中国人将来的政策,但他却不希望达成停火后战争就此停顿下来。这一点谁也

无法估计到。停火可能会持续下去,因为双方都已厌倦了打仗,况且战争恢复后,双方谁也占不了多少便

宜。可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却决定批准李奇微的要求(大概总统也表示赞同,因为他并未取消参谋长联席会

议对李奇微的指令)。因而,停火是否会持续下去这一问题尚无法回答,因为战斗并没有停止。美国人坚

持谈判时不停火,这对中国人的不妥协立场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也无从而知。不过对共产党来说,美国

采取这种态度,从一开始便破坏了停战谈判的气氛。

7月1日,李奇微就共产党的广播答复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发了一份电报(编号为cx66183),随后又发了

一份要求在谈判中继续进行军事行动的电报(编号为cx66188),参谋长联席会议于华盛顿时间7月2日回了

他一份电报,一并作了答复。李奇微在电报中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认可他发给华盛顿的中国与北朝鲜的答

复文本,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本不理会这一要求,而是说了下面这段话:“关于你的cx66183号来电,北京

发来的中文本,在北京用英文播发之前已在华盛顿译为英文,该文本与后来北京播发的英文本完全一致,

已被国务院和国防部当作正式文本。其原文如下:‘你在本年6月30日关于和平谈判的声明已收悉。我们

授权告知你,我们同意会见你的代表,就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有关事宜进行谈判。我们建议,会晤地

点在三八线上的开城。若你同意,我们的代表准备于1951年7月10日至15日和你们的代表会晤’。”

华盛顿当作正式文本的文稿中,漏掉了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根本没有提到远东司令部提供的文本中

所包括的共产党同意先停止军事行动,再举行和平谈判一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华盛

顿和东京这两个文本的重大差异并没有向李奇微作任何说明。既然两个文本有出入,就应澄清中国和北朝

鲜信息的真实内容,比如迅即向北京发电询问,但却没有人提出来。相反,参谋长联席会议在给李奇微的

电报中却直接谈起了下一个要点,即李奇微提出的在停战谈判期间继续进行作战的要求,并未经讨论就表

示了同意。这样一来,李奇微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而李奇微和华盛顿的文本上存在的差异,以后就没有再

提了。

结论显而易见:华盛顿方面决意说共产党来信中没有要求立即停火,这样,华盛顿便可免受批评,即

怕人们说它在共产党提出停火时,它却坚持要继续战斗。

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李奇微不要显出想把会晤日期提前的样子,要他按下列说法回答金日成和彭德怀

:“我已收到了你们对我6月30日文稿的复函。我准备于7月10日派代表与你方代表在开城会晤。假如你们

的代表能提前完成准备工作,也可提前进行会晤。既然在停止敌对行动前要先达成停战协定,那么会晤与

达成协定如果拖延,将会使战斗延续下去,并将增加损失。”参谋长联席会议并没有就此作罢,他们又告

知李奇微:“切不可放松我方军事努力,直到达成包括停止敌对行动在内的正式停战协定时为止。”

如此看来,乃是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动机抱有疑虑,才使得战斗一直持续到双方最后达成解决方案。苏

联外jiāo部副部长葛罗米柯曾建议不搞政治谈判,结果从一开始就没有搞政治谈判。假使葛罗米柯建议的纯

军事解决方案能够得到完全实施,那么中国人提出的停止敌对行动的建议(假定李奇微的文本是准确的)肯

定会像两年后那样,立即有效地沿战线结束战争。此后,双方就可尽情地谈判,而毫不影响和平现实。更

重要的是,双方年轻人也不会再战死或伤残了,因为停战谈判开始后的人员伤亡远比停战谈判前要多得多

如果双方没有合作的意愿,没有结束战争的真诚愿望,停火协议往往可能会使双方在暗中进行军事集

结。问题是双方都以不同的观点来参加和谈。

美国的和谈立场是,沿现存的战线建立一个非军事区,停战委员会可在朝鲜境内不受限制地进行视察

,由军事观察小组监督部队和武器的集结情况。共产党的立场是,所有外国军队,包括中国军队和联合国

军队,统统撤出朝鲜,沿三八线来划分界线。难怪和平谈判从一开始就没有好兆头,充满了分歧。

7月10日,联合国军首席谈判代表c?特纳?乔伊中将率代表与共产党第一次会谈时,双方便在议程问

题上陷入了一场争论。共产党方面坚持,议程中要包括讨论以三八线为分界线以及撤出所有外国军队的问

题。联合国军代表却反对将这两项列入议程。不过关于三八线的问题到7月16日时暂时获得了解决,当时

共产党方面同意了一项有关分界线的议程,尽管他们并未放弃以三八线作为分界线的主张,但却没有特别

提出三八线。

但是撤出外国军队却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正如施纳贝尔和沃森在他们合著的《朝鲜战争期间参谋长

联席会议史》中所说:“敌人坚持所有外国军队撤离朝鲜,这成了达成协议的主要障碍。”难怪中国人感

到美国人在跟他们打jiāo道时不老实。毕竟说来,联合国停火委员会曾于1月11日在联合国提出了一项和平

计划,那正是美国同意过的。该项联合国计划特别号召所有武装部队从朝鲜撤出。美国当时曾公开赞扬过

这项计划,并曾投票赞成。毫无疑问,中国人不知道美国之所以同意此项计划,完全是由于艾奇逊深信中

国人会加以拒绝,正如北京所做的那样。出于天真,红色中国人也许认为,停火时双方共同撤出外国军队

这一点一定会为美国所接受。

可是现在对于李奇微和五角大楼来说,这一点都是不可接受了,理由是怕联合国军撤出朝鲜后,中国

会又从满洲派大量增援部队到北朝鲜。美国人完全改变了原先的公开立场,而且在共产党代表明确提出要

外国军队撤出朝鲜时,美国却固执己见。这就反过来增加了中国人的怀疑,认为美国人所以要在朝鲜保留

军队,可能是要在将来进行侵略。共产党要求以三八线作为分界线,可能主要是以此问题作为讨价还价的

筹码,使美国人尴尬为难,而不是将其当作一项坚决的要求。但中国人也着实担心南朝鲜继续被一支强大

的联合国军所占领;这支军队必定全是美国人,因为其他在朝鲜有部队的联合国成员国都没有在这个半岛

上长期建立军事设施的念头。如果美国害怕中国人利用外国军队撤出之机,从鸭绿江涌过来威胁南朝鲜,

那么中国人同样也担心留在南朝鲜的美国军队再次威胁北朝鲜,从而危及中国边境前方的缓冲带。

因此,双方以尖锐对立的立场进行谈判,必然会发生冲突。美国坚持在停战谈判过程中,不停止敌对

行动,这使冲突更趋激烈。结果,战场上的军事指挥官为谋求停战而进行的谈判就此中断,会场也成了双

方针对对方进行激烈宣传战的阵地。双方互不信任,甚至完全怀疑对方。这一点在要求对方保证不再恢复

敌对行动方面表现得十分清楚美国要求成立一个停战委员会,建立一个非军事区,共产党方面则要求

联合国军撤出朝鲜。

安德烈?葛罗米柯所建议的严格意义上的军事协议可谓是一个极好的方案,美国在1951年7月也许就

可能实现,就是沿实际战线停火,而且用不着双方撤军。共产党可能会抱怨美国背信弃义:一边宣扬退回

到三八线,一边却不付诸实施;但按实际战线划定界线对共产党和联合国来说也满不错,因为共产党已沿

现有战线构筑了一条牢固的主要防线,而沿三八线反倒没有这样的防线。共产党在当时很可能会像两年后

那样,同意双方各后撤2公里,形成一个非军事区。这样的话,双方的主要防线就不必放弃,只不过各自

后撤2公里罢了。简单的停火不会解除美国的顾虑,美国仍担心共产党会在北朝鲜集结军事力量,但是反

过来说,简单停火也挡不住联合国在南朝鲜集结军事力量。因此联合国司令部也跟共产党司令部一样,都

将拥有预防重起战端的保障。说到底,任何停火都要靠双方的诚意才能实现。

简单停火同样解决不了战俘问题,这一问题后来竟花费了一年半的谈判时间。不过pào声如果停下来,

谈判战俘问题时就不会有年轻人在战斗中伤亡了。

然而,疑心重重的美国领导层却拒绝简单停火,停战谈判便以艰难持久而带有宣传色彩的方式进行;

战斗也以血腥的悲惨方式继续展开。一切战争都是悲剧xing的,但最后这两年的朝鲜冲突,其悲惨程度却难

以描绘,因为任何一方在停战谈判开始后的一切战斗中都一无所获。虽然范?弗利特将军向一座座山头和

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但联合国军司令部却不愿承受全线向北推进时必须付出的巨大代价。同样,中国人

要将第8集团军逐出阵地,再次赶回到南朝鲜去,会蒙受更大的损失,他们也不愿这样做。

于是,双方很快便形成一种对峙局面。可悲的是,这种对峙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西线在那恐怖

岁月中的堑壕战一样。在对峙情况下,不时会有对敌方阵地的pào轰,间或发生个别的战斗和摩擦,也时有

巡逻战和小部队的出击,几乎完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翻版。而且像一战那样,这种作战方式要不断有人

流血牺牲。

从实际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在开城举行和平谈判时就已结束。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已得到了各自原先打

算得到的东西,而且也决不会再得到更多的东西。随后进行的两年战争,真是可悲可叹,令人难以想象;

它简直不能叫做战争,因为基本上毫无目的可言,尽管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这两年的冲突中

,双方都一无所获。要防守或夺取一座山头,实际上都要付出数千人的代价,但是这种战斗实质上并没有

加强己方的阵地,也没有削弱对方的阵地。为争夺山头而进行的无数次血战,只会对局部战术形势产生影

响,而敌对双方的整体战略形势却未受到影响。因此,在这两年的冲突中,双方参战官兵都有一种独特的

、几乎可以感觉到的绝望情绪,好像双方都在黑暗中朝着一个无法找到的出口摸索,但在摸索前进的过程

中,双方又不断地互相进行盲目的猛攻拼杀。

朝鲜境外的人们对这场冲突愈来愈冷漠,这更加剧了在朝人员的这种绝望情绪。在和谈很快陷入僵局

,大规模的攻势结束,而代之以争夺无名高地的局部战斗时,朝鲜的消息已不再是头条新闻。由于美国并

没有真正进入战争状态,而且与二战中国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相比,此次冲突只牵涉到很少一部分人,所

以朝鲜战争很快就变成了人们所说的“被遗忘的战争”。远在越南战争前,美国的陆、海、空三军人员在

国内对本国所进行的战争都觉得与己无关,也不感兴趣。不像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甚至没有在国内引起反

战情绪,引发示威和请愿。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只是那些有孩子在朝鲜的家庭

才显出关切的样子。随着1951年末部队实行lún换制,人员开始大批lún换,1952年lún换又有所加快,有人在

朝鲜的家庭开始关注家里人什么时间能lún换回来,而不是想方设法为所有人寻求结束战争的办法。朝鲜战

争没能像后来的越南战争那样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反应,也许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国防部反对把战争升级

,不同意向朝鲜增兵。这当然也与中国人不再发起新的攻势有关。朝鲜战争没有像越南战争那样引起人们

情感上的反应,也是因为它是美国第一次抗击共产党的战争。许多美国人模糊地认为共产主义在亚洲已被

战线遏制住了。另外,部分是由于当时麦卡锡主义正在盛行,美国政要没有一个敢挺身而出,反对与共产

党作战。国内对共产主义广泛而持久的恐惧,使得美国的当权人物都不愿提出与共产党妥协,特别是不愿

跟正与我们的“孩子”作战的共产党妥协。其结果是,美国很少做出让步,中国方面也同样很少让步。中

国人的不妥协,部分是由于东方人极其看重“面子”,因此中国人总想造成一种由他们决定事态发展的印

象。另一部分原因是,红色中国人决定利用和平谈判进行宣传,来支撑其新近建立、在中国国内尚不稳定

的地位,并在未参与(朝鲜战争的)国家中提高自己的威信。另外一个原因是,华盛顿表现出的不妥协在北

京产生了反响:一些领导人坚决主张对美国采取强硬立场,因为有的共产党中坚人物怀疑资本主义者的动

机,和资本主义者怀疑共产主义者的动机一模一样。一方在某件事上不妥协,便会招来对方更为强烈的不

妥协反应,不妥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