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1 / 1)

加入书签

不久,英国驻联合国代表亚历山大?卡多根爵士,对苏联引发的这一危机的真正动机提出了质疑。他

怀疑苏联不是要帮助红色中国进入这一世界机构,而是要阻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以便使北京“更

为有效地同西方隔离开来,而处于俄国的控制之下”。按照克里姆林宫拜占庭式的想法,这样的政策是很

合乎情理的,因为苏联不大想跟另外一个具有潜在力量和影响的共产党国家红色中国分享这一重要的

世界舞台以及其作为共产党世界卓越领袖的地位。

对于警觉的西方人来说,马立克的行动本应该是一种提示,告诉他们存在着打破共产党团结的可能xing

,至少有可能着手把红色中国从俄国脱离开来。遗憾的是,西方领导人,尤其是美国领导人,并没有看到

这一点,他们仍然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坚如磐石、不可分割的威胁xing力量。直到1951年春天举行的参议

院委员会听证会上,时任国防部长的乔治?c?马歇尔还举证说,中国是在苏联的控制之下。这种看法在

美国广为接受,很少有人注意到埃德加?斯诺这样的人的声音。斯诺是红色中国领导人máo zé dong的相识,《

西行漫记》的作者。他在1949年4月9日的《星期六晚邮报》上撰文写道:“中国将成为第一个不受莫斯科

支配的共产党掌管的大国。”

大约就在苏联代表走出安理会会场之时,美国在华盛顿发表了两个声明,一个声明很可能使北朝鲜人

下定了侵略的决心,而另一个则减轻了红色中国对美国的担心。两个共产党国家的领导人对两个声明都信

以为真,而且对随后的美国行动作出了大错特错的评价,这使他们对变化不定的美国政治舞台的误解变得

更加可悲了。

第一个声明是由杜鲁门总统于1月5日发表的。杜鲁门说,美国不想在台湾建立基地,也根本“不打算

动用其武装力量干涉(台湾)目前的局势。美国政府不会走一条导致其介入中国内部冲突的道路。美国同样

不会给福摩萨(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出谋划策”。

第二个声明是由国务卿迪安?艾奇逊于1月12日向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的。艾奇逊说美国的“防御半

径”沿阿留申群岛至日本,然后延续到琉球群岛(冲绳岛)和菲律宾群岛,如有必要,这些阵地将由美国以

武力来保卫。朝鲜和台湾都没有被艾奇逊包括在防御半径之内。在他讲话中的其他地方,他谈到了太平洋

的“其他地区”:“必须清楚,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地区不会遭到军事袭击……如果发生这样的袭击……最

初必须依靠遭受袭击的人民来抗击袭击,然后要依赖整个文明世界按照联合国宪章所给予的支持。”

这两个声明反映出一种忧虑,即对美国军队在亚洲的陆上战争所承担的义务放心不下,也反映出美国

人对整个中国,尤其是对中国guo min dǎng人的幻想已严重破灭。早在1947年,参谋长联席会议在杜鲁门政府的

默许下就已决定,美国对在朝鲜保留地面部队没有多少战略兴趣,美国可以通过空中打击对付任何共产党

人在那里的侵略。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则更加复杂,但是到了1950年,美国领导人已经得出结论,即美国的

军事力量不应用在支持蒋介石上。这一决定则是在经过很长一段极为痛苦的深刻反省后作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美国就付出了非凡而又认真的努力,以避免中国guo min dǎng人和共产党人之间

发生内战。杜鲁门总统派遣陆军五星上将、战时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到中国去从事一

项实际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中国问题专家鲍大可的话来说,就是在“一个友好政府的领导人和致力于

推翻该政府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人之间进行调解”。消除双方间二十多年的斗争和不可调和的分歧,这样的

努力注定是要失败的。马歇尔于1947年1月无功而返,对双方均不妥协表示谴责。到了1948年,guo min dǎng人

尽管有美国的有力支持,却显然正在输掉那场战争,杜鲁门政府于是便开始逐步从中国摆脱出来。但由于

国会中的共和党人敦促给予中国更多的援助,在中国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不是减少援助和努力,再加上中

国院外活动集团加紧施加压力,从中国脱身的进程因而就慢了下来。但在1949年8月5日,杜鲁门政府却坚

定地表示要撤离中国,以减少在中国的损失。

这一举动是由迪安?艾奇逊以国务院白皮书的形式作出的。白皮书既遭到了美国右派的严厉谴责,也

遭到了中国共产党主席máo zé dong本人的严厉谴责。

编写白皮书的目的是澄清杜鲁门政府的立场,为政府赢得更多的支持。白皮书叙述了中国过去5年中

事态的进展情况,力图说明美国为什么不能再从军事上援助guo min dǎng中国人,并力图解释美国别无他择,只

能作壁上观的原因。

白皮书说,guo min dǎng人已使美国提供给他们的许多军事装备落入了共产党人的手中,即使给予更多的援

助,也不能挽救蒋介石政权。艾奇逊说,美国进行全面的军事干预将会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并将使美国

的历史政策改弦易辙。

“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艾奇逊最后

说,“在我国能力所及的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所做的以及可能做的一切事情,都无法改变这一结局;这

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经设

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效果。”

美国的批评家很快便指责艾奇逊是出于一己私利为美国的政策进行辩护,力图掩盖国务院方面的错误

。然而,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却认为,白皮书中披露的资料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美国已经

陷得那么深。

在国会内部,白皮书激起了共和党人的愤怒。新罕布什尔州的参议员h?斯泰尔斯?布里奇斯说,白

皮书使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中国战争是输在了华盛顿,而不是输在中国”。加利福尼亚州参议

员威廉?f?诺兰、内布拉斯加州参议员肯尼思?s?惠里,以及内华达州参议员帕特里克?麦卡lun(其人

是一位与保守的共和党人保持密切联系的民主党人)与布里奇斯参议员一道宣称,长达1052页的白皮书是

“在粉饰一项无所作为、一厢情愿的政策,这项政策只能促使亚洲置于被苏联征服的危险之中”。

但奇怪的是,máo zé dong实际上也把白皮书称作是一种粉饰,不过他说这种掩盖是在推卸美国政府失败的

责任,它未能“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1948年8月,毛为红色中国的新华社撰写了四篇评论白皮书的

文章。他在其中一篇评论中说,白皮书透露“美国之所以没有大量出兵进攻中国,不是因为美国政府不愿

意,而是因为美国政府有顾虑。第一顾虑中国人民反对它,它怕陷在泥潭里拔不出来。第二顾虑美国人民

反对它,因此不敢下动员令。第三顾虑苏联和欧洲的人民以及各国的人民反对它,它将冒天下之大不韪”

毛也许比杜鲁门或艾奇逊想要承认的还要正确。不过,美国不干涉台湾的保证尽管遭到共和党人的谴

责,但若不是bào发了朝鲜战争,人们还是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美国会信守诺言。虽然一些共和党人极力反对

,但是美国不干涉亚洲的基调直到北朝鲜人越过三八线,抗击共产主义的圣战思想占据支配地位之后才发

生了变化。

尽管后来艾奇逊因向新闻俱乐部发表的那一篇“放弃”南朝鲜的声明而遭到许多批评,但他只不过是

明确表达了一项美国既定的政策决定,而其他国家若是仔细注意,也许已经明白了这项决定。国家安全委

员会1949年所作的一项研究与此尤其相关,该项研究概述了美国在远东日本、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

的完全相同的“防线”。而且几乎在艾奇逊向新闻俱乐部发表讲话一年之前,麦克阿瑟在会见一位英国记

者时就已划定了同样的防线。

北朝鲜人无疑对美国的这些声明完全理解,他们犯下的错误是相信了这些声明。

从表面来看,北朝鲜把宝押在了美国身上,美国可能会对发生在朝鲜的入侵行动置之不理,这种预测

只能被看做是掷骰子式的预测。即便是在受制的情况下,人的反应也很少是可以预言的。在当时,不论五

角大楼的领导人作出了什么冷静的战略预测,制定出了什么政策,美国对共产党人的态度几乎完全是敌对

的,并且是受突然的主观情绪上的反应支配的。

美国人普遍认为,是俄国人在怂恿北朝鲜人发动进攻,而俄国人错误地估计了美国的反应。虽然这一

揣测出自一种一般的看法,即所有共产党国家都在一道密谋反对西方,但其中却蕴涵着一种逻辑要素。对

于北朝鲜人来说,他们如果没有潜藏不露的优势,仅仅因为美国所表白的不干涉政策,就独自冒险去搞一

场风险很大的游戏,那是十分愚蠢的。华盛顿以及其他西方首都的大部分忧虑和疑惑不决的原因即在于此

:西方领导人认为,若是美国人真的出面干预,而北朝鲜人如果得不到俄国或红色中国,或者两者共同的

援助保证,就绝不会悍然发动进攻。对于西方领导人来说,1950年的朝鲜进攻似乎跟1914年的萨拉热窝进

攻差不多。北朝鲜人敢于蔑视美国,跟1914年塞尔维亚敢于小瞧奥匈帝国一样,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保证:

如果对抗失败,俄国肯定会来帮助。

当然,即便北朝鲜得到了这样的保证,对方也从来没有兑现过。更有可能的是,北朝鲜领导人认为,

如果他们遇到了麻烦,苏联或者红色中国将不得不前来援助他们。事实上,苏联从来没有付出任何努力伸

出援助之手,甚至在美国空军对西伯利亚的一座机场(飞行员错误地以为该机场是在北朝鲜境内)进行袭击

的情况下,苏联仍置之不理。红色中国的动因也跟挽救北朝鲜领导人的生命无关,而是要保护中国免遭美

国的可能侵略。

根本没有证据表明苏联政府的确煽动了这次入侵行动。相反地,却有重要的证据证实北朝鲜人策划了

此次入侵。并且证实俄国人在得到消息之后,跟北朝鲜人一起期望美国人不要介入。

在赫鲁晓夫(后来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回忆录中,据说金日成在1949年年底及以后的时间里,曾

跟约瑟夫?斯大林讨论过北朝鲜的进攻计划。根据赫鲁晓夫的叙述,“北朝鲜人想用刺刀尖捅一下南朝鲜

。金日成说,这一捅会在南朝鲜内部引发一次bàozhà”,那将导致李承晚下台。赫鲁晓夫说,这个主意引起

了斯大林的兴趣,不过斯大林告诉金日成要好好想一想,回头拿出一个具体方案。过了一段时间后,金回

来了。此时斯大林又迟疑起来,原因是美国可能会干预。回忆录中说,斯大林征询máo zé dong的意见,毛作了

肯定的回答,并认为美国不会干预朝鲜的内部问题。

赫鲁晓夫对战争过程本身的记忆事实上存有错误。他对斯大林与金以及与毛的谈话的记忆是否更为准

确,很难确定。如果斯大林果真和金日成一起密谋策划,那么他并没有认识到这场进攻在全世界将产生的

影响,他应对此感到愧疚。当时,苏联仍在抵制联合国安理会,以抗议安理会拒绝接纳中国共产党人。这

使美国得以通过安理会匆匆对北朝鲜表示谴责,并号召联合国成员国对北朝鲜采取军事行动。结果是,美

国在朝鲜的行动堂而皇之地得到了认可,而北朝鲜人却被作为侵略者遭到了强烈谴责。

在这场宣传战上,美国赢得了没有异议的重大胜利。如果俄国人事先知道北朝鲜的进攻,他们本该提

前返回安理会,以否决任何针对其同盟国和附属国的惩罚行动。俄国人没有回到安理会,也许是因为他们

的政策变化太慢,无论发生什么事件,其应变速度仍旧缓缓若冰河流动一般。即便如此,苏联也没有再犯

这一错误。从1950年8月1日起,其代表便回到了安理会,对苏联不喜欢的任何提议行使否决权。

然而,有迹象表明俄国大大地卷入了,或者至少是默许了北朝鲜的进攻。其一是北朝鲜军队中有俄国

的顾问。即使苏联自身没有参与备战,但这些军官应该觉察到了备战的情况,并提醒他们的上司注意此事

。詹姆斯?f?施纳贝尔和罗伯特?j?沃森在其撰写的《朝鲜战争期间参谋长联席会议史》中就持这一极

端立场。他们认为,苏联对北朝鲜的军队控制很严,进攻必然需要斯大林本人的同意。苏联参与的第二个

线索,是1950年10月美国军队在汉城发现的两道用俄文书写的进攻命令,这两道命令是在进攻前3天的

1950年6月22日由北朝鲜军方官员发布给北朝鲜第4师参谋长的。第三个线索是,1950年春季从苏联往北朝

鲜运送了大批重pào、自动武器和螺旋桨式飞机。运送了这么多物资,苏联不可能不问一问北朝鲜打算用它

做些什么。

中国共产党人介入进攻的情况完全停留在赫鲁晓夫的说法上,他说在进攻之前斯大林曾经征询过毛的

意见。事实上,红色中国人在征服台湾之前,不可能有任何理由鼓励他们在远东冒险。如果不是朝鲜战争

的干扰,共产党人也许在1950年夏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