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嘉靖(1 / 1)

加入书签

时间回溯半个月前。

京师,西苑,玉熙宫精舍。

西苑乃是正德天子在位时候所建的行宫。

正德皇帝朱厚照乃是英武有位之君,不过,他这人做事最是离经叛道,不肯受到朝廷礼仪和文官集团的束缚,加上大内实在太热,就在中海和南海西面建了一片皇家园林消暑。

自从西苑建成之后,正德就搬了过来,再不肯回紫禁城。

内阁、六部没有办法,只得跟过来在这边设了值房。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明朝的决策中枢就从皇城转移到西苑。

没有了皇城各部院的掣肘,正德皇帝做起事来越发爽利。没错,大名鼎鼎的豹房就在西苑中。

正德驾崩,嘉靖继位。

嘉靖皇帝朱厚璁一看,咦,这地方不错啊!远离六部、内阁,耳根子可清静了。作为明朝权谋可以排进前三的君主,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虚弱文官集团权力的好机会。

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也学起了自己的堂兄正德皇帝,常年住在西苑。

此刻,嘉靖皇帝正盘膝坐在蒲团上。

他背后是一面屏风,上面正是天子御笔:

“三尺云璈十二徽,历劫年中混元所。

玉韵琅琅绝郑音,轻清遍贯达人心。

我从一得鬼神辅,入地上天超古今。”

正是长春真人丘处机《青天歌》中的一段,嘉靖的字不是太好,却显得刚劲有力。那浓黑的大字,就好象是活过来,如同一只只深邃的黑色瞳仁,冷冷地看着你。

这就是嘉靖的眼睛。

此刻,他却微闭着双目,如同老僧入定。

没有声音,屋中静得可以听到众人呼吸的声音。

门窗都紧闭着,大暑天的中午,屋中就好象是一口蒸笼,只需立得片刻,就叫人汗流夹背。

可说来也怪,盘膝坐在蒲团上的嘉靖皇帝还穿着厚实的棉袄。

他身高臂长,面容清俊,眉目疏朗,倒是个难得一见的美男子。

只是脸色有点发青,隐约能够看到太阳穴处的血管。那白皙的面庞精润如玉,竟看不到半点汗光。

这个时候,点着香烟的仙鹤嘴里有“劈啪”声轻响,迸出一点火星。

嘉靖闭上的双目微微睁开,旁边一个身着宫装的太监忙小步走上前去,低声问:“老爷出定了?”

“黄锦,你是不是热?”

那个叫黄锦的太监正是司礼监掌印,听到皇帝问,忙道:“是有点儿。”

“难为你们了,给阁老赐座,打开门窗凉快下,毕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嘉靖指了指立在下面那个发须皆白的老人说。

这老人身上穿着正二品的大红官袍,年纪大约八十出头,一双眼睛已经有些浑浊,正是内阁首辅严嵩:“谢陛下赐座。”

黄锦忙将嘉靖头。

黄锦:“淮安府衙理刑厅知事升任临清州判,内阁已经拟票,司礼监拟批红。”

嘉靖突然咯咯地笑起来:“盐运副使,从六品;州判,从七品,芥子大的食秩,吏部文选司的郎中就能批准,偏生要交到内阁,交到司礼监。怎么,就因为他们是裕王的人吗?朕还没死,尔等就急着去烧王府的热灶吗?”

黄锦知道这是严重的指责,也不辩解:“老爷,这是御案,下头的人自然要谨慎些。”

“说到底是胆子小,没担待,又有小心思。”嘉靖道:“黄锦,你当朕刚才大发雷霆,其实,些须小事,朕可不放在心上。一两百兵马的调动而已,算得什么?此番引得滚滚人头落地,甚为无趣。此风若涨,岂不是唐时武后铜匦捕风捉影旧事,到时候人人自危,别人又当朕是什么人?淮安理刑厅,叫周楠吧?”

黄锦:“是,老爷,臣这就去办。”

“不然。”嘉靖想了想:“有罚必有赏,制度不可废。不是有人说他身负冤屈,误入吏流,前程尽毁,世人对他多有同情吗?也好,朕就让他做正经的官儿,授他行人司行人一职。再给他一个恩旨,允许他去参加科举。”

“是,老爷,臣这就下去草诏。”黄锦心中一紧,知道那个姓周的小小的九品知事是激怒了天子了。

他作为司礼监掌印,侍侯皇帝多年,又亲眼见证了嘉靖初年的大礼仪政治风波,见证了杨庭和、张璁、夏言、仇銮等一大批朝堂大老的黯然下野,甚至人头落地,对于这位玉虚宫主人的秉性实在太清楚不错。

你周楠要搬倒淮安知府也不是不可以,大明朝讲究的是以小制大。你无论告发他贪墨也好,枉法也好,可万万不能用谋反这个罪名。

一旦开了上纲上线捕风捉影,用小事就治人死命的先例,将来大伙儿还怎么勇于任事,这政治风气不就坏掉了?

最麻烦的时候,这事还牵扯到裕王府。陛下和王爷已经十多年没有往来,你一个王府的门人一出手就动到天子亲军头上来,这未免让天子心中玩味。

周楠不是进士,现在被选进行人司,必然引发清流的不满,进而对王府不满。

王府这些年已是朝中清流的旗帜,周楠一个小小的秀才,要去考进士,谈何容易。就算考中了,以吏员而进行人司,已是破坏了清流们秉执的人事制度和规矩,很容易就将这事埋怨到王府身上。

如此,王府和清流看起来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出现瑕疵。

黄锦想到这里,心中一惊,又苦笑:这位老爷的心思弯弯拐拐真多啊!这对父子,这大明朝的大当家和二当家……咳……得,那位周大人自求多福吧!

第一百六十二章文科的关键是记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