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70(1 / 1)

加入书签

柳氏的脸上都蒙了一层薄薄的细汗。皇都流传得很凶的流言,突然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废太子,立魏王……

她的确是帮温贵妃做过一些事,但如若太子之位根本就不牢固,她也不能指望搭上太子与温贵妃这趟顺风车了。

没想到上头的人都被揭了出来,要是那人将自己供出来,那自己岂不完蛋了?既然如此,还是自己先一步老实交代,坦白从宽来得稳妥吧?

反正自己不是最终的目标,没准还能捞一个戴罪立功?不说升官发财,只消能保住小命,保住现在的地位,她就心满意足了。

就这样顺藤摸瓜,由点及线,大理寺将整根线都扯了出来。太子零零星星布下的栖息于各个角落的棋子,就这样被连成一串地扯了出来,一网打了不少。

看到那叠厚厚的供词,温贵妃脸色顿时变得灰白如死。太子培养出来的死士与人脉,怎么一下子就死伤大半?怎么都背叛了他们?!

不过里头还真的有肯招供扛下罪名的,大抵是太子的死士。但此事上有宫中女官的揭发,下又有举报,就算扛下罪名,似乎也于事无补。

一大叠的供词似乎在诉说着温贵妃的罪行罄竹难书,但魏王似乎还是意犹未尽。看着光启帝都不由得微微变了脸色,他又跟补刀似的添了一句,“儿臣还查到,贵妃娘娘与上一年中秋宴许美人一案有些瓜葛。”

作者有话要说:

☆、大势已去

温贵妃都还没来得及为慧阳郡主的事辩解几句呢,立马又被魏王杀了个措手不及,登时就傻眼了。魏王倒是从容不迫,一脸淡定,“当日父皇让儿臣暗中调查许美人一案,儿臣已然有了眉目。”

说罢,又是一叠厚厚的纸放到了皇帝的案前。“贵妃娘娘,当日娘娘宫中的宫女兰露为何无端暴毙?儿臣打发人去问了慧阳郡主,这兰露的身形,倒与慧阳郡主所见的女子有七分相似。”

事已至此,温贵妃终于明白了。在太子布了一盘棋的同时,魏王也在暗中布置着什么。

原来,魏王与薛德妃也在布着一个陷阱,等着自己一步一步陷进去。她这才知道,程衣在来到碧云宫之前,显然就已经是薛德妃的人了。薛德妃自然对碧云宫的一切了如指掌,怕是在兰露消失之后,她就起了疑心。

温贵妃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低调了,兰露受了错,被杖责致死,一切都干净利落。谁知还是纸包不住火!

薛德妃定然将自己的疑惑告诉了魏王,而魏王则是一直派人暗中调查。与此同时,程衣得到指示逐渐博得了自己的信任。薛德妃还以为这程衣真的这样聪明,打听到丽华宫那位的那么多事,叫自己气了薛德妃那么多回呢。

谁知她一方面在笑着薛德妃,却不知道薛德妃也在丽华宫里耻笑着自己的愚笨呢!温贵妃以为程衣为了讨好自己已经将薛德妃得罪狠了,这样的人,定然是可以叫人推心置腹的,哪知这些话是薛德妃教她讲的呢?

想来薛德妃和魏王早就知道了许美人的事了,却一直迟迟不发,等的就是一个机会!大抵挑唆个把美人是宫妃惯常用的手段,就是闹出了人命,但还是有许多法子可以推掉这罪责。因而薛德妃与魏王并不急,而是让程衣怂恿自己,让自己按照他们的计划一步一步地来走。

“奴婢只是为娘娘抱不平,太子并没有任何过错,而且又是皇长子,陛下怎么能……怎么能这样偏袒魏王呢?”

“陛下将这样重要的事交予秦王,那不就是在昭告天下他信任爱重魏王秦王兄弟么?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到太子殿下……”

她这才明白,程衣像是贴心小棉袄,事事为自己分析,为自己抱不平,实则就是想要激怒她。

她想通过激怒穆峥来扰乱他的计划,却不知道自己那时已经被薛德妃所激怒。她的理智,不知不觉已经逐渐被消磨蒙蔽了。

在撮合慧阳郡主与镇国公世子不成后,那的确真真切切地让温贵妃怒了。她这才没跟太子商量,私自做出这样的决定,要毁掉慧阳郡主。

她以为她会将慧阳郡主与秦王推下深渊,却不知此举却反而让自己跌下了深渊。

温贵妃只觉得一阵阵透心的凉意传来,让她冷得想要裹住自己。

这两桩罪证分开来看,兴许薛德妃与魏王还是觉得不够重,必须要两桩加起来才好动手。

这一回,魏王与薛德妃终于耐不住,一次将所有事摊上台面,分明就是想要以一击击垮自己。

“我杖责一个宫女又如何……我的宫里的人犯了错,难道我连杖责的权力都没有么!”

看着温贵妃一脸颓唐大势已去的苍白萎靡模样,傅采蕴只是抿着嘴。她也是现在才知道,原来许美人口中的娘娘就是温贵妃……

看来那一次,自己坏了她的大好计划,温贵妃就已然对自己怀恨在心了吧?

薛德妃看着温贵妃,眼里尽是满满的笑意,她挑起描得仔细的远山眉,笑意盎然,“就如程衣一样,若是仅仅有一个兰露,魏王自然是不会这样随随便便地冤枉了姐姐的。姐姐放心,你总不会

被冤枉的。”

自然没有人冤枉她了,因为她根本就没有被冤枉。

温贵妃向皇后投向求助的目光,但换来的却是一片沉默。

诚然,皇后是不想温贵妃这么快倒下的。有一个温贵妃和薛德妃抗衡,也是后宫的一种微妙的平衡。温贵妃没有得力的娘家,也是个没什么主意的,要把控她并不难。薛德妃却不同,她有头脑有宠爱,还有一个得力的娘家,要对付她可比对付温贵妃难多了。

如若真的立魏王为储,想来薛德妃连自己都不会再放在眼里。

想来将来魏王真的继位,自己还要被薛德妃给骑着了?

虽然皇后也不想事情发展到此等地步,但此时此刻,她却又能说些什么呢?光启帝沉默不语,但做了多年的夫妻的皇后自然明白,他其实恼怒得很呢。温贵妃明显已经大势已去,薛德妃与魏王一心要将她往死里逼,最好逼得她永无翻身之日。而温贵妃的确也蠢,手段不够高明利落,事事都想着靠儿子,最后落得这个田地,也是咎由自取。

而薛德妃与魏王,显然已经蓄势待发,谋划已久,才策划出这么一台好戏。温贵妃自乱阵脚,自寻死路,都不需要薛德妃找些什么理由来收拾她,她就自己送上门去了。

利用慧阳郡主的事做导火索,再佐以许美人一案,薛德妃与魏王,就是要让温贵妃永无翻身之日!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又怎么会放过?

“还请陛下为慧阳讨回一个公道。”这回发话的,是文昌大长公主。

见到文昌大长公主表态,傅采蕴也很识相地跟着她朝皇帝行礼道:“恳请陛下为慧阳讨回公道。”

在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下,皇帝一直沉默不语,文昌大长公主祖孙显然是在催促皇帝做决定了。

在场的所有人,除了帝后都发了话,表了态。现下文昌大长公主祖孙发话,皇帝自然也要表个态了。而皇后理应在皇帝发话前先表个态站个队,不然等皇帝开了口,自己再说就为时已晚了。

“陛下,依臣妾看,虽然贵妃育有太子,功劳可嘉。但现在人证物证俱在,自然是理应秉公办理。如若因着贵妃是太子生母而徇私,对于太子而言也是害而无利。若是太子生母如此失德而皇帝格外开恩,又如何能教育太子,给太子一个好的表率呢?”

其实薛德妃与魏王自然是想连太子也拉下水的,不过害慧阳郡主的事太子并没有参与。薛德妃也庆幸当时太子离开了皇都,不然如若温贵妃找他商量,没准这件事就被太子给反对了。倒不是说太子心善,恰恰相反,太子比温贵妃狠绝多了,也比温贵妃聪明得多。想来如果由他来考虑,就会阻止温贵妃干下这种蠢事了。

因为这样的事,可比给慧阳郡主找一户人家的后果严重多了。文昌大长公主必不会善罢甘休,魏王和太后也不会放手不管,害了慧阳郡主,就算达到了目的,也可谓是后患无穷。

而许美人一案,也可谓是由温贵妃一手操办,太子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论起才智,太子与温贵妃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要牵连上太子,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温贵妃的身躯猛地一震,在这甘露殿中,最后一个可以指望的人都放弃了自己。

是啊,墙倒众人推,自己显然大势已去了,皇后又是个比谁都会计算的人,又怎么可能指望她能够为自己说话呢?此刻她自然是巴不得赶紧表明态度,与自己划清界线了。

“贵妃,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话可说么?”那厚厚一叠的纸似乎成为了温贵妃的催命符,皇帝那冷静沉稳不带任何感情与起伏的声调,也等于宣告了温贵妃罪证确凿。

“呯咚”一声,温贵妃的身躯倒了下来,如同最后一丝力气被抽走一般,她再也没有起身。

光启帝皱了皱眉,“将贵妃带下去,宣太医诊治。没有朕的命令,不得离开碧云宫。”

皇帝思量这么久,自然有他的道理。如今几个皇子在明争暗斗,朝堂虽然表面平静,却是暗流汹涌,静水流深。如今若是贸然动了温贵妃,势必会撼动太子的根基。让朝堂的格局大变。

且当下秦王的军队虽然控制了沧州的大部分,但动乱依然未平。许多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沧州的军队人数庞大,那些明的暗的联系环环相扣,谁又能说没有个别心怀鬼胎的人呢?

朝廷的动荡,对于秦王的部署,也会有相当的影响。

事情暂时的处理,便是将温贵妃幽禁在碧云宫。

真相大白,傅采蕴算是终于讨回了公道,她看着温贵妃的脸逐渐因扭曲而恐惧,直到失去了最后一丝光彩。虽然因了前朝,温贵妃现下还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但傅采蕴的气也都消了大半了。

温贵妃大势已去,这是不争的事实。

可为何自己还是兴奋不起来呢?温贵妃的失势,对东宫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英国公府已经选择了站队了,这在甘露殿已经算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本来东宫根基被撼动,自己不是应该觉得开心才是么?

怎么她却反而有一种心神不宁的感觉?

作者有话要说:  就像我之前说的,男主也该回来了,敬请期待

最近事情比较多,可能偶尔会断个更,请理解(其实我是在暗示明天会断更…

感谢新老读者的陪伴,你们是我码字的重要动力。如果感觉还不错,还请不吝收藏文章与作者。

谢谢亲们,摸摸打lt ̄▽ ̄gt

☆、负伤

温贵妃大病不起,但所幸还是捡回了一条命。就算不下旨幽禁,恐怕她也离不开碧云宫了。太子回到皇都,亲自到腾龙阁找皇帝为温贵妃求情,却屡屡被拒于门外……

这几日,傅采蕴虽然没入宫,但宫中关于温贵妃的消息她却是收到不少。听到这些消息,她觉得自己的担子也好像突然卸下来了似的。整个人莫名其妙的闲了下来,空闲时间多了,她就开始思念穆峥了。

也不知道那家伙现在怎么样了,之前收到他的信,说是有些水土不服,但现在都去了这么些日子了,应该也是克服了吧?

沧州正是饥荒,军队带的粮食应该也分完了。何况整支军队浩浩荡荡的,没准还没走到沧州那粮草就被沿途山贼难民虎视眈眈了。

他一路走来,遇到的麻烦应当也不少,虽然他从没在信中提到过。本来她默默地给他记了好多笔账,但一想到他在沧州可能吃的苦头,还是减掉一些吧。

他这样一路颠簸,吃不好睡不好,也不知道会不会瘦了很多?

傅采蕴瞧着案上的笔墨纸砚,突然涌起一阵冲动想要提笔给他写些什么,但后来想了想还是作罢。自己出了这样的事,现在可是被文昌大长公主与甄氏盯得老紧了。

“虽说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也是受害的一方。但你也要好好想想自己有些什么做得不够好。如若你自己不懂得保护自己,又怎么能指望别人能够保你一世和乐?”文昌大长公主曾这样说道。

这段时间还是避避风头,不要跟穆峥联系比较好。想着想着,傅采蕴有些不情不愿地搁了笔。

到了晚上,秋日的凉意已然渐渐地蔓延开来。夜凉如水,秋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